三国之重生诸葛

《三国之重生诸葛》

第137章 成人之美 2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汉帝仰天长叹,叹息道:“寡人当年命运坎坷,在洛阳的时候,受尽董卓的白眼闲气,一向没有空好好读过书,且每天都要忧虑明天是不是有命。因此玄德回到洛阳,寡人第一件事就是要他博览群籍,要他”

伏皇后娇嗔地横了他一眼,撒嗲道:“皇上一口气找了十多个人来轮流辅导玄德,真怕玄德给累坏了。”

汉帝高兴地一笑,一点不因被她打断了说话而有半分不高兴。

曹操眉开眼笑地道:“伏皇后想否听听微臣培育刘皇叔的大计呢?”

四人同一时间诧异地往他望去。

曹操以“慈父”的暗号望往玄德,才向汉帝道:“所谓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先圣贤人,兵家刀客,谁一开始时不是一无所识,还不是由学习思辨而来。既然这样,为君的技巧,更须学习。”

汉帝吃惊道:“曹丞相是不是认为寡人对玄德的培育还有所不够呢?这一趟请来指导玄德的人,都为我国在某一艺学上最出众的人材,例如蔡琰的诗歌乐艺,不仅冠绝大汉,各地诸侯之人也无不心生景仰,与幽州的月英并称于世,丞相难道是有更好的选拔吗?”

诸葛亮这时才明白无颜女蔡琰原叫蔡琰,就是那建安时代杰出的女诗人,这时才女的父亲还和曹操有一段故事呢。

伏皇后和玄德好奇地望着曹操,看看他会拿出什么话来答汉帝。

曹操稳操胜券道:“刘皇叔身为大汉刘皇叔,肯定不愁没有能人提携。然而过犹不及,有时太多杂学看法,反无所适从,因此臣下针对此点,特招来天下贤者能人,奇人异士,一齐集思广益,将治理国家的技巧,上至统理天下,下至四时耕种,无所不包,总结在一书之中。他朝书成,一旦太子一书在手,就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

诸葛亮心里面感叹,曹操为了这自己一手一脚提拔出来的“左膀右臂”,都可说是费尽苦心了。

汉帝按耐不住大笑道:“真亏丞相想出这主意来,假若丞相须要什么协助,尽管向寡人提出来好了!”

午宴就这样舒坦融洽的形势下度过。

宴罢汉帝和伏皇后返寝宫休息,曹操身为丞相,日理万机,连说多了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诸葛亮把遇袭一事告知了他,他听了就急急忙忙地离去,剩下诸葛亮领着玄德到校场练刀。

玄德今非昔比,到那处都有大群禁尉军、护卫、宫娥陪侍在一侧,累得二人想说句心事话儿都有所不能。

采取行动切磋前,玄德按耐不住小声道:“军师!不要去长安好吗?没有了你,我什么都没有了。”

诸葛亮这时见最近的护卫离他们也有五丈的距离,装成是指导他刀法,问道:“他们对你好吗?”

玄德双目一红道:“十分好!我真的当了他们是我的亲人。”

诸葛亮责道:“这是你最终一次当自己是昔日的那个刘辈,由在此时此刻起,即使是在我面前,你还是刘备。”

玄德明白地点头,再道:“不去行吗?”

诸葛亮浅笑着道:“记着我们的君子协定,董卓是我的,皇叔是你的。”

说完一刀砍去。

玄德灵活地跳开一步,摆出架势。

诸葛亮看得心里面一震。

自从那次伤重让他吃了那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能够改变人性格的新药,这小子多了以前没有的一种东西,那就是强大的自信,使他的气势顿然大为改观。

他奶奶的熊!难道是我创造了历史?

这就是未来称霸天下,成为三国时代鼎足而立的巨人了。

想到此处,心头牵起一阵难以遏制的冲动。

这时有护卫来报,说蔡琰来了。

诸葛亮固然很想看一眼这与月英齐名的无颜女蔡琰,看她怎样贞丽秀洁,却以于礼不合,也苦无理由,何况玄德又要沐浴更衣,唯有打道回刘府去了。

踏入门口,警卫报上赵云到来找他,正在议事厅与刘表和孙乾闲聊,忙赶了进去。

赵云见到诸葛亮,神色高兴,趋前和他拉手见礼。

诸葛亮见他穿上普通兵丁服,别有一阵威武慑人的丰姿,不由得涌起惺惺相惜的感觉,开诚布公地道:“累子云您久等了!”

