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九十一章:苏联的新动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刚看完亚洲杯中国对伊朗的比赛。先是2:0领先,接着就被搞成2:2。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中国队就总学不会打顺风球?一旦领先了,好象反而不会踢了。此次被逼平,都纯属侥幸,在我看来,没有输给伊朗,还真是没有天理。由于受低级虚假中超联赛的影响,曾经发誓只要足协一天还是官方性质,我就绝不看中国队踢球,但我失言了。唉,谁叫我是中国的球迷呢。

终于上强推了,心中感慨万千,无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一结束,我就立即让方乐和薛庆功到我办公室里,我要详细地问一问这次泄密的情况。如此严重的泄密事件,如果不加以深究,势必在今后会让更多的情报外泄。大约一个小时后,他俩来到办公室。我也没有客气,直接把我的问题说了出来。先是薛庆功小心地汇报道:“其实我们已经有了几个线索,但这几个线索牵扯到的是三个人。而此次泄密情况,据我们总参情报部分析,应该是一个人。”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我一听,勃然大怒:“他妈的,混帐东西。知道情况的现在哪一个不是身居高位?他们还出卖情报做什么?更气人的是,向哪个国家出卖情报不好,非要出卖给小日本儿?快说,是哪个混帐家伙,老子立刻枪毙了他!”

薛庆功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没有人出卖情报。”我更加愤怒,奶奶的,情报部门啥意思?还想包庇某人不成?虽然这两人一直以来就从事情报工作,在这两个系统内根深蒂固,但我就不相信,我还动不了他俩。看着我的脸色突然一下变得阴沉起来,薛庆功立即反应过来我的想法,他马上说道:“主席,不是您想的那样。具体情况还是让方部长向您汇报吧。毕竟,国内反谍这一块,基本是情报局在做。”

方乐当然知道我已经动了真怒,而且对他们也有所怀疑,所以立即说道:“是的,主席,请容我向您详细汇报。”我一挥手,示意他说下去。他有些紧张地吞了口口水,说道:“我们的国内情报司在很久以前,就对党政军所有中高级官员进行监控。当然并不是我们怀疑他们的忠诚,而是出于防患于未然。而且他们本人也许没有叛国和出卖情报的动机和行为,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不经意地泄漏出情报,也不能代表他们的家属都能抵制住诱惑而不出卖情报。”我立即打断他说:“这些不用多说,直接说重点。这次有几个人牵涉进来?”

方乐立即回答道:“初步怀疑的有三个人,是分管外交的副总理魏长安、海军副司令员简天行和国民党主席宋孝仁。经过仔细地排除,最终可以确定为海军副司令员简天行。”听到这,我不由得张大了嘴巴。这下可完了,简天行几乎完全了解海军的底细。他如果叛变投敌,那海军的损失可是真的无法弥补。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说:“居然会是他,那海军的损失真的太惨重了。他怎么会叛变呢?”下意识里,我认为泄密只能是因为叛变。

所以方乐立即“纠正”了我的错误,他说:“主席,他并没有叛变。”看到我一脸疑惑,他又说:“简天行副司令员并没有任何叛国的动机和行为,只是在某些时候有些犯迷糊。简副司令员两年前,其妻因病去逝。这两年也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一直没有续弦,但其私生活有些不检点,其公寓里经常有不同的年轻女性出没。三个月前,不知怎么搭上了一位来自法国的女留学生。这个法国女人长得非常漂亮,简副司令员现在正在追求她。”

简天行有些好色,我是知道的,作为男人,我并没有干涉他在这方面的行为。但他会主动追求一个外国女性,出于职业操守和领导素质,他应该非常清楚这样会对他的仕途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当然,如果仅仅是玩玩,尝下鲜,倒也对他没有太影响。

方乐继续说道:“国内情报司第3处立即对这名女留学生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这个法国女子有一些嫌疑。这位来自法国加莱地区的女子,其父亲是法国的一位工程师,但其母亲则是英国人。这名女子在中学时期曾在英国读过6年书,中学毕业后又在英国呆了2年,然后才通过考试进入法国公派留学生来到中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其在英国期间有可能受到英国情报局的培训和指派。我们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上次决策会议结束后的当天,简副司令员陪过她共进晚餐。当天晚上23时,英国大使馆就向国内发过电报。当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破译这些电报。”

我想了一下说:“但这也不能证明那个法国女子就是英国间谍。”方乐点头回答道:“是的。但我们还查到,这个女子经常光顾崇文门附近的一家西餐厅。而这家西餐厅似乎与使馆区的交往非常密切,毕竟,使馆区内的欧美各国使馆工作人员更喜欢吃西餐。当然,在与简副司令员一起吃过晚餐后,她便来到了这家餐厅。刚吃过晚餐便又进餐厅,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名女子应该是与餐厅内的某人进行接触。”

说到这里,我也明白,这次泄密只能是简天行的原因。虽然他并没有叛国,但似乎对美女的免疫能力太低,警觉性也太差了点。看样子,需要郑重考虑是否将简天行调离决策处。但紧接着,薛庆功的话立即改变了我的主意。他向我说道:“主席,虽然这次泄密确实让我们承受了较大损失。但其实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向同盟国传递一些虚假情报。”

