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哲皇贵妃

《清穿之哲皇贵妃》

123、成精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人情来往也得有人情, 苏叶又不认识这些人,以后也没来往的可能,没必要承下这些莫名其妙人情, 索性都退了去。

高贵妃没想到还有这等操作, 也跟着退了, 反正她们都不怎么缺那点东西。

两人如此耿直,叫皇后有点哭笑不得。

不过她们能随便退, 还能说不喜欢。

要皇后都退了,这些人估计吓得半条命没了。

皇帝倒是出手敲打了一下这些盐官, 让他们安分一点,别把主意打到他的后宫嫔妃身上。

盐官们简直委屈坏了,夫人外交不都是这样的, 总不能盐官直接送东西给皇帝,那也不合规矩啊。

只是不合规矩的事多了去, 那个书生不就辗转送了皇帝一幅画, 然后就在宫里谋了个官职吗?

于是来给皇帝送东西的人是络绎不绝,行宫的库房都快塞不下去了。

高贵妃见苏叶看向窗外, 隐约有些声响,该是外头有人抬着箱子去库房的声音。

哪怕他们再放轻手脚, 人太多,一点声响没有是不可能的。

“该是当地官员送给皇上的礼物, 倒是挺多的。”

苏叶的目光带着怜悯道:“他们送得越多,以后就越要倒霉了。”

如今皇帝高兴收下, 回头不高兴了,可不就要拿他们来开刀了吗?

高贵妃眨眨眼道:“管他们要不要倒霉,我们难得来这里又不能出去,还要呆在这个行宫多久?”

行宫不算特别大, 她住过的园子哪个都比这个大多了,又不能出去,实在无聊透顶。

“快了,看皇上的意思也不会在此处多留。”

皇帝会突然来无锡,也是要见一个姓顾的国子监祭酒,听闻是相当有名的学者,精于《春秋》。

原本已经告老还乡,还是被皇帝重新返聘回来,以示龙恩。

这位老人家也是够惨的,原来就是想退休回去安享晚年了,因为颇有名气就被皇帝拉出来继续上班当社畜。

皇帝都开口了,他还不能拒绝。

见一见,问一问,拉拢一下这个当地有名的文臣,皇帝就

该走了。

果然皇帝很快就准备继续南巡,官员们依旧呼啦啦一群人送皇帝等人到港口处上船。

领头的官员还一个劲告罪,没能尽地主之谊。

苏叶想到装了半个船舱的礼物,这还不够地主之谊了吗?

他们上了船,远远见官员们站在原地变成一个黑点,谁都没敢散开,直到彻底看不见为止。

秋夕提醒道:“娘娘,甲板上风大,还是下去船舱歇着吧。”

“不急,下一处该是苏州了。”

高贵妃被宫女扶着,倒是比之前适应多了,不会那么晕船:“那敢情好,总算要去苏杭了。”

去往苏州的路上,皇帝在船舱里还得批改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折子。

苏叶就纳闷了,他们就在船上,折子是怎么从岸边送上来的?

后来她就发现,沿路他们的大船没停,但是岸边还是有小船停靠。

有折子的时候就会用小船送过来后舱,彻底检查过后才会送到皇帝跟前。

连游玩的时候还要工作,皇帝最大的优点估计就是敬业了。

只是皇帝忽然说想要喝苏叶亲手泡的茶水时候,苏叶就明白皇帝这会儿的心情估计不太美好。

李玉守在门外给苏叶开门,看了她一眼就低下头去。

苏叶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果然进去后皇帝的脸色有些沉。

她装作没看见,去旁边的架子熟门熟路挑了茶叶开始泡茶。

动作比平日要慢一些,等茶水好了,苏叶才慢吞吞送到皇帝手边:“皇上,小心烫。”

皇帝喝了一口茶水后才叹道:“朕才刚出来没多久,朝堂就有人状告同僚贿赂,闹得不可开交的。”

他在的时候不说,出来后才说,说没有一点猫腻,皇帝是一点都不信的。

大阿哥和二阿哥也是如此,于是只让人把两边的辩驳都记录下来后,快马加鞭让人送到皇帝跟前。

皇帝咋一看感觉是诬告,心情自然不太美了。

苏叶便笑道:“皇上在的时候,自然能镇得住他们。”

