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弃妃她一心称帝

《重生后弃妃她一心称帝》

第51章 宣州府衙的烦恼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宣州刺史赵贞石正在府衙后堂像只没头苍蝇般绕来绕去。

他执政宣州三年,这几年官场还算太平,正想着年底有望官升一级,不,哪怕不升一级,也能调回朝中六部九司,谋个好混的闲差,平平安安致仕。

谁人不知道京官好当啊。

长史吴和坐在一旁,被他绕得眼晕,忍不住开口:“赵大人,那些小民还在府衙外抬着棺材,举着状子当街跪着呢。您要定下章程,是接还是不接啊。”

“不接不接,定什么章程?这些刁民,净在这时候捣乱。”赵贞石烦躁的冲吴和发火,又冲着站在窗边悠闲欣赏着窗外金桂的司马杨敦才使劲挥了挥手。

“好,赵大人,那我这就让人去把他们驱散了。”杨敦才嘴上应着,身子却不动。

吴和不急不怒,慢悠悠道:“大人,来的可不光是上白沙一村,还有邻近几个村镇,怕有三四百人呢,围观的人把府衙外的大街都堵了,动静闹得如此大,怕不是驱赶就能解决的。”

什么?三四百人吗?赵贞石觉得自己要晕过去了。

“赵大人,中秋之后,朝廷惯例的巡视察考已经明旨下发,宣州位列其中,此时出现这样的事,怕是……”

吴和慢悠悠地又在赵贞石冒着火的头上浇了一勺油。

是呀,决定生死前程的察考,不知道朝廷大员们是不是暗中到了宣州。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朝廷察考是先暗中查访,最后才会和州府接洽。

赵贞石真想眼睛一闭,真晕过去就好了。

“快快快,让李长茂来,他的人,他领着回去。”装昏恐怕不行,赵贞石不转圈了,坐下来,拍着茶几。

“赵大人,那些小民告的,就是他们李家,李长茂也是李家人,这其中怕是也有他的份,否则,这些人不会越过下屯县,直接到来这里。”吴和吹了一口茶,这府衙的茶叶有些陈了。

家里有极好的明前毛峰,是上个月京中一位同僚路过宣州时受人之托带给他的。

茶倒不是主要的,他身为长史,什么样的好茶没有过见?关键是送茶的人,是中书令杨成的二公子,监门卫中郎将杨世海。

杨世海他不算熟,中书令杨成那可是官场里人人皆知的人物,稳坐大靖两朝相国之位十六年之久的实权人物。

正月里回京述职时,他曾去相府拜见过杨成,因只是正常的年终岁尾拜谒,不敢也不便谈公事,便只雅谈清聊,他记得当时聊的就是品茶的心得。

没想到过了这些久,杨二公子竟然托人给他带了二斤最爱喝的茶叶来,还是极品明前毛尖。

杨二公子送的茶叶,那可不就是杨相国送的吗。

他受宠若惊,又心怀忐忑。他确信,杨相国应该不是对他这个藉藉无名的长史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来人并没说什么吓人的话,受他热情地款待吃喝一顿便未过多停留。只是走时淡淡提了一句,等着中秋后朝廷结束例行巡察,赵刺史要回京了,宣州的事,长史要多些担待,不要出什么大乱子,有定夺不了的事,多向朝廷呈报请示。

真是会有乱子吗?

他没有听到,只听到那句“长史要多些担待”。

吴和觉得当时自己的心脏猛烈地跳动了一阵。

就如同今日看到府衙外的乌压压一群人抬着三口棺材举起状子跪在门外喊冤,前面还有十几个浑身包裹着伤口的人时,心脏也是猛烈地狂跳了一阵。

难道,之前那人所说的大乱子,就是指这个?

当时他以为是一句客套话,是要他做好接任刺史的准备。

现在看来,这客套话怕是早有所指了。

放在平时,这种事情有刺史大人定夺,应该怎样处置就怎么处置,也不是没有处置过乱民闹事。

只是今日的事,他知道,现在是考验他的时候了。

“李家!李家!这李林江在下屯县当个土财主也就是了,怎的这么不知收敛?”赵贞石还在拍着茶几。

吴和小心的端着茶盏,没有放回去。要是被刺史大人把长史的茶盏拍碎了,那可不太好看。

赵贞石拍了一会茶几,气也出得差不多了,官场老油子的智慧也回来了。

怕什么来什么,这些刁民,竟在关键时候给他添乱子,还是涉及李家的乱子。

不过,这次好像了是李家给他惹的乱子吧?

李家?赵贞石按了按头,真是的头大啊。

“两位大人,今日之事如何区处,二位也发表一下高见?”平心而论,这赵贞石倒也不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只是今日这事,他确实恼火。

杨敦才身为司马,自然知道今日这事的缘由,前几年每年都有一两个越级上告李林江的,按照刺吏的意思,他都打发回下屯县让他们自己处置了。

李林江这几年越发霸道了,谁都知道,是因为李燕燕在宫中受宠,他哥哥李林洧也在朝中也一日日受到靖帝看重,从之前一个藉藉无名的文官,到了可以随时上达天听的重要位置。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估摸着,只怕是李尚书也不知道自己家人在家乡横行霸道的真实情况,否则,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自寻死路?

杨敦才自己想到这个念头时都吓了一在跳。

“刺史大人,情况其实很清楚了,这些小民告的李家侵田占地,放纵恶奴,前几年一直都有,都被转回下屯县了,卑职之前也派人核查过了,他们所告的,也不算是无凭无证。”杨敦才人长得细高清秀的样子,其实是个心直口快之人,人不粗壮,嗓门却不小。

“哦,杨司马已经核查过了?”李家的事,赵贞石如何不知?他平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接不得,也扔不得。

只不过杨敦才说他已经查过,他有些意外。

查过了,自然李家的事,州府就不能再推诿含混过去了。

他有些气恼,这个杨敦才,他要干什么?

“大人,今日事闹得如此之大,来人如此之众,据衙役回报,还有其他邻近的县镇也有人赶来,躲是躲不了的。”

杨敦才看出赵贞石有责怪他擅自私下察查李家的意思,干脆心一横,断了赵贞石的念头。

是啊,闹得如此之大,还能躲吗?

赵贞石压着心中的不快,勉强把脸上的表情弄平静舒展了,“杨大人,有何高见?”

“我看,不如先接了状子,让他们每村派两个人留下问话,其余的村民,先散回去。”杨敦才瓮声瓮气道。

赵贞石脸上终于舒展了,正要吩咐史官。前厅却有人一叠连声喊着进来。

“大人,大人,不好了,李家来了五六十人,在大街上驱赶殴打告状的村民。”

赵贞石眼一闭,这次是真的晕过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