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阕

《双龙阕》

第226章 无名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为解尴尬,皆空合十行礼,“阿弥陀佛,小僧皆空见过三位大法师!”

面对小和尚的施礼,无眉和耶利巴陀对望片刻,他们犹犹豫豫,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但至少还没忘记还礼。

兀藏安吉却嗤鼻一笑,像是百思不得其解又像是自言自语道:“一个小小和尚,怎地就成了少佛?太圣寺真是个奇怪的地方呀!”

“法师说的是,师傅们本不可如此称呼小僧。”其实皆空也不喜欢别人称他少佛,所以每每听到别人如此唤他,就会浑身不自在,心下便暗暗策励自己要努力研读经卷,以免贻笑大方。

“阿弥陀佛!”

这时,有个身形瘦小的老僧念着佛号步履蹒跚地从众僧中走出。

从他满脸的皱纹和银白稀疏的须发可以看出,这里所有人都应该不及他的高龄。但所有人又不免要为他的健康状况担忧,因为他实在太过瘦小了。瘦弱得就像孑立于秋水中一枝枯槁的残荷,矮小得几乎与皆空一般高。还有他说话的声音,每一个字都苍老得,仿佛是从喉咙最深处极不容易才挤出口来。

“师傅们喜爱皆空才赠他以少佛的昵称。在老僧和少佛的耳中,这不过是个称呼罢了。何况嘴长在别人身,别人如何唤他,爱怎么唤他,皆空也好,玉面少佛也罢,岂是他自己能左右的?话又说回来,如果是从多数人嘴里叫出的名号,那多少带着些口碑。如果一个人要得到甚好的称谓,就必须在平时努力修行,做出名声而留下好的口碑。反之,别人就会用芜劣秽语以冠其名的……”

“这位高僧高论,一看就不是太圣寺之人,不知来自何方,是何法号?”无眉法师见他人不怎么精神话却没完没了,而且佛理凿凿,也不好驳他,遂出言打断。

“阿弥陀佛,老僧无名!”

“无名!?”耶利巴陀笑了,心道哪里来的无名无姓的老和尚。

“哦!你既无名,岂有口碑?”无眉见他刚才说的头头是道,何况活到这般年纪怎么可能是个无名之辈?也就是看他年纪大,不好将无名之辈四字说出口。

但耶利巴陀这么一问其实更损。他也为有此一问而颇感些得意,料定这话一定能让对方语塞。

不料老僧却转身一边说笑着一边颤颤巍巍回到众僧中,“有作无时无亦有,无作有时有亦无,你有我亦有,你无我亦无,你若无眉,我即无名……呵呵呵呵!”

这时旁边有伸手牵扶的僧人唤道:“无名长老,来来来,坐这里来。”

原来这位长老就叫无名,无眉心下一惊,自己不也是姓无名眉吗?

果然只是个称呼罢了!

当然,无眉本非姓名无眉,他这显然是名由相生。打小别人甚至连自己都忘了那个冗长而拗口真名。即便他开始时不愿意,但别人就这么称呼以至自己不得不接受,那又奈何?

想到这,无眉不由语塞,垂下头去。

“刚才这位老僧对人名的阐释可谓是精辟之极,精彩之极。但看他这般年纪,本尊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个疑问,想问又怕唐突,不问又憋的慌,”兀藏安吉用他那独特的柔长语调和善舞的细弯眉毛,演示着什么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

“法师有什么问题坐下来尽管问,众僧也可共议。”早已有弟子在菩萨像下放好蒲团,志远请三位法师坐下,皆空也在旁边趺坐。

“本尊揣想无名师傅如此年纪,难道在这藏经崖上的层级竟没有皆空那般高吗?”

“兀藏法师,皆空四岁识字,五岁诵经,六岁和空明师傅上崖参学经卷。更俱过目不忘之天赋,不乏谦卑勤勉之德行,他在藏经崖的层级连老衲也望尘莫及呀!”

志远所言不假,他和了无、空明在藏经崖的层级都低于皆空,这在太圣寺早已众僧皆知且心服口服。

之前皆空几乎是空明带着同步升级的,所以他的起点可说是空明的高度。后来因为空明常下山阐扬佛法,了无和志远需主持寺务,他们参习经卷的时间相对少了许多。皆空的层级比他们高,除了小和尚的天赋与勤勉,这方面原因也不可忽略。

“长老,弟子们请求现在开始考核。”大概是看到志远长老和三位法师不知还要闲话多久。有僧人等得着急怕误了自己的考核,便让一位管护僧前来催促。

太圣寺的管护僧分为两拨,窄袖短袍者为护经僧,武功高强,主要守护经书,以防偷拿造成经卷的缺失。宽袖长袍者为管经僧,熟记经卷典藉名录,主要负责经卷的修整管藏,掌握着石箱的钥匙。

这个管护僧约莫二十多岁,短眉鹰眼长鼻厚唇,光头锃亮脑后奇凸。着的是窄袖短袍,显然是位护经僧。

其实他就是当年那个少年和尚李承志,现在已然长成了一个强壮的小伙子啦。

这个李承志研学经卷毫无进益,打理寺务也是三心二意,只是热衷于习武。空明见他难得长进,便教了些拳脚功夫予他,让他做了一位管护僧,守护藏经崖上的经卷,倒也趁他心意。

志远听罢李承志的催促,正好不想与三位大夏法师磨缠下去。遂向三位法师合十鞠礼,以示不再与之闲谈,只吩咐管护僧将申请僧逐号请上,开始考核。

所谓考核就是从申请僧所在洞窟中的经卷里,任意抽出些内容由志远或出题笔试,或直接背诵某段经文,也或阐释个中佛理。皆空则在一旁辅之。当然他也会代为出题,听人作释。

这样层级较低的僧人便有机会听到高层级的经论,自会涨进不少。反之高层级的僧人听到低层级的经论,也可以巩固所学温故知新。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有没有申请考核,太圣寺的僧人都要参加的原因。

三位大夏法师刚开始还兴味颇浓地在一旁观摩。不久便没了兴趣。一则那些申请僧考核的层级内容无非是些经书上的经论,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二则佛教卷宗是个庞大深广的体系,听几回考论一时也难有太多获益。三则他们目的根本不在此。

于是耶利巴陀按捺不住了,摇头晃脑地道:“不过如此,经卷太多,一时于我无益,罢了罢了!”他将双袖一拂,背着手欲转身离去。

无眉忙将他唤住,“先别着急,且看那皆空倒底是否货真价实。”

“哦!我竟把这茬给忘了,那就再瞧瞧也好!”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