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东海一介白衣

《我不过东海一介白衣》

第92章遇辽人灰发向北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二天,李伯庸是被笛声还是箫声反正他分不清的一种声音给吵醒的。

睁开眼时,一个穿衣风格很北辽的女孩站在了他面前,手里还拿着一根竖笛。

女孩看上去跟他差不多大,双眸瞪的大大的。

“别动,你已经是我们的俘虏了!”女孩说出来的话让李伯庸心底一寒,但是听着这萌萌的女孩说这话却是有几分迷之带感。

北辽的穿衣风格与中原差别不是很大,要不是他在书上看到过北辽人和中原人穿衣风格的区别,他甚至认不出来眼前这女孩穿的是北辽的衣服。

这时,一个大汉脸上带着无奈走了过来。

“小木耳,不许闹。”

说着,大汉把那个“小木耳”给提溜走了。

“小兄弟,不好意思,我们只是也在此地安营扎寨,那孩子只是从未见过唐国的江湖人,听我一说小兄弟可能来自唐国,她想来见识见识。”

李伯庸此时还有些惊魂未定。

要知道,他身边一狗一马都是可以预警的东西,而他本人睡得也不是很沉,就这样也都没能发现来人,而且他临睡觉前布置的陷阱似乎也都没触发。

不过他却是不敢乱说话,万一这队人里有人因为他的陷阱出问题了呢是吧?

最少目前不能告诉他们自己设置了陷阱。

“我叫彭向鸾,兄弟叫什么?”大汉问道。

“李百山。”

“我叫你李兄弟,不介意吧?”

“可以。”李伯庸依然保持着带有八分警惕的样子。

彭向鸾行走江湖多年,自然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警惕无可厚非。

“李兄弟,我们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小兄弟考虑一下帮帮忙?”

李伯庸果断摇头。

“不好意思,我要先去渝州城,跟几位不同路。”

彭向鸾似乎有些遗憾,却也没多说什么。

李伯庸站起身,收好毛毯,摘下马的缰绳,直接抱着小白飞跃上马,把包裹一挂。

骏马飞驰而去。

女孩看着那个骑着马的俊美少年跑路,诧异问道:“彭叔叔,为什么那个人看上去很慌乱?”

彭向鸾摸了摸女孩的头,脸上没什么表情。

“因为啊,他直觉很好。”说完,彭向鸾的嘴角才扯了一下。

似乎是笑?又是讥讽?

......

北辽最南方,落唐城。

这里有丰庆钱庄在北辽唯一的分部,所以在这里,他要停留一些日子。

至于所谓的渝州城,那当然是骗人的。

李百山这个身份的来历已经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就算真有人查,也能查到一些东西了。

落唐城中有不少中原人士,但是这距离中原最近的北辽城池,实际上其内百姓却是最恨中原。

不为别的,过往的几十年中,落唐城遭遇的战火太多了,就前段时间的战争,李钺就是把大军推进到了落唐城下。

而那,只是一场规模非常小的试探性的战争。

不过看到李伯庸一袭青衫佩剑,也没有什么北辽人敢说什么。

毕竟北辽也有不少人是这种穿法,真要惹了北辽的江湖人,结局会比惹了中原的江湖人惨多了。

虽然在北辽,江湖再大不过是北辽朝廷的笼中玩物,但是对于这些个平头老百姓来说,江湖中人可比那所谓的县官还要命。

北辽的六位大宗师,其中两位分别是北辽的帝与后,榜首更是那北辽军神,除此以外,剩下的三位大宗师中的两位也只是没有明面上的官身,实际上也是忠于北辽朝廷的人。

这样的环境下,加上北辽无数大军,北辽江湖当然只是北辽朝廷的笼中鸟。

中原江湖地位如此之高是因为那五个大宗师都有五成几率孤身杀龙,其中孙不周更是可以说想杀谁便杀谁。而且有孙不周数十年的谋划,中原江湖的地位可谓是越来越高,兼之有赵玄臣这个一剑斩断蜀国气运的家伙在,谁知道他有没有能力斩断其他大国的气运?

不说斩断,只要赵玄臣真的能影响一国气运,那就没人敢动他,敢动武当。

可是在北辽......

北辽皇帝不用大军和诸多大内高手,或许他自己就比北辽江湖上所有人都强,这怎么威胁到朝廷嘛!

当然,说是威胁,实际上中原这边还有各国林立的原因。

如果哪个大宗师被逼急了加入敌国军队,那......可能这事就很不好玩了。

实际上,北辽对大宗师的概述可能是比中原低一点的。

别人不知道,李伯庸知道,中原所谓的大宗师,不仅仅是指大云霄境,而是云霄九重天。

沈江阳,白黎,简孤心,赵玄臣,这五人的修为不相上下,都是云霄九重天,硬比的话或许反而是排第五的赵玄臣距离那仙人境最近,而排第二的沈江阳离仙人境最远。

只不过在外人看来,大云霄境便足以称之为大宗师了。

事实也是如此,当年他们五个人分别得到大宗师的称号的时候,也都只是差不多云霄七重的修为。而现在也有很多人已经称张秀为剑道大宗师了。

北辽这边,据他所知,除了耶律长风是九重,其他人大都是七重。

但是这些个北辽大宗师具体是个什么战斗力李伯庸就不知道了,他只知道当年耶律长风南下,一个人在冯玉坐镇的包围圈里横冲直撞,最终无伤回到了北辽。

那包围圈,可是由诸多大内高手,以及三万大唐精锐组成的。

所以说,在北辽行走,还是要小心点。

尤其是他所知道的只是资料,他没亲眼见过北辽的江湖。而资料,平常还挺靠谱,却往往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捅你一刀。

少年负剑持刀走进一家卖药的堂子。

记得有人在他临行前拜托让他整几服在中原少见的药,他说那药在中原买,时常会买的假的,他想看上一看那最真的是什么样。

“哟,客官,来看病还是直接抓药?”那是一个衣着普通,嘴里磕着瓜子,手里还抓着一把,看上去约摸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李伯庸看到这人,轻轻地皱了皱眉。

他印象中的好郎中的年龄都是不小,这是因为老郎中的经验丰富,而经验,对于行医抓药来说很明显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他也不否认这世界上有那种医道天才,十几二十就能掌握非常精湛的岐黄之术。

“请按这上面写的,给我抓几味药,分开放,标识好。”

李伯庸现在买药肯定不是为了好几个月以后带回去,他只是想看看温韵特意让他买的药是什么样子。

年轻人看到李伯庸递给他的那张纸,眨了眨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