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天帝系统

《最强天帝系统》

第27章 董卓废少帝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今日早朝依然是北宫正殿。

德阳门前高大雄伟九龙盘旋,庄严肃穆!

九龙蜿蜒,气势吞天。

震撼人心的醒神钟磬音响起。

绕梁环转,久久不散!

车骑、步卒手持武器,守卫宫门,五步一岗,防卫森严。

刘邪被早早的请上了大殿。

时辰已到,群臣公卿鱼贯而入。

董卓肥胖的躯体缓缓的移动。

面上带着笑容,脸上横肉一抖一抖的。

整个躯体就像是一个圆滚滚的肉球。

样子可笑至极,但是无人敢笑他。

群臣公卿都对他敬畏几分。

今日的气氛明显有异。

刘协大概已经猜测出了原因,但是依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刘辩身穿龙袍,却是神色复杂,坐在金碧辉煌的皇位上,如坐针毡,浑身冒汗。

倒是到来的大臣们不时目光复杂的看着手足无措的刘辩以及淡然自若的刘协。

此时,珠帘咛铃作响,珠帘之后,何太后脸色苍白,神色也是慌乱无比。

她看着那肥胖无比的董卓,目光中露出了浓浓的恨意,不时神色复杂的看着刘协。

拥立刘辩的何进已经死去,而对刘辩极其支持的袁绍却因为畏惧董卓兵锋,已经逃出了洛阳。

袁术见袁绍逃走,相继离去。兄弟两人从此分道扬镳,无人在管董卓。

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他们在洛阳的势力庞大无比,连他们都畏惧董卓,其他人更不用说。

到了此时,朝庭已经再也没有能够与董卓抗衡的人了,此时的董卓,比起刚刚进京之时,更加骄横了。

虽然气氛如此,但是礼数却不能少。

百官跪拜,伏地叩首,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太傅袁隗、司空董卓位列百官之前,再之下是河南尹王允、太仆袁基、御史中丞皇甫嵩、尚书卢植城门校尉朱儁(jun)等。

以及西园八校尉余下还未出逃的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等等。

百官皆跪拜,有人声音哽咽。

全场只有司空董卓一人傲然而立,神色间保持着一丝笑容。

刘辩看着下方依然站立的董卓,畏惧不已,战战兢兢的说道:“平……平身!”

众臣起身,有人擦了擦眼角泪水。

因为,他们知道,今日可能是最后一次对少帝行此大礼了。

董卓突然上前一步,龙椅上的刘辩顿时浑身一颤,差点跌下高台。

见到这一幕的群臣公卿神色复杂。

有人恨铁不成钢,有人松了一口气,有人则是面色不变,还有人脸色露出一丝讥笑。

董卓不屑的看了一眼少帝,随即厉声说道:“吾有一言,众官静听。”

众官皆侧耳。

董卓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智慧聪颖,他有何资格继承大统?”

此话一出,全场所有人面色皆变。

特别是处于风暴中心,众目睽睽之下的少帝刘辩,更是如芒刺在背。

而刘协瞬间处在了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但是,他却是一脸淡定。

看似平静,实际心中却如翻江倒海。

劳资要当皇帝了!

淡定,淡定!

他目不斜视,稳重无比。

实际,紧握的拳头已经冒汗。

虽然群臣震惊,但是无人敢反驳。

于是董卓神色得意无比,继续道:“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为帝,诸大臣以为何如?”

诸官听罢,不敢出声,董卓言辞激烈,并非临时起意,指定陈留王为帝,也并非指鹿为马,这已经是老话重提了。

此时,所有人心中暗恨董卓猖狂,却无人敢出言反驳,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太傅袁隗,然而,太傅袁隗与袁绍政见不合。

对于袁绍与何进拥立的少帝,他并没有多大好感,相反,对于董卓立刘协为帝的想法,他是非常赞同的。

众臣又将目光转向了司徒杨彪。

刘协也跟随着众人的目光,看向了司徒杨彪,顿时目露异色,关于杨彪以及其家族的信息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杨彪就快迁太尉,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皆为汉末四世三公的大族,权势一时无两,然而,他此时也保持沉默。

董卓拔剑在手,神色一凝,对众官大呼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于是命令李儒读策:“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

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策完,诏书刚念完,阶下一大臣,尚书丁管愤怒高声大呼:“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

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

董卓大怒,喝武士拿下。

“拖出去,斩!”

丁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刘协神色复杂的看着这一切,双眸微闭。

自古皇权交替,总有人会为此人头落地,这丁管确实是条汉子。

满朝文武,也只有他如此刚烈,不畏惧董卓权势,敢于正面抨击董卓。

董卓双手一挥,叱左右去搀扶少帝下殿,解其玺绶,向北面的刘协长跪,称臣听命。

又呼太后去服候敕,褪去太后服饰,就不在为太后,等待新皇册封。

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董卓此行,让一些人对他反而升起了一丝好感。

因为有人认为,他分明是为江山社稷认可背负骂名的大忠臣,那些反对的不过是助纣为虐的愚忠文人穷儒而已。

此时,部分官员认为陈留王更适合帝位,而部分官员则是更加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

尚书卢植怒发冲冠,虽然他心中也对陈留王有一丝好感,但是却是忠烈之人。

于是立马出列,对董卓质问道:“少帝并未犯大的过错,怎能说废就废?怎能因你喜怒而行事?”

“怎么?你也要反对?”

董卓大怒,他对这一直与他过不去的老家伙早就不满。

“来人,拖出去,斩!”

顿时,武士入殿,气势汹汹准备将其拖出斩首,卢植面不改色。

卢植乃一代大儒,对个人的得失与生命计较不多,曾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

因此他与大儒蔡邕关系极好,因此此时为侍中蔡邕急忙出列,极力劝阻。

“卢尚书在士族声望极高,杀不得啊!”

董卓此人没有文化,对于蔡邕这样的大儒实际上非常的敬佩。

卢植博古通今,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是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他也知道,如果杀了卢植,定然会引起天下读书人不满,卢植才免于一死。

于是准备命人将卢植收押,但是又有人劝慰,武士才放开了卢植。

蝼蚁尚且贪生,卢植躲过了一劫,倒是没有再固执。

就连尚书卢植都险些被杀,再也没没有人敢反对董卓,已经无人再敢当面提出反对了。

此时,洛阳城一家酒肆中,典韦与刘邪对饮,不时的看向皇宫。

刘邪神色一凝,大喜道:“成了!”

典韦疑惑的问道:“董卓既然是见陈留王殿下聪明而选择立他,而不惧背负骂名,难道他不是忠臣吗?”

刘邪淡淡一笑,“以个人好恶废立,不是不忠是什么?而且,董卓此人狼子野心,他露会出獠牙的,你日后便知。”

刘邪看向长空,突然狂饮一壶酒。

“名剑俱坏,英雄安在,繁华几时相交代?

想兴衰,苦为怀;东家方起西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

成,也是天地哀;败,也是天地哀……”

……

(这章查了不少资料,废了不少时间,朝庭的三公稍微有点不对,但是因为剧情,稍微做了一点调整,其他官员都是查阅资料后的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