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宋天下

《梦回宋天下》

455秦桧的“骗术”和宋齐鲁军事大整改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张浚的过错不过是失策而已,智者千虑,尚有一失的时候,平常人思虑,没有不想着以求万全的!如果因为有一次失误,便置之死地的话,那今后有奇谋秘计之人,谁还敢随便说出来?这件事关系到朝廷今后的言路,并不是因为臣私自偏心于张浚啊!”

赵构看赵鼎说的言辞恳切,方才动容。遂撤销了贬黜张浚前往岭南的成命。

张浚虽然不用去岭南了,但是还是被撸掉相职,改为“责授左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

至此,淮西之变的处理结果便告一段落。

总结来说,因为张浚的用人不当,加之操作失误,导致帝国一下子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但是最终责任还是定在了军队身上,所以,基本上对张浚的处罚也算是高拿轻放,仅仅贬了个职而已!

按理说,就张浚的这等“祸国”行为,砍头也不为过!贬职算怎么个事儿?有时候在朝堂上说错一句话还贬职呢!这对国家的伤害性有可比性吗?

也就是说,在宋之一朝,无论文人再怎么混球,关键时候他们这帮文官还是会“官官相护”的,这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至于伤害?他们各个都是“乾坤大挪移”的高手,直接转给武将那帮大老粗去埋单就好了啊!这可是共识!

哎!这都叫什么事?

也难怪宋之一朝武将始终硬不起来!天天被皇上看不,被文官看不起,处处遭受排挤,关键时候还得背黑锅,能硬的起来才有鬼!

一个连国家最高领袖都不重视武将和军人的地位,你如何指望这个国家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欺凌?

就好比自家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家长问都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劈头盖脸的把自家孩子一顿削!这是赵构没赶上孩子青春期叛逆,否则你试试?

抛开那些烦心事,赵构当天对于这位“两落三起”,第三次出任首相赵鼎同志还是十分满意的!果然不断的下放基层工作还是很锻炼人的嘛!

赵构直接授予了赵鼎组阁的专断权。也就是说,赵鼎可以单独决定组阁人选。

面对这份信任,赵鼎没有得意忘形,他只强调了一下自己的工作伙伴,这个伙伴是必须要保留的,其余的人还是由皇帝做主。

这个人就是——王庶。

一个曾任大宋西军总司令长官的主战派选手。

当然,这其实并不是赵鼎的本意,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其实他是比较中意于秦桧的,而历史上他也的确是这么选择的。

原因有二:其一,赵鼎早就看透了赵构想要借助秦桧和金人的关系求和的想法,选择秦桧也属于投赵构的心思。

其二,因为淮西兵变的事儿,使得南宋一下子失去4万主力部队,而伪齐则是平白多了4万战力。里外里算下来,这就相当于8万的损失!

此消彼长之下,南宋战力明显拉跨一大截,赵构也不得不由“攻势”转为“守势”,这也是他提拔赵鼎的一大原因。

而赵鼎本身属于维稳系的“主和派”代表,最大的执政特色便是“稳定压倒一切”!比如建议赵构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杭州,以避兵锋……

但是,这一次,他却坚定的选择了势弱的“主战派”代表王庶搭班子!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两个人,宋齐鲁和张浚!

宋齐鲁作为会长,派王文和岳父林雪原专门前来给赵鼎做的思想工作,就怕这老倌一执拗到底。

他们给赵鼎细数了当前的形势和同盟会下一步的动作计划,并陈述了赵构求和并不一定非得仰仗秦桧,打服了金国不照样能让对方老老实实坐下来说话嘛。

而且,交接班的张浚因为在淮西兵变的事上,被秦桧背后通捅过刀子,以他的小心眼能让秦桧痛快?

所以还特意交代赵鼎这位“老好人”提防着秦桧个“大阴货”点。

因为张浚看出来秦桧是和自己一样的人,野心极大,对权利的渴望程度更强,他怕赵鼎这位好大哥,会斗不过秦桧吃亏!

