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医玉食

《锦医玉食》

第28章 什锦粽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辛苦赶制了三天之后,第一批药终于做了出来,经由谢常英之手作为加急军需物资送到了西南边境,因为事情干系重大,眼前这事还没有传开,只是相关几人知晓而已,是以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沈若笙近来整日与药物为伴,身上总是弥漫着浓浓的药味,总算把这事暂且了结了,就在房里好生泡了个澡,几日积攒的药味和疲惫随着氤氲水汽尽消。

洗完出来天已经不早,湿发的发尾还滴着水珠,谢廷安见状就拿了净巾仔细地为她擦拭。

“也不知道把头发擦干了,当心睡醒了头疼。”

“没事儿,不会的,我身强力壮,才没那么容易头疼脑热。”

沈若笙显得无所谓,谢廷安并没有因此停手,这种事情他不会由着她,他也不能去赌那个万一。

他见头发已经擦得半干了,方才松了开,她朝他笑了笑,带着些孩子气的欣喜。

沈若笙瞧着他,忽然想起一事,伸手扯了扯他的衣袖:“明儿就是重午节了,相公打算什么时候出门?”

“尽早吧,从这内城到玉龙山也要些时间的。”

“那你朝食是不在府里用了吗?”

“我们随身带些,或者你在路上看到有想吃的买了便是。”

“嗯。”沈若笙点点头,忽然又睁圆了眼睛用手指着自己,“我也能去吗?”

“自然。”谢廷安道,“这些日子在府里也憋坏了吧?”

沈若笙点头,很快又摇头,嘿嘿笑着说:“跟相公在一起也很好,不过能出去玩儿也好呢。”

谢廷安笑,她在哪儿都能自得其乐,倒也很好。

沈若笙一开始以为只是他和吴东临一道出游,万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份儿,她来京城也有大半年了,可却是一直被约束着,除了沈府、国公府还有皇宫,到现在其他地方一处都没去过,说不闷那是不可能的。

难得趁着节庆出游,京城不少名门世家都是卯足了劲儿的,这出去一趟除了是自家游玩,还要摆了足够的排场,穿什么样的衣裳,带什么吃食,玩了什么项目,都是相□□议攀比之处。

沈若笙曾经也是服侍过权贵的,对于这些自然也十分清楚。但她自己并不喜欢摆这些排场,谢廷安也不是在意这些的人,是以没有特地跟下面交待什么,只照常带了几样小食和应急的雨具便出发了。

吴东临早间也到国公府与他们汇合了,比起谢廷安,他更是潇洒随意,只与近侍各乘一骑,其他身外之物皆是未带。

谢廷安见状调侃:“你倒是会当甩手掌柜。”

吴东临道:“反正要用的你都带得全,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他正说着,又是一阵马蹄声靠近,是谢廷昭和谢廷宥还有一众随侍。他们两个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骑马了,如今六岁已经能稳稳当当地驭马,难得有机会出去,他们当然是更想威风凛凛地在马上乘风赏景,而不是窝在马车里。

“能出发了吗?”谢廷宥迫不及待地问。

沈若笙道:“等一等,承玉还没有来呢。”

“我来啦!”谢承玉大喊着,打马近了前。

她骑着枣红马,如藻长发束了玉冠,身上穿着藏青马服,脚底蹬着一双皂靴,若不是开口时声音清越,乍一看便是个俊俏的少年郎。

众人被她这女扮男装的模样看得一呆,谢承玉却是大大方方地一笑:“出去玩还是这样方便些,我就勉为其难地给你们当一天跟班吧。”

谢廷昭道:“这样也好,正好咱们可以一起赛马呢!”

小孩子的想法总是简单纯粹,他这样一说,众人再一想难得出去,没必要扫兴,何况在人群之中也瞧不出端倪,也就随她了。

于是这样一来,偌大的马车上就只有沈若笙和谢廷安两个了。

沈若笙好奇地将车帘撩起一个缝,感受着外面鲜活的市井气息:“京城真热闹,今儿个出游的人似乎不少呢。”

“京中重午出游踏青由来已久。锡陵没有这样的风俗么?”

“我们那里大多是河上赛龙舟,也挺有意思的。”沈若笙道,“撑船我倒是会,骑马却没人教过我,早知道我也学妹妹那样,化作男子大大方方地骑马在外面看了。相公你会骑马么?”

谢廷安望着车窗外其他人在马背上的英姿,不无艳羡地说:“我许久未曾骑马驰骋,只怕技艺都生疏了。”

他这样一说,她便很快想到他应当是想骑却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得愿的。她于是挨近了他,安慰似地将头靠在他肩上,他也会心地将她的脸按在自己肩上,沉浸于这样的互相依赖中。

沈若笙略依着他了会儿便坐起身,笑着从一旁抱了个食盒:“骑马虽然能多看看沿途风景,不过坐马车却也有他的好处,谁让他们缰绳占了手,这什锦小粽子就咱两个独享了。相公想吃甜的还是咸的?”

“都好。”

“那我就一样拿一个,咱们还可以换着吃。”

“好。”

沈若笙包的什锦小粽子共有五种口味,甜馅儿有枣泥豆沙和玫瑰花生的,咸馅儿有咸肉栗仁和蛋黄鲜肉的,还有一种是原汁原味的糯米粽,每个都小而精巧,粽叶用五彩线细细缠着,尾端则是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口味。

沈若笙挑了枣泥豆沙和蛋黄咸肉的出来,这两种味道是她最喜欢的,也是最花功夫的。

“锡陵诸多糕点店里,就属芸芳斋的粽子做得最好,那时候就特意买来边尝边试着做,煮了好几锅才有相似的味道。”

“也还好是你这样用心研究了,不然若是京城粽子不合你口味,那可就麻烦了。”

沈若笙听他这样说,有些不明所以:“怎么麻烦?”

“试想,旁人欢度佳节之时,夫人却因为吃不到合口的粽子格外思乡思亲,可锡陵又远在千里之外……岂不是极其麻烦的事么?”谢廷安看着她笑问。

沈若笙因为他的说法忍俊不禁:“我没那样的情怀,就算是吃不着一样的粽子,那还有旁的好吃的,我可不会叫自己空饿肚子。”

谢廷安道:“这样很好,不过若是某日当真思乡至极,也可与我明言,我同你一起回去……如果可以的话。也不仅仅是陪你,这大好河山,我一直很想去游历一番,只是往往身体负累不得行。”

“相公若是想去的话,以后定然能去成的。”沈若笙道,“相公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保管连李大夫都不会再拦着。”

谢廷安笑着点头,将手里的粽子吃了一半,又与她手中剩下的换了去。清甜与鲜咸,两种极致不同的口味各有千秋,又因为同食的人,而与人同样的喜悦。

两人吃完了手里的,也没有真把其他人落下,各自剥好了用帕子垫着粽叶,好让他们能在马上腾开一只手来吃。这粽子个头也小,几口就吃完了,不会掉得到处都是,用来在途中裹腹是不错的选择。

一行人吃过垫了饥,这就出城了。一出城门,双胞胎就性质昂扬地开始赛马,谢承玉、吴东临和一众仆从也都跟了去。马车一路晃悠着,渐渐被那几个打马之人甩到了身后,约摸两刻钟后,才又和折回的几人汇合。

官道上车架众多,一路向东,人声逐渐喧嚣,到了玉龙山下,更是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待马车停下,沈若笙立时抓过幂篱戴好,一下马车,便被眼前的一切吸引地发出一声轻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