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第424章盘算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留守南京的梁家老太爷,做过天官的二把手,在长子和孙女婿出仕那年,安排了翁婿两个的去处,给二人安排了幕僚。

现在,次子要出仕了,老人家自然不厚此薄彼。

梁老爷子暗中精挑细选了一番,定下吴、田两位幕僚,送至京城——陆通和梁二舅同窗,老爷子这是没把外孙女婿当外人,一家一个的意思。

吴、田两位到了后,还带了话:散馆后有想去的地方,尽量早说,老爷子好安排。

总的来说,老爷子很有心,只是梁二舅和陆通,与梁大爷和林安当年的情况不是一个等级,这个安排,十分没必要。

翰林院每三年顶天放二十个庶吉士出去,这个数目只有进士的十分之一,且这些人的起点高,本来就是吏部会照顾的对象。梁二舅哪里都不去,就算他要外放,不是太挑的话,也用不着老爷子安排。何况,梁二舅听从顾籍的建议,准备留在翰林院熬资历,压根不外放。

陆通也不需要。

很早之前,陆通就定下了外放的目标,一个不是很差也不是很糟糕的地方。现任知县已经被安排好出路了,他调任之际,便是陆通到任之际。

至于两位幕僚。

梁二舅不外放,分给他的那位田先生可留可不留,多养一个人,对梁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梁二舅就让他自己决定,田先生选择留下。

吴先生那里,身为梁老爷子的好心之一,还是有意识那种。得知陆通不需要自己时,失落不满是有的,但是反抗,那是想都没想过的事。

梁家并非日薄西山,陆家冉冉新星,这是他当初选择梁老爷子招募并北上的原因。而今,因为这两个缘故,尽管被遗弃,吴先生一面哀叹自己命苦,一面努力表现自己,全力去教陆家那位许先生,以期梁、陆两家的愧疚,和愧疚带来的补偿。

带着这样的小目标,吴先生毫无保留的教学。

毫无保留是真话,却非吴先生的真心话。

吴先生认定他脑子里的东西,是时间和经验累积出来的,纵使他毫无保留地教,学的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一时半伙学不走。

然则,只教了许仲山半个月,吴先生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那个来自沂水、比自己小十岁的许仲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属于一点就通,甚至很多解决问题的法子,比他自己当年所选还要好。且,除了阅历外,许仲山处事不惊,行事圆滑,笔墨犀利,色色齐整。可以说,除了些许官场阅历,这个许仲山,真的是块幕僚的好料子。

官场阅历,也是陆通所欠缺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吴先生不建议这样的两人组合在内。这一点,吴先生却是谁都没有告诉。因为入京月余,他已经看得明白,梁家这二老爷,是个听外甥的主;梁家那位外甥女婿,是个不愿意靠岳家的主,硬气那种。任你说破天,若非万不得已,人家都不改主意。

这种情况下,自己要不要有所保留呢?收了大把银子的吴先生心动,却没有立即行动。

即便如此,许仲山那里已敏锐地发现他的变化。

平心而论,到手的肥肉就这么飞了,搁谁谁都不愉快。过去十几年里,许仲山没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却想的很明白,当形势逼人,除了认下没有更好选择之际,坦然接受结果,奔向下一块肥肉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可惜,这位吴先生不是此类人。

吴先生没拿定主意之际,许仲山已打定主意,努力学半年,一定要把吴先生的本事学到手。另外,开辟新的求学之路。

分给梁二舅的那位幕僚,田先生。

田先生原是梁老爷子的幕僚,已经是五时的人了,儿子已中举、孙子已进学。

梁老爷子留守南京之后,他原打算回家含饴弄孙的。奈何漂泊许多年的梁二舅突然回归参加科举,梁老爷子要他留下,给次子做左膀右臂。

田先生在梁家待了二十年了,梁老爷子与他有知遇之恩,这个要求没法不答应。

结果,梁二老爷不仅高中,还点了庶吉士,他就在南京等了三年。现在,梁二舅选择留馆。留馆也需要幕僚,和外放不一条路子就是。

这对田先生来说也不是事,南京还是京都之际,田先生跟着梁老爷子在京城待了整整十年。现在,从辅佐老子到儿子,还是打辅助的那种,田先生做得游刃有余——梁二舅日常还要去衙门,他只需要晚上伺候主子,白日里了解下京都变更就好。

那些人泰半也是他熟悉的。

比如都御史刘家,嗯,比从前更贪了。也是厉害,到哪里都能贪。听说陆家和他家有点龌龊,小证据搜一搜,没准哪天用上;比如李时勉,嗯,还是那么臭,臭到自己进了大牢。对比之下,外放到贵州的顾御史就优秀多了;还有太子府旧人……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田先生把京城摸了个七七八八,开始懒散度日,让吴先生都嫉妒的那种。许仲山发现了这情况,窥着间隙去见陆通,问陆通:“那位田先生,我能不能也跟着他学一学?”

陆通疑惑地说:“那位不是只擅官场,尤其是京城之势么?”

许仲山颔首,道:“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和他学。外放之后,天高皇帝远的,京中无人不行,京中只有一人也不行。”

信息来源于多方面,不能偏听一方,即使那人是你的舅兄,也不行。

这是许仲山心底没有明言的想法。

陆通认可他的话,便又在休沐之日,带着金银之俗物、带着古籍的手抄本,送到了田先生跟前,央他抽空指点许仲山一二。

再梁二舅点头后,田先生应诺。

吴先生悔之晚矣。

这时,已进腊月,李蕴的肚子已经很大了。而顾籍的位置稳得紧,往来顾家的人就很多,江荻时常过去帮忙。她走哪都带着江芙,不特意介绍,也不隐瞒。有人问,她就说句:“这是我养父的独生女,我一手带大的妹子。”

关系绕了些,但是很多也都知道了江荻有这么个妹妹。

若是陆通有顾籍这地位,那么,江芙还可能被人关注。

可惜不是。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江芙都是被忽略的那一个。不过,江荻事先和她打过招呼,她也就没放在心上——来顾家送礼的人,的确都是她高攀不起的,那就没什么好难受的了。

这一日,有顾籍下属家眷来送年礼。

顾籍下属女眷,一样是江芙高攀不起的存在。她便默默坐在南炕上,像个丫鬟一样做着针线。她做得安宁,有人不叫她安宁。

“江二姑娘。”来人重重咬着“二”字。

“是你。”江芙抬头,看见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