如今皇帝不在京城,只有两个年轻的阿哥在,自然镇不住这些老狐狸一样的大臣

了。

这话叫皇帝的眉头舒展开了一些,其实他觉得这个一看就是诬告的案子,两个阿哥就能做主了,然后写上成条来给他过目一下就行了。

谁知道两人十分慎重,两边的都记录下来,又私下让人查探了一些,通通都送过来,一副不知道怎么定夺的样子,叫皇帝的心情更加不美好了。

苏叶当然看出皇帝心情不好的缘故,要是两个阿哥真的擅自做主,估计他心情更不好了。

还不如这样把证据都呈上来,究竟怎么定夺还是让皇帝来拍板。

“两个阿哥还年轻,需要皇上来指点迷津。他们年少,也没经历过这些,想必也容易被大臣们的话迷惑住,分不清究竟是狡辩还是真的辩驳了。”

苏叶这话叫皇帝轻轻点头:“叶儿说得不错,他们到底太嫩,还得好好历练才行。”

皇帝看完后勾勒了几笔,写了几句就合上了。

苏叶也没多看,只专心给空着的茶杯斟满。

皇帝却突然把李玉叫进来:“让船只改道去海塘。”

李玉应了,很快船只就拐弯去了海塘。

岸边接到消息来迎驾的大臣一个用帕子擦汗,显然是突然接到消息,一路赶过来的,后背都被汗水打湿了。

皇帝倒也不介意,还让太监去把当地官员一一扶了起来:“行了,不必多礼,带朕去海塘附近看看。”

他背着手慢悠悠去海塘边细细查看,发现被潮汐冲刷多年,段底桩已经开始腐朽,微微有些裂开,不由皱眉。

皇帝不悦道:“年久失修,你们难道都没让人仔细检查过吗?”

要不是他心血来潮改道了,这桩子一断,修的海塘岂不是要崩塌了?

当地官员赶紧跪下告罪道:“这里平日有侍卫巡逻,河工偶尔也会过来看看。”

言下之意,侍卫没发现,河工也没注意到,他自然也就不清楚了。

苏叶隔得远,却能看出这人的嘴型,约莫能猜出他究竟在说什么,对高贵妃摇头道:“这人要倒大霉了。”

高贵妃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只见皇帝的脸色难看,就知道肯定没好下场

的。

果然皇帝大怒道:“只知道推脱责任,要你来何用?拉下去!”

既说不出什么解决方法来,只会把责任推诿到下属身上,最是叫皇帝不齿,显然不是适合当官的。

把人拖下去后,其他人战战兢兢也说不出什么来,皇帝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晚饭都要吃不下了。

他拿着海塘的图纸仔细看了看,抬头就见苏叶也搁着筷子看着自己不由问道:“叶儿怎么不吃了?”

“皇上不动筷子,臣妾哪里好意思一个人吃。”

皇帝只动了两下筷子就放下了,还让苏叶继续吃。

苏叶哪里能吃得下去,也只能跟着放下筷子了。

“是朕的不是,叫叶儿饿着肚子就不好了。”

苏叶便笑道:“皇上饿着肚子才叫不好,哪有什么事是皇上不能解决的,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解决不是?”

她给皇帝重新布菜,皇帝便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两人吃完后,撤掉菜式,皇帝继续看图纸微微皱眉:“这一圈的桩子都变脆了,得在外面加固才行,用石头才是最稳固的,但是并不清楚这海塘的深度。”

让人下去测量显然是不现实的,若是太深的话,人也可能下不去。

若是没人下去测量,这深度不好弄。

再就是用石头桩子的话,是要多少石头才够,一个个垒起来用什么来固定?

苏叶看了看便道:“海塘的深度测量的话,臣妾有个法子不知道行不行。”

皇帝笑着看了过来:“叶儿但说无妨。”

“就是用竹子,一根不够就两根,绑在一起慢慢往下探,然后在竹竿上画出水面的高度,再拿上来测量就知道究竟多深了。”

苏叶的话叫皇帝微微颔首:“不错,这个法子可行。”

她又道:“至于石头桩子的话,不如试试用水泥?”