我一听,立即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马上拍板同意:“不错,是个好主意。先故意泄漏一些虚假甚至是真实的情报给一些低层次的特工,然后再通过这个女人来让同盟国证实其真实性。这是好办法,但事先需不需要向简天行说明呢?”方乐回答道:“肯定需要,我们需要简天行的配合,让他泄漏那些我们需要泄漏的情报。否则,他蒙在鼓里,很难保证今后不会把一些非常重要的情报给泄漏出去。”

这些方面,两人是专家,我不懂。所以我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们尽快抓紧时间办,尤其首先要找简天行谈话,让他注意千万别把朝鲜有铀矿基地的事给不小心捅了出去。但两人并没有走的意思,我不禁有些奇怪地问:“怎么,还有什么事情吗?”

薛庆功立即回答说:“是的,主席。总参情报部发觉苏联有异动,极有可能在近期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我听了后,根据先前的情报显示,苏联近期内至少在三个月内可能还不会对中国发动进攻,所以有些不经意地问道:“哦,有多大规模呢?”方乐看了一下薛庆功,后者示意由他来说,于是他说道:“是全面战争的规模。”

我“腾”地一下站起来,看到两一脸肯定的表情,知道这次玩大了,苏联一定是动真格的了。方乐继续说:“我们在美国的情报人员在几个小时前破译了一小段由美国发往苏联的电报。破译的内容是:月底行动,可提供‘租借法案’中的大部分条款内容。同时,我们还侦察到北大西洋航线上长期都有数量巨大的船队往返于美国、英国和北欧一带。另外,在北欧的情报人员也经常在巴伦支海发现大规模船队。根据计算,平均每天运往苏联的物资多达2万吨。”

薛庆功这时也补充道:“从今年3月起,我们在中苏边境苏联境内的各个侦察分队,都发现了大量的军事调动和物资补充。刚才我刚刚接到情报,苏联军队编号也由原来的西伯利亚方面军、秋明方面军、远东方面军三个方面军增加到5个方面军。新增加的两个方面军分别是乌拉尔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总兵力也由原来的510万人增加到近800万人。在到主席办公室前,我也已经把情报抄录了一份交给了叶总长。”

看来事情真的大发了,估计美国为了让日本能够尽可能长地支撑下去,不得不提前让苏联参战。为此,甚至将还未在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也提前实施,作为对苏联的报答。苏联的工业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其技术力量却不尽如人意。他们生产的技术装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甚至有些还不如日本。如果美国提供大量技术装备,并转让相关技术,配以苏联庞大的工业生产力,那苏联的国力将会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时候,苏联将两个方面军近300万人的兵力投放到东方战场,他就不怕希特勒趁机发动进攻吗?要知道,德国国防军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近600万兵力配以精良的装备,连我都觉得铁血军陆军都会很吃力,他斯大林就完全不顾?既然这样,我也不会跟你客气,我让希特勒立即进攻苏联,看你斯大林怎么应付。我把我的想法给方乐两人一说,他们两人却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

我奇怪地问他们:“你们怎么都不赞同?”薛庆功回答道:“因为,从我们所收集到的情报看,希特勒将在近期内在两个方向上发动进攻,但目标都不是苏联。”方乐也说道:“我们的情报也显示,希特勒可能已经与斯大林签署了秘密协议,承诺不对对方采取军事行动。当然,因为没有证实其可靠性,我们也没有专门向您汇报。”我一听,心都凉了。狗日的希特勒,看来是真的想让中国和苏联打个你死我活,他好坐收渔利。

我立即按下桌上的按钮,让秘书立即叫来李长山、郑耀邦和叶飞。不一会儿,他们来到后,我就问叶飞:“情报你也知道了。你觉得该如何做?”叶飞显然也对这份情报给搅得心神不安,他黑着脸说道:“我现在所想到的就是凭借大量的地表和地下工事群,先坚决抵挡住苏联的先期进攻。同时,西南战区也需要将主力抽调,先撑过两三个月,收拾掉朝鲜的日军后,再将东北战区一半的兵力调过去,这时候应该可以打反击了。”

我有些不甘地问道:“我们就不能学学小日本儿?先来过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叶飞摇了摇头说:“很难。就算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在没有工事依托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保证部队能够稳定住战线。”我还是心有不甘,问道:“为什么?”叶飞也很干脆地回答:“因为实力不够。”

接着他又向我详细介绍起来:“先说说苏联军队。他们之前就在叶尼塞河以西部署有三个方面军,共计510万人,1万1千辆坦克、5000辆自行火炮、2000多架飞机,加上近30000门各种火炮。而现在,他们增兵后,根据其编制情况分析,至少会有780到790万兵力,1万5千辆坦克、8千辆自行火炮、近5万门各种火炮,以及至少3000架飞机。反观我军,目前还未能完成1月会议上所作出的扩军计划。现在整个西北战区只有不到200万人的兵力,5000辆坦克、8000辆装甲战车、4000辆自行火炮或火箭炮、1万5千门各种火炮。作战飞机也只有2000架左右。实力相差太悬殊了。”

