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宋天下

《梦回宋天下》

192康王赵构和无字天书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张所在民间,尤其是河北路义军中威望也颇高,一点都不次于宗泽在北方的名望。

在金兵围困东京之时,张所仅凭书信就召集了多达十七万之众准备勤王。要说这河北之地自古多义士,民众都心向中原。你招兵勤王,我纷纷响应。岳飞准备北上收复失地,我还纷纷响应。就是后来南宋朝廷节节败退,势力范围一直被压制到了大散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但是身外“敌后”的河北路和山东路义军仍旧是不停的起义袭扰金军。

这弄得完颜宗望是头疼不已,迫不得已专门派了金兀术带大军平趟河北路和山东起义军,后来更是扶持了济南府的知府-大汉奸刘豫,成立伪齐政权来打压起义军暴乱。这就这样,一直到1137年的十一月伪齐灭亡,都没有彻底的把起义军打压下去。就是到了1140年七月岳飞取得了“郾城大捷”之后,到赵乾达朱仙镇准备一展抱负“直捣黄龙”之时,义军仍旧纷纷起兵响应岳飞,但结果是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诏令班师,白白错失了大好时机。

说回这张所,就多少带些悲情色彩了。1127年赵构继位之后,授予张所兵部员外郎,等到李纲入相的时候,更是授予了河北路的招抚使,驻守大名,招募义军协同抗金。在此期间更是破格提拔了岳飞,不过好景不长,李纲因坚决主张抗金,跟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意见相左,所以宰相才当了七十七天就被撸了。被李纲提拔上来的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和河东路经制副使的傅亮等人也是被殃及池鱼,被罢免。

李纲罢相之后,张所被贬入岭南。那个时候的岭南可不像现在,虽然广州是个好地方,但是陆路入岭南,一路上山林茂密,蛇虫丛生,又有疟疾瘟疫毒瘴气加持,基本上被贬岭南都是意味着九死一生。

虽然当时都是“刑不上士大夫”,当官的除非造反,很少有判死刑那一说,但是当时被贬岭南或者崖州(海南,宋称三亚为吉阳军,宰相赵鼎当年就是被贬到这里,后来赵鼎在1147年于三亚绝食而死。就连同样当过宰相的李纲,于1129年十一月底也差点被贬去海南,只不过运气好,刚和儿子渡过琼州,四天后就得到了赦还的消息,最后直接归隐了)其言下之意也就是说“你自己死了得了省的遭罪”,也基本上约等于间接宣判了死刑,出手之人还不用背负恶名。

就像岳飞被害之后。他的后人就是被流放入岭南(广东惠州),当时生望渺茫,吓得岳飞的续弦李娃为了保存岳飞最后的血脉,就把当时岳飞原配夫人刘氏所生最小的儿子十二岁的岳霖托付和岳飞一起抗金的好友贡祖文。最终发烧的岳霖被贡祖文在芦苇滩寻到。李娃给贡祖文的托付文书上写到“祖文兄如面,霖儿托据,来世当报”。

张所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终其一生未入岭南,不幸的是他在被贬去岭南的路上就在潭州被钟相杨幺给“干掉”了。这也是为啥后来岳飞在张浚当宰相时候打杨幺打的那么带劲儿,最终于1135年二月灭了杨幺。

其实自上月开始,完颜宗望的部队就打到了真定府,随后在进攻磁州的时候,宗泽老当益壮,亲自披甲迎战,最终带领守军砍了一百多号金兵,这也是宋金对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与此同时,宋钦宗一看这回金兵怕是要玩真的了,不得已之下,又怕他的“好弟弟”赵构再次北上金营求和。不过这回被虞允文堵了个正着,在磁州被宗泽和虞允文联手劝阻下来。

虞允文总算是“未辱师命”,拦下来赵构,同时也算是跟赵构搭上了线,宋齐鲁得知消息后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着,终于“抱上”了赵构这条天字第一号大腿,这回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以后只要宋齐鲁不在大宋朝作死造反,以他的本事获得赵构的“圣眷”在这大宋横着走那基本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赵构在被宗泽和虞允文联手拦阻之后,便没有继续北上金营,而是转回了相州,也就是岳飞的老家(岳飞乃是相州汤阴人,今河南商丘市汤阴县)。因为虞允文之前专程跑到开封给赵构送“无字天书”的缘故,再加上这回虞允文和宗泽联手劝阻,此外还听闻虞允文此次带来的大批的战马、军粮和被服等军需之物。赵构知道这虞允文的确不是他哥宋钦宗派来试探自己的人了,于是回相州时候,专门把虞允文带在了身边。

其实宋朝太祖赵匡胤本就是殿前御林军首领出身,自身武力高强。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二人更是以武立国,所以作为他们的后代赵构多少也有一些武力的基因,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废柴。而且像宋钦宗赵桓和宋高宗赵构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也不像历史传闻的那样“软弱,无能,昏庸”,只知道一味的屈辱求和,甚至不惜当“侄皇帝”。

只不过当时宋朝廷内多数官员都是“投降派”,这些官员占据实权,皇帝手中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不被这些“士大夫”架空那才有鬼呢。作为一个平常人我们都知道东京被围之时,宋钦宗自己亲身去金营求和,无异于送死的“傻逼”行径,难道从小收到巨儒耳提面命的良好教育的赵桓不知道?只不过按照当时的情形,朝堂上三分之二的人“奏请”之下,他不去也得去,要不然换你这皇帝还不分分钟的事?宋徽宗在第一次金兵围城想要南逃的时候,还不是被“众卿家”给“劝”禅位的?所以有些时候被文人粉饰太平写的甩锅史记还真得辩证的去解读。

相反据《宋史》记载赵构这人不仅天性聪慧,更是博闻强记,身体更是强壮,可开“一石半”的强弓(相当于接近200斤),要知道此时就是禁军的选拔标准也不过是一石弓罢了。赵构虽然自小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性格可能多少带一些软弱和妥协性,但真要把他说成是“废物点心”一般的怂蛋,宋齐鲁是绝对不敢苟同的。

就“靖康之难”以后,宋朝廷风雨飘摇,名存实亡的鸟样子,满天下的大臣肯定也不会拥立一个废柴,把他推到前台当自己效忠的对象的。虽然说包括徽钦二宗在内的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基本都被完颜宗望掳掠北上了,可是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由于分散各地,还是没有太大损伤的,就像宋齐鲁所在的泉州府就有宗正司,其中多为太祖一脉后人。

此时的赵构不过十九岁,比虞允文只大了三岁,二人从年龄看更是容易打成一片。加上赵构成功“破解”了宋齐鲁的第一封“锦囊妙计”,其中就是写的让赵构第一不要北上去金营,第二就是十一月后不要入开封。只写了这两件事,也没有写缘由。

至于怎么破解的,这也没什么稀奇。宋齐鲁本来就是用蜡在纸上书写的,这一点难不住赵构,他用手摸了一下,收到锦书的当晚就在火上烤了一下,最终显示出以上几行字。开始他还不以为意,以为是赵桓派人试探的,可这次的磁州之行,赵构算是见识到了宋齐鲁的“未卜先知”之能。于是他又用相同方法炮制剩下的两封锦书,可是依旧不显示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