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重生诸葛

《三国之重生诸葛》

第374章 明争暗斗 1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孝文侯气说:“你们倒说得随便,曹操眼下权倾朝野,人人都投机倒把,争相阿谀奉承。孔明你自己躲在一旁,却教我去与他抬杠过不去,从今往后我还有安乐时间过吗?”

诸葛亮抱住他肩头,泰然自若地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嘿!什么苦其心志,莫担忧!有庞统在后面给你布置出计谋,曹操又没有了郭嘉,还怕他什么呢?来!我们该进去了。”

孝文侯猜疑地说:“庞统的公务那么繁忙,何来时间助我?”

诸葛亮向关羽等打了个道别的手势后,扯着孝文侯兄弟去了。

百官跪拜行礼中,汉帝照例托病不上朝,伏皇后稳坐后座,玄德后坐于其右后侧处。

大殿王座的台阶共分两层,玄德的近卫军由孝文侯、孝慧侯二人统率,由王座下的台阶直排至殿门处,形势庄重严肃。

除禁尉军外,进殿者都不允许携带兵刃。

七十多个文臣武将,穿上整齐官服,雁列两边,右边以曹操为首,接着是卫凯、王粲、蒋澄、孝慧侯刘璇、孝文侯刘悟等一众文臣,庞统和杨修分别排在第十七和第十八位,官职算相当高了。

另一边则以伏完为首,跟着是张辽、许褚、司马懿。

诸葛亮身为刘皇叔军师,地位仰慕,居于司马懿之下,打后还有近三十人。

玄德首先表示了对吴子兰的哀悼,公布了下葬将于七未来举行,肯定是由他亲身主持了。

诸葛亮见玄德淡然自若,隐有未来的汉中王的气概,心下高兴。

其他所有人正待禀奏,曹操首先发言说:“皇后、刘皇叔明鉴,我大汉现今正值多事之秋,先有蜀汉出现叛乱,接着董承、吴子兰相继走了。诚宜马上重整朝政,填补空缺,励精图治,再张威德。”

玄德冷冷审视大家的回应,淡然说:“董将军和上将军空出来的两个遗缺,汉帝、伏皇后和我研究过后,已有计谋。”

曹操大感诧异,望向伏皇后,见后者无动于衷,大感不妥,沉声说:“董承、吴子兰要职空缺一事不是理当由臣下推荐,德高望重者为先吗?请刘皇叔明示。”

玄德不高兴说:“本王刚说过汉帝、伏皇后已有主意,诏书在此,魏王难道是听不清楚吗?”

这几句话说得极不客气,曹操脸色微变,朝张辽和许褚使个暗号,闭口不言。

没有了伏皇后的力撑,他那敢冒犯玄德。

张辽等没想到玄德那么强硬,霎时间不情愿冒失发言。

玄德则是私底下称快。自诸葛亮离汉后,在伏皇后和曹操的压力下,他一直在忍气吞声。眼下诸葛亮回来了,不管在实质上和感情上,他都感到形势大改,那还不借势伸张君权,借重创曹操来达到震慑群臣的企图。

他假如不是这样的人,未来就轮不到他来作汉中王了。

大殿内霎时间静至一根针掉到地下也听得到。

伏皇后第一次发言说:“军政院大司马一位,由伏完大将军补上,众卿可有异议?”

诸葛亮听得心里面暗叹,想到若这番话由玄德这未来的汉中王和盘托出,那会征询其他所有人看法。

张辽乃伏完同族之人,闻言高兴地说:“伏完大将军确是最佳选拔了。”曹操本属意许褚,然而在这形势下,伏皇后既开金口,已经是无能为力,不由毫不留情地盯了诸葛亮一眼,晓得是他从中捣鬼。

王粲倚老卖老,躬身说:“车骑将军之位,兹事体大,若不是德高望重之人,必不能让人倾服,不晓得皇后和刘皇叔心里面的选拔是哪一位呢?”

