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不想走剧情

《炮灰不想走剧情》

第20章光耀门楣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崔鸣康三人商议过后,悄无声息回到崔氏大院,此时的大院空荡荡,子弟都出去了,仆从也跟随,或者自个去看看热闹。

就连夫子们也都各自出去找老朋友闲聊,主要也是因为出了成绩,趁机互相炫耀一番。

山长有了了他们几人,这次自然能够大出风头,所以非常爽快地允许了他们几个提早回去。

只是要求他们一路上要小心一些,千万不能出意外!

别的倒是很放心,毕竟还有李瑜希这个大少爷的存在,平时人随和,跟随的架势却一点也不少。

回到房间,几人赶紧把衣物和要用的东西收拾好,以及准备带回去给家人的礼物。

崔鸣健的东西最少,两个包裹就囊括了,而崔鸣康多一些,主要是新买的书籍和小玩意。

李瑜希则是有些夸张,零零碎碎满载已经半辆马车的箱笼,都又不知道那么冒出来的仆从整理好。

崔鸣健和崔鸣康已经把东西收拾好了,背着个背包就来到了大院门口,这里有马车在门边等待着。

然后他们俩便呆呆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着那些人出出入入的搬东西,到现在还没有把东西搬完到车上。

李瑜希见两位师兄望着解释说:“咳咳,马车不只一架,待会我们去另外一个,不会没位置!”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崔鸣健有点羡慕,这就是有钱人的生活:“不是的小师弟,我们只是惊讶,没想到你居然带了这么多东西过来。”

作为李瑜希的室友,崔鸣康都不知道房间啥时候塞那么多东西:“平时也没见你花枝招展的打扮,怎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多?”

崔鸣康来得迟,没有看见在他们俩来到大院之前,每个人免费分配的房间不指望有多好。

很多他以为原本是存在的物件,都不是原来的样子,有的是添加直接一些,还有的是换了一样差不多但是档次更高。

其实都不过是李家特意安排,为了让李瑜希住得舒服一点,也倒是顺带便宜了崔鸣康。

李瑜希解释说:“其实我平时是不喜欢用这些东西,不过他们总是要备好,免得真的要用的时候,没有办法支撑及排面。”

“你也知道我的老家在这边,有时候家里人会安排我去看望一些长辈亲朋,总是要把自己收拾好,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李家,名声地位堕落啦。”

“要让我说这些都是虚的东西,可是他们总是要这样讲究。我都没有把这些东西带回村子,待会就让他们直接运到我们家在县里的宅子里去。”

崔鸣康不解问:“啊?你们家在县里还有宅子,那你为什么不干脆坐到宅子里,还有和我们一道住,东西搬来搬去总是麻烦的。”

“哈哈,师兄不会觉得,我在大家面前摆谱子不太好,都是学堂的学生。”

“更何况,你们崔家那几个都愿意住在崔家大院,而我平时也不过是住在崔家村罢了,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崔鸣康在一边说:“哎,那你可就想错了。这个世道上呀!笑贫不笑娼。”

“你既然有这个条件,都是上来县试自然要最好状态!你又无需讨好他们,也不像主家几个借助机会需要树立一个好名声。”

“就像今天这样,我们也直接地脱离了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你可要记得,下次直接住到自己的房子里,总比在这里还要顾及着别人好。”

崔鸣康的话,对李瑜希来说,与这个时代关于种族和阶级的概念的印象,显然有些不一样:“是这样吗?我害怕你们,会因此觉得和我不是一路人。”

李瑜希有些懊恼:“早知道我就直接和你们说让你们两个一起和我住家里。”

“当然不会,不信你问问我大哥。”

崔鸣健点点头:“能住更好更安静的宅子,那我肯定是愿意的。其实选择住大院里面也不是所有的族人,不少有条件的都在外面,只不过终究是想省钱的穷人比较多。”

“崔家大院的位置也不差,环境也还可以,而且还能互相帮扶。比外面那些客栈和住院好多了,但是如果有自己家的宅子,当然还是更加舒适。”

“少爷,东西都收拾好,可以准备启程了。”

李瑜希带着两人,上到最后到来的一架豪华的车驾之上。

这车都是用紫檀乌木所造,闻着有一股香气,里面更是铺满了织锦,暗香盈袖软室生烟。

那拉车的马也不一般,以崔鸣康上一世的眼力见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是一匹汗血宝马,而且全身纯白没有一丝杂色。

“舒服,好久没这种享受,建议瑜希你多来一点,我愿意接受糖衣大炮的腐蚀。”

崔鸣康刚上到马车,熟练的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躺下,舒舒服服地挨着靠垫。

崔鸣康说这话的时候义正言辞仿佛一副英勇就义的形象,而不是向往奢靡享乐。

李瑜希有那么一瞬间,有一种错觉自己这个新交的朋友有点问题,该不会是去看走眼了吧?

