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千年话汴梁

《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34章 金明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东京汴梁城虽大,但凡有文人参与的活动,绝对藏不住秘密。

不出所料,昨日文会上的事情很快传遍了京城,酒楼茶肆之中讨论最多的话题,除了施平自成一体的欧楷书法,以及被礼部尚书王曾收为弟子这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施平的那场嵇琴表演。

有幸与会的人,不管是士大夫,还是在现场表演歌舞的那些乐工歌妓,哪怕是当时端茶递水的小厮回想起来,耳边还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嵇琴在宋代只是一种辅助乐器,从来没有人像施平那样把嵇琴的表现力,提高到这样一种程度。

昨天下午众目睽睽之下,施平手中的那把嵇琴仿佛有了生命力。它的发音是如此圆润甜美,悦耳动听,时而发出近似于人的歌声,如涛如泣,伊人泪下;时而阳春白雪,小桥流水,让人心旷神怡;转眼间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之势催人激扬奋进。

施平的演奏能用出神入化来形容。充分表现出嵇琴音乐中的细腻、缠绵、哀戚和柔美。昨天的文会快结束时,所有人都感觉到意犹未尽,为此,施平不得不多次加演一曲,以至于大家回城时,差点都关在城外,好在吕相和王相在场,这才让大家进了城。有幸参加晏殊组织的这场“七夕赏花会”的宋人,都感到不虚此行。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没有人知道,这是来自后世跨越了千年的音乐。千百年来,嵇琴的演奏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无论在音质、音量、音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飞跃,独特的手法赋予了嵇琴独具个性的音色,无论是在哪个时代,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王曾闻之后,文思泉涌,当场作赋《嵇琴乐记》留存。其中一段把他对琴声的感受描写的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虽说施平对这些虚名并不太在意,可挡不住“粉丝”们的热情。

今天天一亮,来驿馆登门拜访的人就络绎不绝,其中有文人,有乐师,更多的还是汴梁城中十大酒楼的花魁们,一时间驿馆门口停满了各种碧油香车,街道上到处是莺莺燕燕的美娇娘,行人驻足观看,把个西华门外的街巷堵得水泄不通。哪怕驿丞反复告诉她们施平概不见客,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些花魁们依然不死心。她们守在驿馆门口又是弹琴,又是唱歌一时间莺歌燕舞,倒让路过的行人大饱眼福。

“施郎君,我是某某酒楼的某某,奴家要拜你为师!”

“施郎君,奴家愿意自赎身跟随公子为婢为妾!”

“施公子,奴家翠花……”

驿馆外面的大呼小叫让人烦不胜烦,施平头痛不已,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耳朵。寇珠儿躲在一旁看笑话,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说实话,施平没想到这些宋朝歌妓会如此大胆,都堵到门上来了。他可不想变成柳永那样的人物,最后落得个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之间。施平猛然一惊,他突然想到柳永好像参加了这次科举,这家伙不会也找上门来吧?

临近午时,那些歌妓见施平始终不出来见面,驿丞又好言相劝,人群这才陆陆续续的散去。午时刚过,驿馆外面又来了一队人马,只见一名年轻的太监拿着圣旨,率先走进驿馆门口大喝一声:圣旨到,新野学子施平施伯原接旨。

施平闻言大喜,可算是等来了。他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率领简三郎他们来到门口跪下。此前他早就问过张茂实了,在宋朝接圣旨时有的需要跪接,有的不需要。施平目前还是一个平民,接圣旨的时候必须跪接。虽然心里吐槽,但是来到这个时代,哪怕你是穿越者,也只有入乡随俗,否则是要掉脑袋的。

见所有人都已跪好,那太监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尝闻分符百里,必遴出宰之才,邓州知州报新野乡绅施平雅擅才能,献灵方以救疫民千万……献祥瑞良种惠天下……顾复斯民之责,兹以覃恩授尔为朝散郎,锡之勅命於戏荷劳以茂用褒制锦之能,来轸方长益励清廉之吏??。勅命?。天圣二年七月八日?。”

