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宋天下

《梦回宋天下》

200赵构和他的“心腹”班底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说完文官体系和军队,咱再说说这宋高宗赵构。

这赵构啊,也不是什么好鸟。先期说他软弱无能,那是文官架空的原因,还情有可原。

可是在后期的1137-1141年间,五大护军首领,说撸直接撸了四个,基本都是他一言而决。

就是桀骜不驯如张俊者,也不得不低眉顺眼的“上体圣意”自动上书请求去兵权。岳飞被撸以后,都“怕”的要辞官不干了,赵构都不允许。

由此可见赵构当时的权势有多盛。五大护军当时那个手底下不是十几万号小弟的?还不是都乖乖投降了。

虽然说他有怕军队做大,颠覆他的政权的危机。但是能让这几员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心甘情愿”老老实实的交出兵权,这也说明他的手腕高超。

韩世忠两口子,在1129年的“苗刘兵变”时候,可是夫妻双双上阵,帮着赵构“复辟”,把皇位从他那短命的儿子赵旉手里抢过来的。梁红玉因此还得了“护国夫人”的称号。

在此后金兀术发动“搜山检海”把赵构追的上天入地无门,一直逃到温州才作罢,期间韩世忠更是多次护佑赵构,保得他的安全。

赵构跟韩世忠在蜜月期的时候,更是经常拉着韩世忠的手,邀请他们一家子入宫和自己一起宴饮的。

赵构甚至还曾赐给韩世忠“忠武”二字,所有人中他是最相信韩世忠没有反叛自己之心的。这一点犹在他的心腹宠将杨沂中和刘锜之上。

可就是这样,在免除韩世忠兵权的时候,赵构也是痛快麻溜儿的很!

张俊抱秦桧臭脚,于绍兴十一年,污蔑韩世忠蓄意谋反,破坏楚州(今江苏淮安)城防的时候,张俊不要个逼脸,干的起劲儿,没有一点心里负担也就罢了。可是赵构都没有出面给韩世忠说好话,最后还是“铁子”岳飞出面阻止的。

这玩意儿就有意思了,赵构这是把“刻薄寡恩”,演绎的淋漓尽致啊!

再说赵构的宠将刘锜,刘锜这人豪爽、果断、箭术高超,颇有儒将之风。

这哥们儿当时又会打仗,又有谋略,这可是相当抢手啊。1135年赵构第二次召见他的时候,差点被早就相中他的“军宰相”张浚截胡。

最终,七难八难的才得以面圣。1136年二月间,一直担任赵构宿卫亲军首领的杨沂中无奈出征。赵构立马就让刘锜接任了。

这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这可是关系到赵构的身家性命,尤其像赵构这样一路在“逃跑中成长”的皇帝。对于自己的行在安全,更是重视无比,非亲信之人不得任命此职位的。

刘锜这人也争气,于1140年六月的“顺昌大捷”中,就因军功建节封节度使,就这样赵构还仍旧让他兼任着侍卫亲军马兵都虞侯的职位,这支部队可以算是赵构手下比较精良的骑兵部队了,战力可观。

就这,在1141年四月间,先后罢免了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军权后。赵构也是毫不犹豫的在七月罢免了刘锜的职务,一直到1159年才重新任用刘锜。

这些人里面也就杨沂中还好一些,没受太大牵连,早在1132年就被赵构任命为自己的宿卫亲军首领,一直在朝堂中二十五年恩宠不减。能在赵构手底下得“善终”的人不多,这杨沂中更是不简单,想来他那“见风使舵”的本领功不可没。

宋齐鲁估计因为杨沂中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跟他一直表现的中规中矩也有莫大关系。虽然开始的时候名震北方,但是因为“濠梁战败”的缘故,最终也与“建节”失之交臂。这估计也因如此才被赵构“放过一马”吧。

不过说道忠诚度,赵构不止一次当着他人的面夸赞杨沂中忠孝勇武,同时在历任宿卫亲军四十余年间,过错最少。这也是杨沂中为人处世的可取之处。

赵构是真的拿杨沂中当“亲儿子”看待了。而且赵构特别喜欢重用祖辈、父辈为国纾难的人。像杨沂中是如此,悲情人物李显忠也是,刘光世如此……

这还只是赵构军中的左膀右臂,我们再看一下赵构朝堂中的“股肱之臣”。

想比较于军中,这在朝中给赵构当宰相更是“走马观花”的短命职业。这里说的短命是指职业生涯短,除了赵鼎那“绝食而死”的小暴脾气,赵构倒是没杀一任宰相。

估计也不是赵构不想杀,而是杀不了。人家文官的抱团团结度可比这群武将高多了。

也怪不得文官瞧不起这群武将,看看他们相互之间干的这点破事儿。除了闷头打仗的代表人物岳飞就是怕死往后闪的代表刘光世。

还有就是互相看不对眼互相领兵开片的,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韩世忠和刘光世,还有张俊和刘锜,王彦和解潜那都是弟弟级别的。

还有就是互相不忿的,当属张浚和曲端。

还有争权夺利的,二吴兄弟和曲端算一出,俪琼和吕祉算一出,苗刘兵变算一出。

就这群武夫一盘子散沙,还相互勾心斗角,只要赵构授意,根本轮不到赵构亲自出手,就被文官那群老油条们分分钟都能瓦解掉。

再看赵构的宰相班底。

赵构宣布登基伊始,为了拉拢民心,所以启用了当时民间呼声比较高的坚决抗金派“主力干将”李纲为相,结果这老哥就干了七十几天就被撸下来了。

随后黄潜善和汪伯彦上台。不过也没待满“任期”就被撸了。仅随着1129年因为拥护“复辟”有功的吕颐浩上台。他也没干多久,到1134年间,朱胜非和范宗尹先后站台。到了1134-1138年间,基本上就是赵鼎任“内相”管民政,张浚任“外相”负责调兵遣将。当然后期秦桧上台以后,所有人都靠边站了。直到秦桧死后下台,这才换了他的小弟万俟卨,随后就是汤思退。

就这一群“牛头马面”的,说实话,没有一个是宋齐鲁看得上眼的。虽然让宋齐鲁他自己也不一定行……

所以这也就基本等同于军政两界都没有空子给宋齐鲁钻。

而且宋齐鲁也不认为自己就是大宋朝的“救世主”,也不认为自己能在这螺狮壳里做道场,在这方寸之间纵横捭阖辗转腾挪的有一番作为。

宋齐鲁还是坚信现阶段,“出钱不出力”的方针比较适合自己,一边蛰伏,一边积攒力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过早的暴露在敌人和大众视线之内,对自己并非什么好事。他可不想为了出风头而成为众矢之的,那样太得不偿失。

而且和赵构保持一些“若即若离”的距离,更是有助于两人的关系紧密。因为距离产生美嘛!

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先期不用担心赵构对自己有过多的猜忌,省的赵构以为自己对他“图谋甚大”。

二来,在赵构身后做个默默付出的隐形人,凡事都有赵构替他顶缸,还能让赵构一直念着自己的好,好处自己一点不少拿,一举好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除了慢慢积蓄力量之外,宋齐鲁还计划着向金国渗透,他可是一直惦记着往完颜宗翰和挞懒、金兀术他们之间和稀泥掺沙子呢。

挑拨离间挑起内斗嘛,这可是成本最小,见效最快,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既然现阶段,正面硬刚刚不过,那就使点阴招儿,下下绊子也不错。反正自己有王文那个“老阴货”在手。他还就不信挑不动金朝那帮子土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