崔鸣康哥哥可是大才子,怎么突然家里那些一心一意花天酒地的哥哥们那么像呢。

因为这样他忽略了崔鸣康语句中的问题,李瑜希说话的时候都不自觉带上了一些磕磕绊绊:“也可以呀。”

崔鸣健则是心里一惊,认为崔鸣康这是不再隐藏,毕竟崔家村哪里有这种享受,崔鸣康开始路出马脚了!

不知道是鬼是妖,若是鬼,鸣康上一世应该是大家子,才会对享受如此轻车驾熟,若是妖,必定威霸一方奴仆成群,也不知为何拖生到农家。

——

崔家村。

与三人磨磨蹭蹭相比,一早就快马加鞭出发,上门报喜的衙役,比传言可快多了!

依大昭朝的规矩,放榜时会同时派出衙役报喜,只按县试来说,头名有九人,第二名则是五人,第三名有三位衙役报喜,其余都派一个跑腿。

与放榜相反,这种时候是头名先行,然后才是后面的人,骑手陆陆续续从贡院跑马而出。

报喜的人,会敲敲打打来到中取者留下的地址,一般都选自己家,有些远一些或者回原籍只能旅居的人,会写临时落脚点。

报喜一向是好差事,一来事情喜庆不会得罪人,二来蹭一顿饭还得些喜钱,名次高的更是抢破头。

这瑜洲城,泰新县郊外,就有足足12个带着红绸的骑手,骑着十二匹杂马,吹吹打打往崔家村去了。

原来,是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报喜队伍,不出意外的碰到一起,干脆合在一处往崔家去了。

热闹极了。

到了村口,远远的看见那几座高大的牌坊,便被镇住,感慨一句代代相承。

到了村里的小路,不好跑马,十二人都陆续下马,走到祠堂边问闲人,这崔鸣康和崔鸣健二人家在哪里?

村里人随手一指,说了个方向,神神在在,一点都不惊奇,这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

如果是个年轻人,还会为此而诧异,可是活的久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不缺报喜人,崔家村的人都已经习惯啦!

最多,念叨几句这个是哪一家的孩子,有出息,然后来一句以后府试、院试,路还远着呢。

骑手们继续往前走,也讨论起这个繁荣昌盛的村子,能年年走出读书人,实在是让人羡慕,要是自己村也能这样,该多好。

一路上,一些小孩钻出头来观望,汉子已经到了田里,播种的作物发芽可要精细一些照顾。

更多谈论的是妇女,一群人在一个院子里,做一些针线活,换的墨汁宣纸给儿子。

“呀,这是放榜了?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队有点长啊!”一个新嫁妇人,放下针线透过通风的门外瞧。

旁边的大嫂闻言,用牙口咬断线头,瞥了一眼:“我数一数,都十二个了,肯定不只一个,应该是顺路一起走。”

对面过来串门精干的女人,不乏艳羡的搭话:“不过数字也不少,看来今年有人名次不错,再过些日子,又能出一个秀才公咯!”

“嗐,我家那个不争气的!话说,席嫂子,你的儿子读书可强,过几年该到你们家。”

“八字没有一撇的事。”大嫂子眉开眼笑却摆摆手反驳,“他不过是夫子夸了几句,离出息差的远。”

“我回家让臭小子和你家纶哥学学,一天到晚不想着看书!”

“要我说,刚才那队,应该是去崔三木家,他能两个孙子都今年下场,而且听我男人说,都是读书厉害的人。”

“呵,那便是,他们家这次,可是要发了啊!”

自从收到县城传来的消息,崔家人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知道崔鸣康他们要回来,早早的开始准备起来。

崔家兄弟俩今天都不下田,去镇子上买了猪肉和熟食,柳氏则在家里杀鸡磨细面,孙氏也带着姐妹二人,把家里整理得整齐一些,买了红纸剪纸成图案,准备报喜的人来了就贴上。

昨天,崔老头跑了几里地,去买了一小串鞭炮,还包好了喜钱,崔老太准备祭祖的东西,香烛之类都弄上。

他们都有信心,自己家两个孩子,肯定能取中,但是也不摆到明面上,只是私下里小办起来。

免得被说闲话,今天都有些心不在焉,在祈祷一举成功,可不能是开玩笑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