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的平凡生活

《村姑的平凡生活》

第一百四十八章 麦收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要说这麦收前的活儿也挺多的。

比如收拾仓房,还有补麻袋。

周淑杰就用了一天时间来收拾这些东西。

先是把仓房里收拾干净,所有的东西都靠一面放着,留出摞麦子的地方。

又把往年那些装麦子的袋子都找了出来,每一个仔细的翻看。

发现有坏的或者老鼠咬碎的,就单拿出来放在一边,等都找完了在拿去缝补,好的继续放在仓房里。

坏的她则是直接坐在仓房的门口儿,用那些旧衣服上剪下来的碎布,一个一个的补了起来。

周淑杰坐在那儿补麻袋,两个孩子就很好奇他娘在干什么,也在一旁蹲在那儿仔细的看。

因为他们在跟前来回跑,周淑杰用针都要躲着他们,怕哪一次捏着针拽线的时候扎到他们。

后来,还是婆婆过来才把两个孩子领到了一边的沙果树下去玩。

现在这沙果树上的果子已经长的比铜钱儿大了。

再长个两圈三圈的就离熟不远了。

两个孩子一到沙果树下就仰着头看上面的果子。

有的时候儿仰头时间长了,把握不住平衡,就会一个屁股就是坐在地下。

坐到地上了也不哭,起来了还会自己拍一下屁股上的灰,在若无其事的去玩别的东西。

在柱子离开的第三天,周淑杰家开始动手收麦子。

今年收麦子还是跟往年一样三家合伙。

当然了,主要还是周大伯家和郭叔家帮她干得多,人每家都有好几个人,只有周淑杰下是她自己一个人。

干活儿也不如人家快,基本上算是在后面打狼的那一个了。

在她们这边挥舞着镰刀流着汗水时,那边柱子也到了他要去的地方。

先到了山外的一个部队,这个部队就是每次给他们送补给的部队。

还没等他进山,上面的电话又来了,

让他直接从这里出发。

之后柱子就又坐上运兵车,昼夜不停的样战场赶去,去和那些已经出发的战友会合。

******

小山村里原本一整块的金色麦田,被勤劳的人们分割成了各种参插不齐性状。

在那风吹摇动的金色里,是一个个猫着腰挥汗如雨的农民,在挥舞着他们手中的镰刀,收割着它们一年的劳动果实。

每一个壮劳力一天大约能收割三到四亩小麦。

就算是妇女,每天所割的麦子也不会少于三亩。

周淑杰家又是和她大伯还有郭婶儿家合伙收割,他们的人就特别的多。

周大伯家,除了看孩子的周大嫂来了四口人。

郭叔家那就更多了,只于下郭三嫂子在家带孩子,其他的七个人都下地了。

再加上周淑杰,这就是12个人。

每个人一天按最少的三亩算,那也是两晌多地呢!

最先收割的是周淑杰家的麦子,她家一共两晌的地儿,也就是30多亩。(一晌15亩)

这12个人一天轻轻松松的就能割完。

头午刚开始割的时候,还怕会割不完就都使了大力气,到了下午麦子就没剩多少了。

哥到了地头,周大伯直起腰看了一没剩多少的麦田。

就出声招呼着众人:“她郭叔,快来休息一会儿吧,剩下这点儿一气儿就完事了”

郭叔听见了猫着腰嗯了一声,割下了最后两把麦子,捆成一捆放在了身后,才直起腰来说道:“行,剩这一溜儿是没多少了,咱们都休息休息,这刚开始干活,别一下子用力过猛咯。”

周大伯笑着说道。:“可不是吗,真是老了啊,以前年轻的时候,干什么都不带歇气儿的,现在这个干一会儿就觉得这腰都不是自己的了。”

郭叔笑了一下道:“哈哈哈哈,没听过一个词儿吗,叫老而弥坚。这往后哇有的是活等你干呢,现在就说老了,啊,你这是想偷懒吧。”

周大伯听了一笑说道。:“可拉倒吧,你这词儿是夸人的吗。”

说完又对着,被周大哥他们接到头的这些妇女们招呼道。:“到头儿别急着拿垄,过来休息休息,喝几口水。一会儿,剩下的那些我们这些男的干,你们这些女的就在后面把麦子罗成剁。”