皇帝再次点头:“测量深度后打造一个木框沿着海塘,再灌入水泥,晾干后就能十分坚固,确实是个好法子。”

事不宜迟,他吩咐李玉交代当地去办。

又想到水泥的方子如今只有心腹知晓,暂且还是让人划出一块地方来,

有围墙能挡住视线,做好的水泥再运过去。

暂时先让人砍下长竹子去测量水深,再做出适合的木框来。

解决掉此事,皇帝的心情总算变得不错。

方法都给了,要是当地官员还做不好的话,那么他们头上的乌纱帽都不能要了。

皇帝压根没留下监工的意思,只让心腹留下,船只又继续走了。

这次他没再转道,而是直奔苏州。

等到了地方,皇帝又开始心血来潮,这次他是要阅兵。

当地官员叫王望,他兴高采烈来迎驾,听见皇帝突然要阅兵的消息简直懵了。

他根本毫无准备,临时抱佛脚都没时间,只能硬着头皮让亲卫队去校场试试。

皇帝要的就是当地毫无准备,才能瞧出点真东西来。

但是他去校场一看,先是骑射功夫,这十个死靶子在那边,中间红心没中也能理解,然而连靶子的边缘都没挨着,十个有八个脱靶,这就过分了。

骑马的还有两个没坐稳,一看就是平日就不爱骑马的,直接从马背被甩下来。

校场闹哄哄的,简直一片混乱,皇帝气得脸都黑了。

王望只能含糊辩解道:“他们头一次在皇上面前展示,太紧张了才如此失手的。”

皇帝是一个字都不信,只是想看看这帮人究竟能多差,于是又坐下去,示意进行第二场比试。

第二场是活靶,一边骑马一边拉弓。

前面两匹马的侍卫还好,后面就糟糕了,一个连手里的长弓都没拿稳掉了,一个抱着马脖子一路跑,吓得叽哇乱叫的。

能拉弓出羽箭的几个人也没好到哪里,已经不能叫脱靶,而是直接箭头往下戳在地上。

也就几岁的小童刚学弓箭的时候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这些据说最出色的亲卫竟然如此糟糕。

皇帝是看不下去了,当场就撸了王望的官职,把他打发去海塘做新桩子去了,也能将功赎罪。

他环顾一周问道:“难道这边的侍卫就没一个能看的?”

那就叫皇帝太失望了一点,偌大的苏州城都没个骑射功夫好点的人吗?

这时候却有一个年

轻侍卫自荐道:“若是皇上不弃,奴才愿意一试。”

皇帝挥挥手,对他没什么期望,连名字都没问,就让对方开始了:“那就试试吧,若是不行,你要知道后果。”

要是比刚才的亲卫还要差,那么皇帝绝不会客气!

没才能还跑出来自荐,让皇帝看了一场糟糕的骑射,这年轻侍卫的罪过比那些亲卫还厉害,简直是浪费了皇帝宝贵的时间!

年轻侍卫应了,熟练地翻身上马,这姿势说平日没有苦练是假的。

皇帝的面色才好看了一点,要一个个都不行,那真是叫人丢尽颜面了。

侍卫很快跑了一圈,然后开始拉弓,活靶不停移动,他几乎没多犹豫就放手的。

弓箭稳稳戳在最中间的红心,皇帝点头:“好。”

侍卫一路策马,手里的长弓一直没停过,居然十个活靶都跑了过去,一个都没落空。

皇帝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把年轻侍卫叫到跟前来问道:“你很不错,叫什么?”

年轻侍卫恭敬答道:“回皇上,奴才名叫和珅。”

皇帝又得知他姓钮钴禄氏,面色就更好了:“很好,那你以后就跟着朕吧。”

这是提拔和珅当亲卫的意思,和珅满脸惊喜,甚至眼圈微红,连忙跪下谢恩。

说是亲卫,也得从蓝翎侍卫做起。

苏叶很快听到这个消息,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你再说一遍这个侍卫叫什么?”

恭嬷嬷奇怪,还是重复道:“娘娘,那个侍卫名叫和珅。”

闻言,苏叶手里的茶杯险些摔了。

她居然能看见那个有名的大贪官,还是活的吗?

