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

《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

第222章担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进门,何秀萍就递给李墨林一杯开水:“喝点暖一下!怎么去了这么多天?”

李墨林接过水喝了一口:“有些关系要打通才行,去市里找了一趟市里的领导,答应他们每年捐款五万!”

“每年捐五万?”何秀萍吃了一惊,虽然他们家现在一年赚五万不难,但五万可不是小数目,普通国营厂工人,不吃不喝一百年都没有五万块钱工资,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一百多,三四百年才能赚到五万呀!

李墨林倒是一点也不心疼:“这个钱不会白花的,只要市里要了,我们在本市范围之内做生意,只要不违纪犯法,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

现在个体户地位很低,后来很多大佬级别的企业家,在这个时候都要去找国营企业求爷爷告奶奶,就为了多要一点原材料。

有一个社队集体企业的大佬,现在全国社队企业的代表人物,为了要一个大专毕业的技术人员和一个些生产材料,陪着笑说着好话:“国营企业是老大哥,社队企业是小弟,能不能给社队集体企业多一点生产材料。”,好话说了,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话:“你们社队集体企业最多就是个私生子!”,最终人没要到,材料也没要到,还遭了一顿羞辱。

集体企业是受国家支持的,不管怎么说,他们是集体的;个体户现在的地位更尴尬,连私生子都不算,那就是“野种”,说人人喊打也不为过。

李墨林能混得风生水起,还是他在本地官方都认识人,其他人就算看不上个体企业,也不敢看不起李墨林,得罪他也要考虑一下他的人脉。

李墨林很清楚现在的情况,他答应每年给市里五万,就是要买“地位”的。

等到1984年,彻底放开经济市场,就会有大量机会涌现,但真正的好机会还是要官方允许,官方帮忙。

现在李墨林年年捐款,以后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

要不然人家随时都有办法弄死你,在国内就这样:任何一个行业,你做得最早,跟官方就脱不开干系,因为这个行业什么法规都没有,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没有任何明文规定,你能不能做,官方说了算:任何一个行业,你做大了,跟官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规模过大,很多资源已经是钱买不到的,最简单的一点通水、通电、通路、排水、税务等等,这些你都没办法绕过官方,你规模小,你找有水有电的地方就行,你规模大,那就只能选好地址,让官方帮你把水电铺好、排水弄好、公路修到门口、税务减免。

一直到1994年税改之前,全国各地官方是不怎么在乎私人企业的(个别沿海地区除外),各地官方也不会搞招商引资吸引人来投资,因为地方官方很有钱,现在收的税收大头都在地方手里,而且国营企业也能给地方带来大量收入,完全是地方富,国家穷的局面。

1994年税改,大部分税收被国家收走了,只给地方留了一小部分,这一点钱维持正常运营都困难,公务员工资、老师工资、制服更换、办公用品采购等都没钱,哪有多余的钱去修路、修学校、修路灯、改善电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

国家也知道地方依靠那一点点税收没法过日子,就把卖地的权利给了地方,让地方通过卖地来赚钱,刚开始还好,后来地方财政收入特别依赖卖地,几乎到了不卖地就没办法发展的地步。

言归正传!

何秀萍这一年也成长了不少,虽然李墨林将她保护得很好,不会让她出去受气,但做生意总免不得遇到一些难缠的人和难缠的事,而且经常会有各种人来家里拜访、吃饭。

人见得多了,事经历得多了,行业情况知道的多了,一个人的眼界自然而然就宽了、广了、远了。

何秀萍一听就知道李墨林的想法,但她的心里却很担心:“墨林,这两次的事让我有点害怕了,我们现在赚的钱已经很多了,我们一年赚的,别人几辈子都赚不到,如果我们只是在农村过过日子,我们以后就算不干活,也能过一辈子了,我们又不求名利,你说我们还赚钱做什么?”

何秀萍说的是乔卫国跟廖升这两件事,这两件事闹得都不小,会怕也正常。

以后生意做大了,会不会还出现类似的事?

这谁也说不准。

即便是李墨林也不敢保证。

而且现在李墨林家里就有大几万存款,加上廖升他们“勒索”走的那些钱,目前正在县里,等案子完结了自然会退回来,加一起李墨林家十几万还是有的。

如果把车子和工厂全部处理了,不说三十万,二十多万是没问题的。

现在的二十多万,可不比以后的两千万少,甚至更多。

李墨林他们家一天的伙食费五块钱左右,婷婷的牛奶都是算在内的,毕竟现在猪牛羊、鸡鸭鹅都在一块钱以内,有的甚至只要三五毛。

按照现在的物价,这些钱是够他们过一辈子了。

但李墨林知道,以后二三十万,真不够!

“媳妇,等等看吧!以后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有了乔卫国和廖升的事,谁还会来惹我们家呀?”李墨林只能宽何秀萍的心。

“就怕有一些人为了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何秀萍说着坐了下来:“要不我们想个办法去县里或者市里住着吧!婷婷这两年也要读书了,城里的学校比农村的好,就是不知道婷婷能不能进得去。”

“去了市里,咱们也别太张扬,除了几个熟人,不让其他人去,兴许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

现在农村人要去县城读书几乎没有可能,人家根本不接。

李墨林自然也希望婷婷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去市里的事我来安排,但今年来不急了,等明年吧!”

何秀萍点点头:“就是房子不好弄。”

现在没有商品房,房屋买卖又是不合法的,想要在市里弄一套房,毫不客气的说,难如登天。

“我看能不能走关系买一块地,然后我们自己盖一栋。”李墨林想过买分配房跟别人的老房子,但现在这种东西,手续都不好过,一个非本地户口的普通人拿着材料去登记土地所有权和房屋产权,就算是你买的,钱给了,也有合同,保管别人不会搭理你,搞不好还会给你扣一个买卖国家土地罪,现在农村土地分田到户都没搞完,一部分地区还是集体制,你却来买卖城市土地、房屋,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