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

《硝烟》

第152章 拜谒关永钧2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152节 第152章 拜谒关永钧 (2) *!? ?2(0 08)

从历史上看,矛盾激化的时候,还没有哪股力量能挡得住天下万民的反抗力量,即便再恐怖血腥的武力镇压也免不了最终化为灰影,这是历朝历代接连覆亡的根本原因,也是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的根结所在,民心向背定乾坤,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对这股力量,别说一个陆云川,就是十个上百个,他也必败无疑!**依靠中国老百姓的力量建立新政权从而使得自身成为执政党,而那些老百姓呢,他们还依然是老百姓,**能否避免再走那重演不衰的历史旧路呢?少郡,你想过没有,陆云川成为了中国局面更新的牺牲品,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有一天你陷于和他同样的处境,到时候你的部队如何抉择呢?无论如何,只要你的部队还存在,有形也好无形也罢,这对民众都是一种可怕的威慑力,你会怎么做?你又能有多少作为呢?”

陆少郡心中顿然一惊,他还从没这样想过:是的,国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千古恒训着实是一个警醒!任何军队都是兵源于民,就像老师说的,失心于民,即便能给他一百个51师又如何?!陆云川成为阻碍中国政局革新的阻力,那自己有一天会不会也沦为这种阻碍呢?握有兵权他就真的能武力逼迫天下百姓继续顺从继续“安分守己”吗?!他做不到,而且,那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永钧继续说自己的,

“世界史上,那些即便最强大稳固的政权其存在时间也鲜有超过千年的,所有的政权最后要么分崩离析垮于内部,要么国力衰微被他国所灭,这就是内忧和外患的考验,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有了前车之鉴,我希望我们这个新的国家就不要再重蹈那无谓的历史悲剧了……”

陆少郡指出,“先生,**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是付出了太多的牺牲才有今天的革新成果,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千秋伟业,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国民党没有办到的,**实现了,我们是不会好端端葬送这浴血奋战才打下的万里江山的!”

关永钧摆明自己的观点,

“我不是**,我的职责是未雨绸缪,是从另一立场来让我们的国家规避不应有的错误,也让我们这个国家的执政党保持清醒,治理江山毕竟不再是打江山。{本书首发站}(《奇》《文》网)坦白来说,作为任何一个统治者,他都希望自己的子民愚昧无知,国有内患时,恨不得一下开启民智让他们看清现实为我所用,竭其力;安定之时,又恨不得让其愚昧无知愚化驯服,寡其财。封建社会中国地方官员最大的本事无过于***,比如那边皇帝刚刚下诏要使社会大同,这边各地就有可能纷纷竖起自己实现大同之治的大旗蒙蔽视听,不论是官员阿谀奉承也好,还是皇帝故意视而不见也罢,然而每逢战乱政权颠覆的时候,总之付出最大代价的还是平民,此时那些地方大员呢?他们要么卷起钱财一走了之,要么干脆背叛自己的立场,抗战时的汪伪政权不就证明了这一点么?

**依靠最广大的平民百姓赢得了天下,以后**会如何对待这些昔日鼎力相助的老百姓呢,这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一旦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把自己标立为一个特殊阶层,这必然是危机的开端,要知道,一旦享受到奢靡淫欲的特权,任何统治阶级都不会乐意接受任何力量的监督,这样一来,何谈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何况在中国这个封建政治浓厚的国家,民众的力量最好集中,也是最好巧妙分散,一旦民众的力量被打压分散掉,谁还能担当得起监督的职责呢?自己监督自己?这又回到愚弄民众的智力上了!国民政府时期虽经济贫困,但报端尚能见对政府的口诛笔伐,街头尚见民间力量的痛斥游行,中国当下的经济局面注定是一堆烂摊子一穷二白而且多年内难有改观,这几年里,我还能在报纸上看见那种口诛笔伐吗?我还能在街上看见那些民众的自发游行不满吗?**何去何从,国人就拭目以待了!我们期望着这个执政党让人信服,而不是失望……”