平心而论,施平虽然是国学博士,此时也听得非常吃力。一通下来,上面的内容断断续续理解了一部分。听那太监已宣完圣旨,施平赶紧拜伏在地高呼谢恩。总算是走完了这该死的程序。

负责传旨的是位姓苗的内侍,年纪不大,长得眉清目秀。施平出手向来大方,塞给这家伙的是根小黄鱼,那苗太监入手一掂感觉沉甸甸的,顿时眉开眼笑。而负责护卫的首领恰好是义兄张茂实。见到是他,施平立马松了口气,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去吏部登记有张茂实帮忙,后面的手续就好办多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每逢遇到喜事,大摆筵席是必不可少的。施平即使是穿越者也不能免俗,不过他没打算过于张扬,就请张茂实找一家比较好的酒楼定了几桌宴席。施平想了想,又写了一封请柬,让拴柱送去刘府。

这天下午,当拴柱把请柬送到刘府时,刘从广正在后院冲着一个黑衣人大发雷霆:“混蛋!收了爷的银子,竟敢不办事!草上飞不想在汴梁城混了吗?”

那黑衣人垂头丧气的说道:“二爷,草上飞不是不敢动手,而是昨天确实没办法动手。谁能想到吕相也会去万岁山,随行的禁军护卫就有百余人,草上飞这帮马贼连那会场都不敢靠近,找不到机会呀!草上飞一早就把订金退了,他说他接不了这活。”

刘从广咬牙问道:“草上飞真敢这么说!你们皇城司的人是吃屎的,连个马贼都摆不平?”

“二爷,您管的是殿直御械,可皇城司是由张祗侯统领的,上上下下都是张祗侯的眼线。下官虽然管着藩街那些藩人,可也不敢做的太过火。实在抱歉!二爷,这活我们接不了。”黑衣人无奈道。

“你!……”刘从广气得咬牙切齿,却对这黑衣人无可奈何。

他心里明白,自己虽然管着殿直御械,但他也不敢动用这些高手,这可是皇室最贴身的护卫。自己虽然是太后的亲侄儿,但没有太后和皇帝的命令,私下动用带御器械杀人,那是会被砍脑袋的。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刘府管家送来了施平的请柬。刘从广铁青着脸,看着手中请柬上那熟悉的字体,心中五味杂陈。最后他叹了口气,挥退了黑衣人。

黑衣人如蒙大赦,赶紧溜了出去。刚出门,就听到身后屋内传来摔东西的声音。黑衣人快速往外走,心中却在暗自吐槽。今天一大早,他就听到了官家要封赏施平的消息,而且这次是正式制诏封赏,中书门下也是用了印的,这可不是普通的中旨。

想起昨天他亲手安排的刺杀,便忍不住一身冷汗,又暗自庆幸:幸亏草上飞昨个没敢动手,否则自己今个只有亡命天涯了!昨个两位宰相都去了,不仅帮那小子扬名,王曾还收了他作弟子。现在看来,这件事情果然有猫腻!

据他所知,官家也很器重这施家小子。刘从广却想杀此人,想想刘从广背后的人,为的是啥,就不言而喻了!既然是阎王打架,咱们这些小鬼还是退避三舍吧!

——————

施平的筵席是由张茂实安排的,就定在金明池附近的徐记家婆菜,听说那地方不大,但里面的炒菜很有特色。听说酒楼在金明池附近,七夕刚过,金明池这两天对外开放。简三郎几人动了心,便提议乘着离晚宴的时间还早,众人不如先去金明池游览一番,免得在驿馆里面无聊。此议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施平心道这些日子,为了照顾那藩女,大家闷在驿馆里确实憋坏了。于是大手一挥:大家同去。恰好张茂实交了差,下午无事。于是,施平和张茂实就带着寇珠儿、简三郎、憨牛、拴柱、藩女以及张茂实的随从,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顺天门,游兴阔大数千亩地之皇家园林。