我仔细想了好一会儿,按下按钮说:“让严维宗到我办公室来。”然后我对叶飞说道:“我现在要详细地知道苏军的部署情况。”他立即回答:“先前的三个方面军的部署情况已经非常清楚,但刚刚进入战区的两个方面军却无法知道其具体部署情况。我的估计是这两个新的方面军是作为总预备队在使用。因此,以前的三个方面军则有可能进行相应调整。我先试着分析一下调整后的部署。”说完,他走到我办公室内悬挂的地图前,拉了两下绳索,调出西伯利亚战区布防示意图。

他指着西萨彦岭说道:“在西萨彦岭以北的阿巴坎一带,原来驻扎的是苏军西伯利亚方面军的第33和34集团军,这也是苏军的主要进攻出发点之一。现在兵力增强后,估计会将在新库兹涅茨克一带的第30集团军也调上来,增加第一波突击兵力。在其北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库一带的第36、37集团军则会加强第35集团军。原驻扎在水库及叶尼塞斯克之间一线的第38、39集团军也会加强,估计,是将第31、32集团军从托木斯克和阿钦斯克调集过来。而从叶尼塞斯克到诺里尔斯克一带,虽然地域广阔,但主要是沼泽和森林地带,因此,原有的第40和第41集团军不会再增加。也就是在叶尼塞河沿线,苏军就至少集结了整整一个西伯利亚方面军12个集团军,共计170万人的兵力。再加上一些独立的坦克集团军、摩托化集团军等,兵力应该在210万人以上。”

然后他又详细说明:“配属给西伯利亚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有2个,即部署在阿巴扎的第14坦克集团军和部署在乌如尔的第18坦克集团军。而配属给该方面军的摩托化集团军则有4个,即部署在阿克多武拉克的第6摩托化集团军、部署在塔什塔戈尔的第11摩托化集团军、部署在纳扎罗沃的第13摩托化集团军和部署在比里柳瑟和钦达特的第19摩托化集团军。”

我走到地图前,仔细看了看地图,非常讶异,转过头问叶飞:“这么小一片儿地方,他们就部署了这么多的部队?到时,他们怎么展开?”叶飞也觉得有些奇怪,但他仍然解释道:“最初我们总参也觉得非常奇怪,但我们仔细研究了苏军的各种情况,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问道:“哦,什么情况?”然后,我又立即想到在后世中看的那部电影«;兵临城下»;的一些精典镜头:主角初上战场只发了五发子弹,而没有步枪。于是我又立即问道:“不会是他们的士兵手中没有步枪吧?这怎么可能呢?苏军有那么多的坦克、大炮和飞机,不会连士兵手中的步枪都无法配齐吧?”

李长山突然说道:“的确是这么回事,我开始都没有想通。为此,我还专门问了一下总参情报部的薛庆功。”薛庆功此时也证实道:“确实如此,我们的侦察人员在苏军阵地经过长期和仔细地观察,发现苏军平均每两个人才有一枝步枪,每两个连才有一挺机枪。与我们的班排火力相差甚远。而且,他们还在某些集团军中配备了一些骑兵军或骑兵师、旅。这些骑兵只装备有长矛和战刀。”这一下,真的轮到我惊讶了,«;兵临城下»;的一些镜头我以为只是美国为了诋毁苏联而制造的噱头,没想到会是真实的。

郑耀邦也笑着说:“我们也想不通,为什么苏军装备那么多的技术装备,却连士兵手中的枪枝都配不齐。看来,苏军在叶尼塞河一线部署这么多的兵力,也是无奈之举呀。我可以想象,苏军的那些政委、指挥员驱使士兵们冲锋,肯定是让没有枪的士兵们去捡战死士兵身上的枪来战斗。还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摇摇头说:“即便如此也不要掉以轻心,没有武器的士兵在督战队的逼迫下,往往会爆发出更强烈的战斗意识。他们要活命,只有拼了命地向前冲,靠近身搏斗来获取武器。”然后我示意叶飞继续讲下去。

叶飞点点头又说道:“在南线的则是远东方面军,这个方面军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因为南线并不是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远东方面军下辖有8个集团军,另外还配属了1个坦克集团军和2个摩托化集团军,总兵力也就在120万人左右。主要部署在额尔齐斯河一线,重点驻扎在巴甫洛达尔、埃基巴斯图兹、塞米巴拉金斯克、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等地。最初,秋明方面军是作为总预备队存在,但现在我预计苏军会把秋明方面军加强到叶尼塞河沿线,以增强其突击力量。所以他们肯定会从鄂毕河以西的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一带进至托木斯克、克麦罗沃、新库兹涅茨克一线。该方面军除原有的10个集团军外,还加强了第10坦克集团军和第7摩托化集团军。总兵力大概有180万人。”

我看着地图,忧心忡忡,我军的实力确实与苏军相差太远了。在西北战区还没有完成扩军计划以前,确实非常难以守住战线。即便是完成扩军计划,恐怕也无法阻挡苏军的钢铁洪流。这时,我看到严维宗也走了进来,突然,一个极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中一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