陆少郡心情越发沉重,他沉重的是那个“党群关系”,他明白,一旦提及同群众搞好关系深入群众之类的标语前提是自己已然高居为上成为“领导阶级”,然而即便到时再从群众中吸纳优秀成员,那同历史上的科举招安又有什么区别呢?最可怕的是,万一真的形成这么个特殊阶层,就难免形成代代相继彼此袒护荣辱与共的圈子,继而又必定是各种教育、资源、财富的分配偏倚不均这会是一种好的情况和开端吗……

关永钧站起来,踱步走到窗边,怅望远方,深出一口气,

“中国现在在国际上已经不入流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国防军事实力,中国现阶段难堪大国之任更不用提强国之名了,我曾在美国待过,西方国家的物质富足是当下的中国所难以比拟的,纵然我们说西方国家是帝国资本主义他们的国民如何如何被敲骨吸髓被深度盘剥,既然他们认为自己过得好我们又何必一厢情愿去强求呢?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国民的物质水平终有一天也会提升上去,但你知道我最担心什么吗?到头来中国有一天既学会了西方的唯利是图和虚伪,又兼具了苏联似的**和独断,对任何国家而言,这两样走在一起都是最可怕的,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灾难性而且毁灭性的结合,我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避开这条路,真正强国的道路不止一条,我希望**会做的很好的,我也相信**能做的很好,你现在已经是**的一员师长了,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吧!”

关永钧问,陆少郡旋即从忧虑中醒悟过来,于是坦然回答,

“学生这多年里都是在战火中走过,已经很久没有受学术熏染,我不敢对强国之策妄下断论,但学生深悉一个道理,一兵强,至多只成一士之精甲;众人强,可建一王牌精锐之团,万人皆强,可成就一天下无敌铁血之师!这是学生带兵的浅见,还请先生指引二三……”

关永钧终于欣慰地点点头,

“强将手下无弱兵,我相信你是一员强将,我也可见你的官兵绝非等闲之辈!你说得很好,我再对你补充几点,一人强,可成富足一家;一群人强,可振兴地域一方;一代人强,可兴国安邦现民族崛起;代代人强,可保国家盛世太平世世传递!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往往出现在国家安定后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的初期,**也阅历过战火的考验明白我民族经受的百年苦难,我对**接下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家治理还是没有担忧的,但危机往往发生在最后,而且一旦发生就会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根源处着手,如此力求防微杜渐才是防患于未然的上策,我希望**能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如果中国真的出现恒久不衰的盛世局面,文风开化,尚武尚勇;民富国强,实力雄厚,如此,**可谓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丰功伟绩!到时,天下万民谁人不瞻仰拥护呢?!四海各国谁人又不敬重叹服呢?!”

……

或许这场交谈话题谈的太深太重,以致压抑的陆少郡似乎要喘不过气来也许只有那些对天下民众无牵无挂毫不在心的人,才会不屑一顾……

临别,犹豫再三的陆少郡走出房门缓缓转身,

“老师,有时间我再来看您,您多多保重身体……”

关永钧依依不舍,但仍挥挥手,

“少郡,你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才,不只在军队里,**里能有你这样的人,老师深为高兴,去吧,继续做你的事情,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陆少郡遂一步步走下台阶,但没迈出几步,他再次沉重地转身,担忧地看着关永钧,然而终于开口,

“老师,今日之话,以后您就不要再对别人说起了,学生还年轻,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我知道该怎么做,老师切记要照顾好自己……”

有些话不言自明,关永钧会心一笑,缄口不语,摆摆手,示意陆少郡放心走吧……

陆少郡再看一眼站在庭院下已经有些苍老衰微的关永钧,“不忍”离去……

……

四季如春的昆明依旧美昔如画,然而此时陆少郡已经没有了俯望这大好江山的兴致,他只是一员不小不大的师长,仅此而已,但他现在已不得不开始忧国忧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

而且是不知最终会不会徒劳无力,也不知会给自己带来福兮暗行,还是祸兮所伏的忧……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