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东京汴梁城外。园林中建筑全为水上建筑,池中可通大船,战时为水军演练场。金明池始凿于五代后周时期,又经北宋王朝多次营建,而成为一处规模巨大、布局完备、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

金明池从上游西头引入汴水,充盈汤汤曲沼,池碧波荡漾,水鸟欢鸣,红鲤戏波;苑中楹柱窗栏,明轩暗榭,红亭白屋,更耸峙数座烟雨楼台;遍植秀木修竹,广种嘉卉紫藤,四时皆得好景,为汴梁城人众娱兴游乐首选之地。

七夕刚过,虽交深秋,但园中植物仍生长青葱,花树茂发。众人满眼皆是郁郁葱葱,顿时心怀舒坦,悠悠然然哉。径边池岸,假山径路,桂树蕊香漏,阵阵沁人心脾。池边精心培育有各色花卉,或猩红、或粉白、凝霜之诸色芙蓉经昨夜微雨,瓣蕊丰润嫩,含羞露妖娆,分外迷人。

池上摇浆船舟,小桥过青柳拂,其画舱琴音曼妙女伎,红粉公子最狎欢,一池酒香醉游人;白鹭绿汀觅鱼虾,溪头野凫卧苇丛,还红男绿女影乱水,兼天降彩虹去濡染……

施平身后跟着寇珠儿,虽然两人已经熟悉了很多,但这还是他俩第一次单独相处。一路上两人虽然没多少交流,但寇珠儿还是美滋滋的。未来的夫君有才,而且为人随和,她非常的满意。

藩女寒症已经痊愈,身上的伤也差不多好了。她落后两人几步,很自觉的站在寇珠儿背后,以奴婢自居。众人夹游于来往人众中,逸兴云飞,大畅襟怀,皆纷纷赞叹如此秋色醉人,招人迷恋其间。

一时间,不觉已近黄昏,景色虽诱人却难填腹中肚饥,尤其是憨牛,早就嚷着肚子饿了。众人拥簇施平径往金明池苑中名为“徐记家婆菜”——这座专做江南特色肴馔的酒楼走去。

说来也巧,刚到酒楼门口,施平远远地看见刘从广从苑外来了,他领着两三个随从,这小子今天人模狗样的,只见他头戴嵌玉儒巾、身穿交领镶边牙白绸衣、腰系鹅黄缨穗带、手持书生白扇,乍一看倒不似武官,以为是个姿态潇洒的翩翩公子。虽然不喜欢这人,施平还不想得罪刘从广,不然也不会发个请柬给他。

施平紧步上前,走到跟前抱拳打了个哈哈,道:“哈哈,元景兄,来得早不如赶得巧,咱们刚游完园,你就恰好到了,咱俩还真是有缘啊!”

刘文广亦故作惊喜,随即回揖笑道:“呵呵,伯原说有缘,那就是有缘。对了,恭喜朝奉郎高升,这么大的喜事,哥哥岂敢迟到。这不,下了值就赶来了。”

随后,张茂实也与刘文广相互见了礼,众人这才簇拥着三人进了酒楼。酒楼徐掌柜一见打头的张茂实与熟悉老的顾主刘从广已至跟前,连忙恭敬的迎上来。徐掌柜忙引到一间宽敞明洁的大雅间就座,还呼伙计多人小心侍候。

只待须臾,穿堂伙计二三将“家婆红烧肉”“徐记坝王鱼”“双豆烧甲鱼”“铁盆鸭唇”“家婆拌鸡”“野菌锅巴”“菊秋醉蟹”等二十多道名传餐界,滋味适口的珍馔好菜,满布三桌。

今天是私宴,施平没有那么多讲究。于是施平、寇珠儿和张茂实、刘从广四人坐了一桌,三个人的随从也没有落下,同样的筵席,施平让他们坐了外面的两桌,施平的随从倒也习惯了他的做派,反倒是张茂实、刘从广的随从诚惶诚恐,在施平的劝说下,勉强坐上了酒席。