今天的日头很好,至少,三四天不会下雨。

所以,这些割下来的麦子,就先不急着往场院拉运。

先把他们在地里摞成一人高的小垛,让他们在这儿晒着干着。等干的差不多了,再往场院一拉,拉一车脱一车的。这样也省着到场院堆成大堆,在来回倒腾浪费粮食。

这摞麦垛在割麦子里算是轻巧活了,就是把先头割麦子时随手放在地下的麦子,一捆儿一捆儿的捡起来,摞一个中间中空的圆形小垛,把所有的麦穗朝外外面,越往上摞越缩小,到尖了竖起一捆麦子在上面封顶。

一听能休息,周淑杰觉得自己的脚步都要轻快两分。

要说她真不是那种特别能干的人。

以前也不曾干多少这种地里的活,现在嫁到人家成媳妇儿了,不管年龄多大都当大人用。

每天跟着干地理活,让她感觉有点吃不消。

所幸,明年这些地都会给郭叔家种了。

到那时周淑杰也算是解放了。

到了地头,这一帮人全部都席地而坐的坐在那儿歇气儿,抽烟的喝水的,拿着磨刀石噌噌磨刀的。还有几个妇女结伴儿上厕所的。

这一切也就能休息半个小时吧!

又起来接着干,就像周大伯安排的,男的都去割剩下的麦子。

周大伯娘和郭婶儿领着这一帮女将码麦垛。

码的时候,周大伯娘她们还说道。:“郭嫂,咱把垛儿码大点儿吧,咱有牛车让他这一堆能装一车的,到时候装车也省劲儿。”

郭婶儿听了点点头道。:“行,就按你说的干。”

就这样,她们就形成了一个流水的作业线。

年轻力壮的,比如周淑杰,郭大嫂郭二嫂就抱最远处的麦子往中间拿。

周大伯娘和郭婶儿两个人,一边指挥着,一边抱最近的麦子码垛儿。

要说这干活的时候,真是不觉着时间怎么快。

有时能忙起来,甚至都会把日子过忘了。

几月几号的,谁都不记得。

周淑杰家的小麦割了一天。

周大伯家的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郭叔家的人多地也多,收麦子就用了两天半。

所幸,这段时间一直没下雨,码在地里的麦垛儿也都已经被晒的可以直接打场了。

几家人家又在一起形成了流水作业线。

有在地里装车的,赶着牛车往场院运的,还有在场院打场的。

今年是个好年头,也可以说是大丰收了,至少这麦子是。

一亩地得勾了两袋儿还得多呐!