所以,赵鼎这一次之所以极力捞张浚,就是为了“投桃报李”,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一不小心之下误伤了友军岳飞……

但是他还是谨记宋齐鲁和张浚的嘱托,不能和秦桧共事!尤其是不能再轻易上当,主动请辞!

至于秦桧,怎么说呢?骗完赵构,骗张浚,接着骗赵鼎。他一直在赵构的眼皮子底下行骗,没完没了地欺骗,而且都成功了。

这说明什么呢?秦桧演技高超?还是赵构、张浚、赵鼎等人全部智商都不在线?

都不是的!如果说之前范宗尹不知道他的底细从而对他极力举荐还情有可原的话。

但是自从魏良臣出使金国带回来金人原话“秦中丞安乐吗?此人元在自家军中,煞是好人”之后,秦桧是金国狗腿子的事,在南宋朝廷上层就已经属于是半公开式的秘密了。

赵构、张浚、赵鼎这些人精,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心甘情愿被秦桧“骗”。

秦桧的高超伪装和骗术是一方面,但这并不代表着这些人傻到看不穿,而是他们只有秦桧这一条线能够搭上金国,从而实现赵构一味求和的目的!

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宋齐鲁的存在,他们又多了一条选择的路线!那就是把金人打服,打的自己乖乖做到谈判桌前来!

虽然赵构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这上面押一下宝啊!

反正他又没什么损失,到时候即使失败,死的也是宋齐鲁的人,只要在关键时候直接把宋齐鲁推出去顶缸就好了,跟他又没什么关系,毕竟自己可是从头到尾没有公开支持过宋齐鲁的行动!

…………

等到这一大堆事情料理完,1137年也走到年底。

宋金双方虽然已经达成了和议的初步意向,但是具体合约都还没有签署。毕竟双方都得先把自己的屁股料理清楚。

挞懒那边的“搅屎棍”是小四,赵构这边的“拖油瓶”是微山湖刘豫。

这段时间,不甘心的小四果真又去攻打山西和陕西北部边境,但是被挡了回去,无功而返,只能乖乖退守燕京,防止宋齐鲁偷袭他的老巢。

西夏的李乾顺还没死!

最近也是蹦跶的很欢实,但是自从被吴玠和虞允文联合爆锤了一顿之后,明显的老实多了。

李乾顺的大部队也都退守到了青海省的青藏高原地区。宋夏边境被又往西推进了一步。

然后宋齐鲁这边正式将家眷迁到开封,开始用刘豫“留给”他的钱,大肆发展经济,恢复生产。

虽然时日尚短还未见大的成效,但是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就不是刘豫的伪齐所能有的,至少百姓脸上真挚的笑容就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没有看到了……

宋齐鲁对于刘豫残部的势力是围而不打,这货本来就是留给赵构收拾的。

要是宋齐鲁把所有活都干完了,保不齐赵构又在他后面搞什么幺蛾子呢!

就是不能让他闲着,得时刻让他保持危机意识!

除了经济大开发和论功行赏之外,另外一个重大事项便是军事重组。

因为现在宋齐鲁名下的军队成分实在是太杂了。

不仅有元老班底部队保安军,还有太行山的八字军,五马山的河北义军,老牌的西军世家种、姚、折,杨进的晋中军,还有李永奇那边的宋朝西军底子,再加上虞允文刚在宁夏成立的西夏军和之前的西夏雇佣军,刚刚投诚的蔡州军和开封军,郦琼的淮西军,洛阳大本营的京西军,配合起义的“革命同盟军”……

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足足13、4个“兵种”!除了自己之前的部队以外,其他都是五花八门的架构,统一指挥都成问题!

不说这么多编制,根本不利于指挥和管理,就是其中单单拉帮结派、立山头的现象,就让宋齐鲁头痛不已!

“淮西军变”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一切不利于安稳的苗头,都是要被及时扼杀掉!

一切不利于团结的事情,都是不允许的!

一切歪风邪气,都是绝对要不得的!

于是一场名为“整风整纪”的军事大整改行动于1137年十一月,在宋齐鲁军中轰轰烈烈的展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