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

《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

第267章秀珍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李墨林立刻从何红茂的眼神中察觉到,这事跟自己似乎有关系。

李墨林不会觉得何秀珍会对自己有意思,前些日子自己去的时候还被何秀珍吐槽太过正经。

“怎么了?”李墨林问道。

何红茂又是一声叹息,说道:“秀珍他现在看不上村里那些后生。”

“家里人一劝,他就拿你做例子。”

“还说你以前如何如何,现在如何如何,那些农村的后生,就没有一个能入她眼的了。”

李墨林顿时无奈苦笑,但想想也觉得能理解。

以前不管何家还是李家,过得都不好,除了李墨林天天游手好闲,其他人跟如今这农村家庭的成员也别无二样,努力干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还是赚不到钱,只能勉强度日。

那时的李家跟何家人,看到会记账的会计、会开车的司机、会手艺的师傅、村里的领导,都觉得这些是能人。

可如今呢?何秀萍会做账、何家两兄弟的媳妇也会做账、何家两兄弟前些日子在李墨林这学了开车、何秀萍也会做账,管理也有些天赋。

现在不管何家还是李家,个个都是他们曾经眼中的能人了,又如何看得上依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呢?

李墨林问道:“那她有什么要求呀?”

何红盛笑着说道:“她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不要求有大文化,但必须能写会算,不要家财万贯,但必须勤奋上进,有一技之长,不要求品德高尚,但要明辨是非。”

“最重要地是,彩礼可以少要,意思一下也可以,但必须要尊重她。”

“在她守妇道的前提下,不能随便干涉她想做什么。”

李墨林一琢磨,这要求看似不高,也能难倒一大片人。

现在已经能婚嫁的人,大概就是二十到二十五,也就是1957年到1962年的男子。

这个年龄段的农村男性,有高中文化的都比较少,一个村大概也就几人,有些村甚至没有。

大部分是小学、初中文化,毕业以后基本天天种田,让他们能写会算,大概也就正常写写字,算算账,让他们写个文章,做个基础的会计工作,十有八九是做不来的。

至于一技之长,说句不太好听的,农村的一技之长大概也就是木匠、泥瓦匠这些,也不知道何秀珍能不能入眼。

最严苛的估计是何秀珍不想受人管制,即便年轻男子能接受,他父母也是不太能接受的。

这年头女人倒是不讲三从四德,大多也是忍气吞声,就算上午挨打了,中午还是会回家做饭,放以后的话,这样的事不要说女人,很多男人都觉得打人过分。

可如今,夫妻打架并不少见。

依照何秀萍现在这性子,肯定是受不了的。

谁要敢动她,她转身就能回娘家,这大概是这年代有一个好娘家的最大底气。

李墨林问道:“那她自己有什么打算?”

何红茂叹了口气说道:“她也在为难,一方面想去读大学,一方面又想学你做生意。”

“前些天,她不知道从哪知道,农村信用社可以举荐人去读大学,但必须高中毕业,这些日子居然开始到处找书,想要自己考个高中文凭了。”

“农村信用社那边,居然也答应给她名额了。”

现在高中文凭是可以自考的,只要考试过了就行。

至于举荐人去读大学,很多单位都有名额,不过比较少,而且专业都是指定好的,不能任由自己挑选,毕业以后也要听从调遣。

何秀珍有这想法和决心,倒是让李墨林很惊讶:“那就让她试试,反正多学一点东西,也不会错的。”

何红盛见李墨林居然认可何秀珍的决定,顿时苦笑:“要是让秀珍知道你这么说,她肯定更无法无天了。”

“她已经二十一了,就算她真的去读大学,等她毕业都二十五了,老姑娘啦,还怎么嫁人呀?”

“爸妈在家里都急得跳脚。”

现在农村很多十六七岁就结婚的,二十二岁女孩子若是还没有结婚,都算有点迟了,二十五就已经算大姑娘了,背后开始有人会说闲话,到了三十要么不嫁,要嫁也只能嫁丧偶的,因为这年头很少有离婚的。

李墨林说道:“如果她去读大学,说不定能遇到一个更好的呢。”

何红茂说道:“大学都是天高皇帝远的,就算遇到一个,也不知道是哪个犄角旮旯的人,嫁远了,谁能放心呀?”

这倒也是,现在交通不便,没有高速、高铁,如果嫁外省,即便只有一千公里,放以后就是几个小时的高铁,早上走,晚上还能赶到娘家吃晚饭,现在却不行,单程各种转车估计都要好一两天的时间,一来一回光在路上就要四五天,各种身份证明,比后来出国还麻烦。

站现在的角度看,嫁外省就等于下半辈子见不到几次面,说不了几次话了,毕竟现在也没有手机,现在全国座机用户只有200多万,而且大多是官方部门、国营单位在用,普通人根本用不到,普及率只有0.5%左右,对普通人来说,根本不实用,还不如写信。

李墨林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改天让秀萍去跟她谈谈吧!”李墨林提议道。

何红盛拿出烟,给李墨林、何红盛发了一根,说道:“爸妈不敢让秀萍知道,现在秀萍的想法跟秀珍差不太多,很多时候说话爸妈都不爱听。”

“爸妈现在觉得秀珍这想法,就是从你和秀萍这学的,秀珍的事就一直没跟你们说。”

“我们也是看父母拗不过秀珍,才跟你说的。”

这大概就是新式思想和传统思想的碰撞了,这些碰撞往往不是大问题上,因为大问题亲人都会以大局为重,反而在很多小问题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分歧。

李墨林忍不住笑了笑:“这是把我们当家贼防着呀!”

“谁说不是呢!我当时也怕你们去给秀珍当靠山呢。”何红茂说着,他自己也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