最先出数的,就是最先收回来的周淑杰家的麦子。

她们家一共三十六亩地,打了八十五袋麦子。

一算出来一亩地沟多少粮食,就把这些农民都乐的见牙不见眼。

周淑杰现在看村子里的人,眼睛都比以往小了一圈。

那是他们都高兴的,看见谁都笑眯眯的。

干完自家的,就去干队上的,今年队上给的工也比往年多,往年一个人工算二十斤粮食,今年一个人工算二十五斤麦子。

这样一来,大家就特别有干劲儿。

有的半大孩子都算半个工,跟着都上地去割麦子了。

要说这也算是一个时代的现象了,农民家的孩子很少有去上学的。

现在上学不花钱,又没有也没有后世那些各种各样的作业。

但就是有一样,离家远。

很多的孩子都吃不了这个苦,上几天就不去学了。

所以这村子里,这样半大的孩子还是很多的,每家至少都有两个,多的都有四,五个,六,七个这样。

谁让这时候。孩子比较多呢。

周淑杰也跟着去出工了,一天算二十五斤麦子,她干了八天,也就是挣了两百斤麦子。

这两百斤要装在袋子里,那可是满满的一大麻袋。

干的时候挺累的,干完了一算赚了多少粮食给周淑杰还乐了半天。

收完麦子距离收黄豆还有一段时间,也是给了大家一些喘息的机会。

一闲下来,休息两天之后缓过劲儿了。

村里的人就开始三家五家的查火,拉着新下来的麦子去打新面。

周淑杰家也是,拿出来两袋儿新麦子,放在了已经装了七八袋的牛车上,让周二哥和郭三哥他们赶着牛车去打新面了。

这一忙完了,周淑杰一照镜子,感觉自己都被晒成非洲人了。整张脸黑红黑红的。

就连她家的两个孩子,也在外面跑着被晒成小麦色了,这可是不缺钙了。

要说这小孩子是长得最快的,就这半个多月没仔细的去注意他们。

现在这仔细一看,周淑杰就觉得这两个孩子长了有两寸。

没看那衣服裤子都短了,露脚脖露手腕儿了吗。

现在孩子走路已经很稳当了,自己在院子里跑跑跳跳的很少会摔倒。

周淑杰的婆婆,只要坐在门口看着他们不让他们出了大门,不让他们去水井,和危险的地方。就任他们在院子里跑着玩,所以这两个孩子才会被晒成这样的肤色。

现在看来,她们两个的身体已经跟正常孩子没什么差别。

只是这嘴慢了一些,刚开始学说话时,奶奶,娘什么的还会经常叫。

还经常会叫错不是叫成奈奈就是叫成了狼。

现在会叫了,却变成且嘴葫芦了,轻易都不之声,要什么,想要干什么,也是用手一指的或者啊一声。

午时的阳光很大,村子里都静悄悄的。

只偶尔传来了两声狗叫,鸡鸣才能听见点动静。

每家吵闹的孩子也都安静了下来。

要不就是在睡觉,要不就是几个孩子在一起小声的嘀嘀咕咕地玩着,生怕吵到了睡着的父母。

周淑杰没有睡,她坐在果树下给睡着的两个孩子用扇子,赶着飞过来的蚊虫。

现在这两个孩子都跑野了,就算中午睡觉也不爱在那闷热的屋里,非要跑到外面地树下来睡。

周淑杰就在地上铺了两个麻袋,在上面又铺了一个旧床单,之后又给她们铺了个褥子。

现在,两个孩子睡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小脸红扑扑的。

周淑杰,也只是在他们的肚子上盖了薄薄的一个枕巾。

这外面有点小微风微微地吹着。

你别说,在这睡也挺舒服的。

就是蚊虫多了一些,所以周淑杰就没敢睡,坐在这儿给两个孩子看着。

她这要不管,等着俩孩子睡醒了就得被咬一的包。

一边扇着这在市场上花了五毛钱一把买的芭蕉扇,一边儿想着心事。

“柱子现在已经走了半个多月了,肯定早就到战场了。只是不知道他那边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柱子冷不丁的回来时,周淑杰特别不习惯,相处了好几天,才找到了曾经那熟悉的感觉。

等柱子在一走了,她又觉着不习惯。

但这次却没有时间,让她自己去习惯。

这一割麦子忙起来,什么都忘了。

睁眼睛就是干活,闭眼睛就是睡觉,每天晚上累得她都恨不得扯着猫尾巴上炕。真没有那心思胡思乱想。

看电视时听人说过一句话。:“时间可以磨平一切。”

现在一想觉得这话真是特别有道理。

周淑杰抬手在自己脑门儿上拍了一巴掌。

自言自语的道。:“前后两世加起来七八十岁了,还在这儿想这些没用的,真是矫情了。”

要说该想,也是应该想着眼前最近几年儿要做的事儿。

比如说,孩子上学。

这个年代的人,根本没觉着这孩子上不上学有什么大用。

周淑杰却知道,这孩子如果没有文化,不上学以后对他们的发展会有多大的限制。

不管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她家的这两个是必须得去上学的。

这要是不去学,上辈子儿子的那些辉煌,就将不会在属于他。

现在首要想到的,就是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时,她们可能就要搬到县城去住。

这村里离学校的路太远了,她又没有办法每天接送。

她也不忍心,把两个孩子放到别人家去住。

所以她就决定了,到时自己还像上辈子那样,跟着孩子去县城。

孩子在县城上学,她就在县城生活。

等孩子上别的城市上学,她也会跟着孩子去别的城市生活。

要说她这一辈子的重心,也就算是都放在这两个孩子的身上。

至少现在他是这样决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