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小农民

《桃源小农民》

第22章从来都是本狗扰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22章:从来都是本狗扰民

熬制几大锅药汤,用泼洒的方式祛除鸡苗身上的疫病。

一通看似合理实则带点扯犊子的操作,看得砖厂院门外的一众村民直呼“内行”。

主要是大家都不懂,刘小猛救治小鸡仔的方法,也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儿。

特别是最靠近院门的几位村民,因为躲闪不及无意间被泼洒向天空化作水务的药汤溅到,登时感觉自己身体瞬间轻快了无数倍。

腰不酸腿不疼,一些因为劳损造成的不适感消失,就好像刚刚被治疗过一般。

“实锤了,小猛其实是一位了不得的医生。”

“爸爸,刚刚小猛哥哥的动作好帅,那些快死的小鸡真被他救活了,我长大也要像他一样。”

“滚蛋,你今早上不是打死都不去上学么…”

治愈砖厂内几千只小鸡苗带来的效果是轰动的。

连带着刘小猛在村里的名声都蹭蹭往上涨了好多倍,甚至连年长的叔叔伯伯们,看向这个清瘦少年的目光中都多了几分尊敬。

毕竟小金村这样穷乡僻壤的地儿,村里别说赤脚医生了,就连兽医都得去外村请。

有一技之长的人,向来都是值得人尊重的。

至于这些被治好的鸡苗,也没有人来和他争。毕竟这都是黄鹤留下的祸害,如果不是刘小猛出手,恐怕现在满院子都在开始散发鸡苗死亡腐烂的恶臭了。

不过一下子多出来几千只鸡苗,也是一件麻烦事儿。

好在最后关头刘小猛脑中灵光闪过,再次发动起村民来。

自己家房子就在村子边上,周围的地可宽敞了,甚至还有很多没利用起来的荒地。

与其让它闲着,倒不如直接倒腾一片地方出来,弄一个露天养鸡场。

反正现在还是一大堆鸡苗,简单点筑个篱笆搭一些窝棚,便能收留下它们。

山里人最不缺的便是搭篱笆盖简易窝棚的技术。

而且人多的话,今天傍晚便能让小鸡仔们搬到新家去。

当然,刘小猛也不是要让大家伙帮自己白干。

说出盖养鸡场规划的同时,他也报出了自己将付给村民们的酬劳。

替自己干活一天,每人可以得到十只鸡苗。

有钱付工钱,没钱给鸡仔子。

黄鹤原本打得叮当响的可耻算盘,刘小猛再度施展开来,立马获得了大范围响应。

本来这种露天养鸡场的工程量就不是很大,一下午时间便能基本建出个雏形来。

至于竹篱笆搭窝棚的灌木树枝刺竹之类的,村子周围的河滩与荒山上更是到处都有。

市面上一只小鸡仔价格在七八块左右,折算成工钱也的确不亏。

关键是,山里人不愿意成百上千的去养鸡,但在房前院后喂个十来只鸡逢年过节吃肉,或是捡点鸡蛋之类,还是可以的。

搭鸡场的事定了下来,整个小金村登时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

刘小猛也没有限制工人的数量,很快村子里其他听到消息的村民也赶来帮忙。

百十号人齐齐动手,紧邻着刘小猛家十多米,一个用树枝筑成篱笆的露天鸡场建设进度飞快。

老村长刘孟良也借着村民集合起来的机会,向大家宣布了刘小猛将接手小金村砖厂,带着大家伙儿一起赚钱分红的消息,更是引来村里老少爷们的阵阵呼声。

混乱且忙碌的下午就这么过去。

黄昏时候,送走了最后一位结算了“工钱”的村民后,刘小猛站在自己家院子与鸡场中间,不由得露出感慨之色。

谁能想到,仅仅两天时间,小爷不只是成为了村里砖厂的老板,还特么身兼的养殖大户的身份?

刨去支付给村里百十号村民的一千多只小鸡,现在还有三千只左右。

山里的鸡一般能长到四五斤上下,全部喂大了,赶上行情好的话一只也能卖个七八十。

“细算下来,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呐。”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鸡场内的小鸡长大后,能够及时脱手卖出,不然的话三千张嘴,吃也得把小爷吃垮掉。”

“有机会得到县里或者市里的市场去转一转了…”

心中盘算着成为养殖大户的后续事宜,至于这些鸡苗能不能全部养大,刘小猛丝毫都不担心。

下午在砖厂内使用大福泽术的时候,把这些濒死边缘的鸡仔救了回来,对于三山印这样的神仙物件神奇之处,根本用不着去怀疑。

而且救下这群鸡苗的时候,刘小猛还分明感觉到,冥冥中那种众生感念的力量浓郁了数倍。

甚至于这些力量反哺回来,已然让三山印空间内那潭泉水更为充裕了几分,弥补上了昨天在后院实验那一次补充不足的缺陷。

施展大福泽术覆盖范围有限,这当中受到滋养的生灵越多,反哺回来的力量便越足。

更何况那些小鸡苗都是垂死状态,细想下来颇为契合当时脑中闪现的画面中,那盔甲男子润泽干涸龟裂充满绝望大地的情形。

“现在看来,那潭神水并不是永远恒定的,若是大福泽术运用得当,完全有增加的可能性。”

领悟出增长三山印中泉水的办法,刘小猛心情更加舒畅。

趁着天还没完全黑下来,用家里准备给几只麻鸭的半口袋玉米糠,和着切碎的菜叶子喂了一顿小鸡,再将在露天鸡场内溜达着散落到各处的鸡苗们收拢,关进几个窝棚里。

带着二条巡了一圈鸡场,确定没啥漏洞之后,回家随便弄点剩饭对付一顿,已然是晚上九十点钟的样子。

翌日天明,二条那家伙还在哼哼唧唧的睡梦中,刺耳的电机声便响了起来。

汪汪?

从来都是本狗敲不锈钢盆扰民,今天是怎么了?

带着惺忪睡眼爬出狗窝,二条一眼便看见了院子一角那半敞开的粮仓前忙活的身影。

刺耳的电动马达声响,源自家里面前几年购买的一台二手电磨。

这东西虽然声音尖锐刺耳,但磨玉米面之类的比传统手工石磨要方便很多。

当年为了给自己筹学费,爸妈还用这台电磨帮村民们加工过一阵子的玉米面,赚点加工费,后来村里电磨多了,这点加工小生意自然就做不下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