这回轮到伏皇后无言以对。那是由于若说德高望重,何时才轮获得孝文侯?诸葛亮望向站在阶台上警戒一侧的孝文侯,只见他低着头不语,胀红了脸,很显然是心里面惊徨,晓得若这时不为他制造点威望,待群臣全体附和王粲,有可能伏皇后会方寸尽失。

诸葛亮仰天大笑说:“王公说得好,不过下臣以为还不足够,愚意以为有条件补上宰相此位的人,务必要符合三个条件。”

接着诸葛亮转向玄德和伏皇后躬身说:“皇后,刘皇叔明鉴,能不能让下臣略陈己见?”

玄德大为高兴,朝伏皇后请示了后,高兴地说:“军师请直言,莫瞻前顾后。”

曹操等都心叫糟了,偏又无法制止。

司马懿则脸带假笑,在他的位置来说倒宁愿这车骑大将军之位,不是落到曹操亲信的人去。

张辽固然倾向曹操,然而终属大汉军方本土力量的中坚人物,对诸葛亮也有不错的印象,因此一旦诸葛亮说得合理,他到那时会力撑。

此中形势,真的是十分耐人寻味。

大家眼神全汇集到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微傲一笑说:“用人惟才,首先这人务必要有真材实料,足以担当此职。至于德望是可扶植出来的,在眼下反非如此重要。就以曹丞相为例,在任相位之初,大家都知是什么一阵场面,然而眼下谁不心服口服,由此就可知下臣提出这第一个条件背后的道理。”

大家都哑巴吃黄连,盖因诸葛亮硬将这件事情扯到曹操身上,假如还出言不同意,反变成针对曹操了。

曹操差不多气炸了肺,他最恨人提起他的过去,然而这一刻偏是有口难言。

许褚脸色沉了下来,语气冰冷地说:“请问军师,另外两个条件又是怎么呢?”

诸葛亮谈笑自如说:“车骑大将军之位,辖下大部份都为军政统属,故这人务必要来自军方将领,且为了稳定军心,这人须像董将军般乃出身自我大汉本土的军将,那么才可教我大汉兵将心悦诚服,此条件举足轻重,绝不可草率视之。”

那么一说,相当于将卫凯或许褚当车骑将军的可能性彻底否定了。

而彻底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司马懿和张辽,孝文侯依然差了一点点。

曹操气得面如土色,却又是欲语无言,那是由于诸葛亮确占在道理的一方。

大汉的军方将领,自张辽下,无不颔首认可。

玄德拍案说:“说得好,眼下连本王都很想晓得那第三个条件了。”

诸葛亮先谢了玄德的允同,浅笑着说:“第三个条件,是这人务必要年青有为,以能陪伴汉帝一同成长,借以包管政策的延续。这立论固然似胆大妄为,然而其中自有公理,一旦细心一想,就知其中之妙。”

老实说,这原来就是诸葛亮三个条件中最弱的一环,群臣立即一片哗言,众说纷纭。

曹操呵呵一笑说:“军师这最终一个条件,实大有商榷之余地,不晓得军师心里面选拔是哪一位呢?”

玄德哈哈笑说:“军师之言,正合汉帝之意,孝文侯接旨!”

大殿呼地静了下来。

孝文侯跑了出来,跪伏龙阶之下。

玄德正色说:“由今天开始,孝文侯就是我大汉的车骑将军。圣诏在此,众卿家不得多言,致另生枝节!”

诸葛亮心里面暗暗偷笑,瞟也不瞟气得面无人色的曹操,带头跪拜下去。

原本痴人说梦话的事,就这样变成功实了。

关键处当然是先取得了杨修和伏皇后的力撑,而这样看起来,杨修和伏皇后的一方,也与曹操明目张胆地决裂,再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就在孝文侯成为车骑将军的同一天,益州世子刘璋率众返回益州,诸葛亮使廖化、马忠二人率将军护行,免得曹操再使阴谋伎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