皇帝过来的时候心情颇好,自然是因为收到了个骑射和才学过人的侍卫。

“他不但擅长骑射,还精通四书五经,甚至还会满蒙汉,外文都有涉猎。”

“还是寒门出身,三岁时候母亲难产而亡,他不到九岁,阿玛也病亡了,要不是家中老奴护着,没那么容易长大。从小磕磕碰碰长大,还能勤奋读书和苦练骑射,护着幼弟,确实是个人才。”

苏叶看着皇帝对和珅赞誉有加,心想

这人要不是厉害,能在皇帝眼皮底下贪污,把国库都快当自家后花园一样来去自如吗?

皇帝又道:“最重要他还擅长诗词歌赋,能熟背朕写过的诗句。”

苏叶眨眨眼,这个就厉害了,皇帝这些年写的诗句也得有一两万了,和珅的脑子是装了硬盘的吧,怎么背下那么多的?

她忍不住问道:“这人真能背诵皇上所有写的诗句?”

皇帝笑了:“朕随口说了几句曾作的诗句,他都能接上。”

苏叶对和珅的记忆力都敬佩了,能接上肯定不是想一会,而是毫不犹豫接上,才能叫皇帝如此高兴的。

那么倒背如流,皇帝当然觉得和珅必定是因为喜欢啊!

虽然苏叶觉得皇帝是想多了,这人之前没进亲卫队,反而当个普通侍卫。

当亲卫队们突然全部翻车了,这才冒出来皇帝跟前自荐。

有亲卫队的人做对比,和珅能不出色吗,简直是心机叵测!

苏叶便故作疑惑道:“既然此人如此出色,怎的连亲卫队都没进去,而是只做一个普通的小侍卫?”

皇帝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道:“还不是王望此人的亲卫队居然四处横行霸道,难怪没时间练习骑射。和珅就是不想跟亲卫队的人同流合污才没加入亲卫队,据说因此还被亲卫队的人找过麻烦。”

他又皱眉道:“而且亲卫队的人进去是要给钱贿赂队长的,和珅出身贫寒,手里哪里有什么钱财,也不想交,自然进不去的。”

苏叶一愣,想到如今的和珅初出茅庐,确实手头应该没什么钱的一个普通小侍卫罢了。

他居然还能抵住诱惑,没凑钱进亲卫队,毕竟要进了亲卫队,给的钱很快就能回来的。

这时候的和珅大贪官未必是因为正直,而是觉得亲卫队这样就是嚣张一时,根本不可能一直嚣张下去,哪可能始终没被人发现呢?

皇帝南巡又是早早就传出消息来,迟早会到这边,和珅只要等待机会就好了。

只能说平日努力不懈的人,等着有一个机会来临就能一飞冲天,和珅便是如此。

和珅又能说会道的,哄得皇帝的心情极好。

高贵妃看得都有点眼酸了:“以前只觉得叶儿会说话,如今才发现刚冒头的一个侍卫也这么会说吗?”

皇帝这几天都让和珅陪同再侧,去甲板上谈天说地,吟诗作对。

和珅确实有几把刷子,诗词歌赋几乎没多久就能接上。

最妙的是,他虽然有才却不显摆,也没压倒式的胜利。

诗句算是出色,却又不会过分出色,压皇帝一头。

苏叶都不由感慨,和珅其实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成精的吧,怎么能句句都说在皇帝的心坎上,叫她都甘拜下风。

想想她在皇帝身边都多少年了,和珅才多久?

他就已经能应付自如,还能清楚如何让皇帝高兴,简直比苏叶还熟练。

苏叶也忍不住感慨:“我以前也以为自己挺厉害的,起码几十年来算得上小有成就,如今却又不确定了。”

等船只到了杭州,和珅已经从普通的蓝翎侍卫被皇帝提拔为粘杆处侍卫后补了。

别看只是后补,粘杆处的侍卫都是皇帝的心腹中的心腹,足见皇帝对和珅有多喜欢了。

姓氏不错,出身不差,却因为父母相继去世得早,和珅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却没有颓废下去,而是发愤图强,又一表人才,才华洋溢,擅长诗词,为人圆滑,这人就没有皇帝不喜欢的地方。

