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下正阳人

《正阳门下正阳人》

第188章 十七档的算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吃完饭,四人再次回到潘家园,老王是练摊去了,而张四季却是收拾收拾准备休息两天,毕竟赚这么多钱,还要回去报了喜讯。

而周安和韩春明还没找到元青花呢,当然是再寻找一番,看看有没有好运气。

这次重回潘家园,两人分头行动,左右包抄,说不定几率大一点。

周安从一个个摊位路过,都没见过几个真东西的,做旧染色绿松石雕件,工艺粗糙,而且还是染色的。

又一件做旧翡翠手镯,豆种翡翠浸泡强酸后染色加工。这摊主的首饰盒虽然是酸枝的,不过是缅甸酸枝,也是做旧的,还是机器雕刻而成。

一连看了好多个摊位,都是些现代仿制品做旧的玩意,没一个像样的东西,这让周安有些郁闷,潘家园什么时候成这样了?哪怕你从民间收一些民俗的东西,也算是那么回事。

虽然这种赝品假货的摊子不少,但也有一些摊子上是有老物件的,虽然没有值大钱的,是老物件的也行啊。

周安就这样慢慢的溜达着,背着手和一个老头似的,他也懒得挨个查探了,只是用眼睛大概扫一扫,有看的上眼的再去细细观察。

“小哥,来看看啊,我这都是今天刚上的新货。”正逛着,忽然一人叫住了周安,这是一个摆摊的摊主。

“您可别拿新东西诓我啊。”周安抬头一看,微笑回道。

所谓新货,就是现在刚制作出来的东西,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上周”的。

“这怎么可能,我这都是乡下淘货淘来的,假不了!”这摊主非常肯定的回道,一点都没为周安的而生气,这行里假货太多,都见怪不怪了。

“那成,看看你有什么好物件。”周安说着蹲了下来。

这人的摊位可谓是个杂货铺,什么玩意都有,木器、瓷器、铜器、玉器种类繁多,还有一些杂项的小玩意。

周安蹲在那随意的挨个拿起看看,拿了好几个,结果一看,嘿!和之前的一样都是做旧仿制的物件。

见周安挑挑拣拣摊主还以为能做成一单买卖,可是周安失望的样子,让摊主连忙说道,“小兄弟,怎么一个喜欢的也没有?”

“没有特别喜欢的,我再看看。”周安说的很婉转,刚才他没看摊主的东西开玩笑说赝品没关系,可是既然看了那就不能这么说了,要是说了,这位老板说不定会揪住你不放的。

“那行,您放心大胆的看,看好什么就尽管说,肯定给您市场最低价。”

老板这话周安也就听听,嘴上说给最低价,到时候那个价说出来,你砍一半他还能赚很多。

周安再次从地摊角落拿出一个算盘出来,从掩盖物下抽出算盘周安有点惊讶了。

原来这个算盘比一般的算盘长一点,周安数了数,这是个十七档老式木珠算盘。这算盘不但比一般算盘长,而且黑黢黢的,根本看不清材质。

算盘这东西也算是华夏的“国粹”了,也是古代华夏的一项重要发明,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虽然有大量的计算器走进千家万户,但是只要你去识字的人家里看一看,你总能找到一个算盘出来。

虽然它有辉煌的历史,但最终还是要走入了尘封的历史。

如果再过一百年,大概很多人早已不知算盘为何物了。

算盘其形长方,周圈为木框,贯直柱相连,这直柱俗称为“档”。

一般算盘有九档、十一档、十三档、十五档,像周安拿出的十七档就很少见了。

这档中横木是为梁,梁上有两粒珠子,每珠作数为五,梁下是五粒珠子,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宋末元初诗人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诗,内容是这样的:“算盘: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是我国第一首以“算盘”为题的诗。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