刘表和孙乾长身而起,前者道:“赵军师是来向孔明辞行的。”

诸葛亮诧异地道:“辞行?”

赵云激动地道:“是的!我马上要出发赴北疆,与突厥作战。”

诸葛亮心头一阵不好受,心想假如他要上沙场,务必要汉帝和曹操点头才可以。

汉庭自祸起萧墙吕氏祸乱后,诸侯的权力被褫夺,丧失了继承的权利,官爵以功勋论赏。凡有五十兵员以上的调动,都要汉帝批准。这在那时候是史无先例之举。使汉朝的中央集权,臻达至那时候的最顶峰。

所有大将平常只持着半边令符,若没有汉帝将另一半予他,就难以调动兵员。除帅印外,还须盖上汉帝印玺的文书,那才算合法。

因此要在汉庭作反,比在其他国家是艰辛多了。

刘表和孙乾知他二人有话说,懂事地理由离开。

二人分宾主坐下后,诸葛亮呷着宫娥奉上的香茶,心里面说难道是曹操始终不能有大将之风,特意调走赵云,免得他来和自己争宠。想到此处,歉意大起。

赵云奇道:“诸葛兄的脸色怎么会变得那么难看?”

诸葛亮仰天长叹道:“汉帝刚晋升为皇叔的军师,就给人调走了,兄弟很替兄弟不值,不行!我定要向皇上为兄弟说项。”

赵云乃智勇双全的人物,先愣了一下,旋明白过来,感动地道:“眼下赵云才知诸葛兄真的是爱护属下。不过中间有点误解了,这一回任命是属下向皇上提出来的,唉!实不相瞒,军中最讲论资排辈,没有一点人事关系,想领兵打仗,果真是提也休提。这一趟他们不愿诸葛兄得军师之位,才迫不得已捧了我出来,与诸葛兄分个高低。眼下我的身份不同了,今早晋谒皇上的时候,皇上问属下有什么心愿,属下马上说出望能到北疆效力。皇上和曹丞相研究后,再问明属下心里面所定对策,立马赐属下帅印,让属下赴北疆当主帅。这是属下一直梦想的事,没想到竟成了事实。属下是来向诸葛兄报喜和称谢呢?”

这回轮到诸葛亮吃惊不已起来,突厥和胡人长期侵犯大汉的边疆,汉庭为了争逐中原,一向对他们采取筑长城御边的对策,始终掌控不了这些在蒙古高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强大游牧民族。

因此与突厥人作战,所有人都认为是吃力不委曲逢迎的苦差,稍不留神,还打算丢了性命。

突厥人居无定所,生活清苦,因此特别具有掠夺性,利用骑兵行动敏捷的优势,采取游击策略,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经常深入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中原诸侯袭扰和掠夺。

汉庭恰好是深受困扰的一国。

当日李楚原招惹了汉帝,就给调去北疆,可知那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因此怎想获得赵云会自动请缨,求人将他调往北疆呢?

看到诸葛亮的关心样子,赵云笑道:“无怪乎诸葛兄不解,自少以来,我的打算不少都不同其他人的。”

诸葛亮放下烦恼,好奇心大起,道:“何不说来听听?”

赵云一口将杯内香茶喝掉,严肃道:“属下一向心仪李牧,假如不是他以天大勇气,不仅使赵国成为诸强之一。”

诸葛亮疑虑尽释道:“原来你要往征北疆,是要仿照李牧当年霸业,开创局面。”

赵云充溢着自信地微微一笑道:“属下作战资历固然很多,然而都是充当先锋士卒,从没有带兵的可能,与东南方诸侯作战,何时才可轮获得我,因此才自动请缨,好试试带兵的感受。也可熟习十八般武艺和行军打仗的方式,找突厥人将我的刀磨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