张茂实一挥手,伙计立马将三坛玉冻春酒尽数开坛,提壶徐杯,醇香四溢,得未饮先醉之感。众人随着张茂实举杯,首先齐贺上桌的施平,恭喜他获封朝散郎。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施平旁座的刘从广道:“伯原老弟,朝廷已经封了你朝散郎。这种从七品的文散官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兄弟何不在京城谋个实职,没必要回到新野那穷僻之地种地。你也知道,我家姑母如今在朝中还能说得上话,不如作哥哥的去求太后,帮你谋个实职可好?济叔,你说呢?”

张茂实闻言也附和道:“元景,你这主意不错,如果太后点头,伯原很有希望留在京城。这些年你一直流落在外,做兄弟的实在不忍心你再回到那新野乡下。”

施平微微一笑,起手揖而答道:“这些日子,多蒙张大哥和元景兄的照拂,已经是很添麻烦了。小弟从小跟在翁翁身边,习惯了田园生活,京城的繁华对于我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小弟现在即使当了朝散郎,骨子里还是乡下人。说句实话,其实我很喜欢种地,这京城反倒是住不惯。小弟没有享福的命啊!只好多谢两位兄长的美意了。”

两人再劝,施平只是不肯,张茂实和刘文广也只好作罢。酒酣耳热之间,大家聊起了京城的趣事,倒也其乐融融。只是施平并不知道这两位兄弟中,一人是真情实意不舍施平,一人却是虚情假意前来摸底的。

酒食一阵,刘从广起身,端着酒杯,告辞道:“伯原贤弟,今个下半夜还要值守宫禁,实在不能相陪了!不知伯原哪天动身,兄弟定要送汝一程。”

“哦,”施平答道,“明天小弟还要去王尚书府上拜师,拜师礼毕后,小弟打算立马回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明天就不麻烦元景兄了!”

“啊”,刘从广嘴角抽搐了一下,问道,“怎么这么急?不如在京城多留几天,好让哥哥再做个东!”

施平耸耸肩,无奈的回道:“没办法啊!眼瞅着就要秋收了,小弟已经归心似箭。咱们来日方长,过几年小弟还要参加科举,说不定麻烦哥哥的地方都很多。”

“也只好如此了!”刘从广一脸惋惜,随后抱拳,“济叔,伯原,公务在身,刘某先走一步了。”

两人把刘从广送到楼下,看着他带着随从走远,施平正准备上楼,却见张茂实看着远去的刘从广,紧蹙着眉头一言不发。施平有些奇怪:“张大哥,你怎么啦?”

张茂实收回目光,这才说道:“伯原,我总感觉刘元景今天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我告诉你,刘从广这人又阴又狠,而且胆大妄为。跟这种人打交道要多长些心眼。我从来没见他对人如此热情,总觉得这小子没安好心。”

施平:“大哥,我又没得罪他,他也没必要来算计我吧!再说明天我就要走了,以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井水不犯河水罢了。”

张茂实严肃道:“伯原,千万别掉以轻心。有件事你恐怕不知道,你翁翁曾经得罪过太后,所以你这次封赏才被拖了这么久。刘元景是个睚眦必报的人,那天他突然在潘楼请客,我就有些奇怪。今天这样热情,我担心这小子会算计你。刘太后也许不会这么小气,这小子就很难说了。”

施平平静的说道:“张大哥,实不相瞒,翁翁当年在先帝面前反对太后干政这事我知道,太后因此不待见我,我也很清楚。自从刘从广在潘楼突然接近我,我就已经上了心,正提防着这小子呢!反正明天我就走了。我自己会小心的。”

张茂实摇摇头,说道:“当年的事没这么简单!我也不大清楚。总之,你要小心。你的身手虽好,但身边的随从不顶用,万一……算了,我调两个好手给你,以后让这两人保护你的安全吧。”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