苏叶并不想看见皇帝过度宠信和珅,然而和珅太会讨好皇帝了,她一时拿这人也是没办法。

高贵妃对和珅也没什么好印象,皇帝喜欢听好话,但是像和珅这样每一句都踩在皇帝心上的好话,那就未免太刻意了,她私下给和珅起了个花名叫马屁精。

苏叶就笑道:“哪里,该叫龙屁精才对。”

听罢,高贵妃赞同地连连点头:“这样的人在皇上身边,要是有坏心思,实在后患无穷。”

别说苏叶,她都想把和珅从皇帝身边弄下去。

可惜如今和珅在皇帝面前正当红,要弄走没那么容易。

苏叶还没琢磨出办法来,皇帝却主动把人从自己身边弄走了。

这也是皇帝派粘杆处调查王望,

然后发现他之前是西北总督。

在江南他都敢如此,放任手下为非作歹,还收下不少“孝敬”,当西北总督的时候是不是也中饱私囊?

皇帝能信能用的人不多,于是就把目光放在和珅身上。

他还年轻,如今就在自己身边的话实在很难继续提拔上去,也很难服众。

于是和珅就需要办差,有功劳的话就好提拔了。

皇帝便道:“朕有意派你去西边调查此事,路途遥远不说,也不必江南来得富庶舒服,你可愿意?”

和珅得到这么重要的差事,哪里会不愿意,简直太愿意了!

他原本也是心急如焚,虽然能讨得皇帝的欢心,然而想要继续上去总要有功劳傍身才是,不然就犹如水中捞月一样,只看得见却很难真正拥有。

想什么就有什么,皇帝如今直接给了自己这么重要的差事,只要办好了,和珅就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他连忙感激戴德跪下道:“奴才愿意为皇上分忧,只是……”

皇帝眯起眼问道:“只是什么,你不想去?”

和珅急忙解释道:“不是,奴才哪怕粉身碎骨也愿意赶去为皇上调查清楚,只是奴才到底年轻,还请皇上另外派大臣与奴才一起同去查探为好,此外还想请皇上赐下尚方宝剑。”

皇帝欣然应下,又对和珅颇为满意。

要是他一听说此事就大包大揽,认为自己一个人能办好,心急火燎就要出发,那么皇帝就要看轻他几分,觉得和珅跟毛头小子一样冲动,还要好好历练几年才行。

如今显然皇帝没看错人,和珅是个谦逊又谨慎稳重的。

“也罢,正好阿桂在西边,你过去跟他汇合,一起查办此事就是了。”

和珅应了,双手接过尚方宝剑这才慢慢退了出去。

皇帝派和珅去西边查探的事没多少人知道,苏叶也是不见和珅在皇帝身边忍不住问起:“皇上,那位和侍卫不在?”

“是,被朕派出去西边办差了,查一查王望之事。”皇帝对苏叶没什么好隐瞒的,只是有些奇怪:“朕前阵子见你对和珅有些不喜

,怎么忽然不见他又问了起来?”

苏叶一愣,没想到皇帝居然看出来了,显然是她没掩饰得更小心一点,便无奈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住皇上,只是臣妾以为自个已经很会说话了,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这话听得皇帝笑了:“叶儿跟和珅是不一样了,怎能妄自菲薄?而且和珅会说话那是希望朕能高看他一眼,叶儿那是真情流露,也没想从朕身上得到什么,他根本就没法跟叶儿比的。”

苏叶眨眨眼,虽然皇帝脑补了不少,不过还真的是。

她确实没跟皇帝要过什么东西,和珅讨好皇帝想要的就太多了。

苏叶依偎在皇帝怀里微微一笑:“皇上这样说,臣妾就安心了。就怕和侍卫回来后,皇上就不是这样说了。”

皇帝难得见她吃醋的模样,捏了捏苏叶的脸颊道:“倒是难得,叶儿身上怎么有点酸溜溜的味道?”

苏叶一脸无辜,心里疯狂吐槽,等他以后宠信和珅多几年,国库被搬空了,皇帝就笑不出来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肠胃炎,腹泻有点厉害,更新少一点qaq

感谢在2021-07-05 16:57:23~2021-07-06 14:26: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游手好闲妞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居居你好 20瓶;垚垚想吃糖 10瓶;晚意溶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