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千年话汴梁

《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61章 余波未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大早,权开封府尹晏殊喝罢早粥,更了衣,刚准备吩咐备车前往开封府衙上班,管家忽然来报:通判开封府事谢岱和判官刘贺求见。晏殊心想:“这两位大清早不去府衙点卯,跑来见我做甚?难道出了什么事?”遂答道:“请两位先到客堂奉茶,我收拾一下就过去。”

管家把通判谢岱和判官刘贺领进客堂。他俩是从府衙遇到后匆匆赶来这里的。今儿个一早天气就很热,加之又匆匆赶来,谢岱和刘贺两人已是前胸后背都渍出了汗斑。此时见了晏殊,两人也顾不得揩汗,赶紧起身见礼,晏殊抱抱拳算是还礼,抬手让两人坐下,问道:“大清早的,两位匆匆见本官,有甚急事?”

通判谢岱现在顾不上客气,直入主题说道:“府尹,出大事啦!昨晚辽国驿馆遭祝融之灾,烧毁房屋不说,还死了二十几个人……连副使耶律化哥都被火烧死了!”

“什么?这么严重!”晏殊腾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判官刘贺知道时间紧,也就不绕弯子,单刀直入答道:”今日酉时,左军巡使杨文广来报,丑时三刻,朱雀门外龙津桥附近的辽国驿馆突然发生了大火,火势异常凶猛,军巡铺水车队根本就抢救不及。火灾发生在后院,共烧毁了十一间房屋。最大的还不是财产损失,由于火灾是发生在凌晨,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之中。前天下午才抵达东京,前来为皇太后贺寿的辽国副使耶律化哥不幸葬身火海,除此之外,驿馆共有二十三人遇难。辽人这次的损失非常严重。”

晏殊不解道:“虽然辽国驿馆受损严重,但毕竟辽国人自己不小心走水,也扯不到我们开封府来啊!你俩匆匆赶来,难道是辽人找上门,让我们赔偿?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谢岱忙解释:“府尹,辽人真是找上门来了。辽国使者一大早就找了鸿胪寺兴师问罪。辽国正使萧琏亲自来开封府状告军巡检治安不利,致使飞贼潜入驿馆打翻火烛引发火灾,事后又救助不力,导致驿馆遭到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萧琏要求朝廷作出赔偿,严惩相关人员。同时要求本朝派使者前往辽国上京向辽皇赔罪。另外萧琏还说耶律化哥昨晚在和乐楼门口撞倒翊卫郎施平,两人发生口角,施平因此纵奴行凶打伤耶律将军,导致他昨天晚上发生火灾时,因为行动不便,葬身火海。辽使萧琏要求朝廷严惩施平,并且交给他们处置。”

晏殊眉头一皱,奇怪道:“施平,怎么会把他给扯上了?再说了,辽人凭啥就认定火灾是因为飞贼潜入驿馆打翻火烛造成的。萧琏信口雌黄,又有何凭证?”

刘贺忙道:“那辽使萧琏说,驿馆的武士在后花园发现新鲜的脚印,连围墙上都有。应该是飞贼潜进来留下的。军巡使杨文广也去看了,当场反驳说这并非飞贼脚印,而是火灾发生时,辽人为了逃命,自己爬墙时留下的。杨文广还指出围墙外面就是杏园,驿馆有武士在那里看守。事后那武士安然无恙,飞贼又如何能从他眼皮子底下潜入?而萧琏认为守卫中了迷药,这才让飞贼得逞。双方各执一词,正争执不休,尚无定论。”

晏殊又问:“施平呢?萧琏为何要攀扯到他身上?”

谢岱:“本府法曹刚才报告说,施平是昨日到的京城,据说八王府的赵允宗从小就认识施平,特意为其接风洗尘,两人晚上的确去了和乐楼。至于和耶律化哥发生冲突倒也确有其事,只不过与萧琏的说法有出入。据目击者称是耶律化哥挑衅在先,然后双方相约用比武争出胜负,解决争端。结果是耶律化哥与施平的护卫牛有田交手时输了。至少有上百名目击者都声称牛有田已经手下留情了,并没有打伤耶律化哥。耶律化哥是自己骑马回的驿馆,没有受伤的迹象。再说现在人被烧成了灰,根本无法验证萧琏的话。”

“既然辽使没有真凭实据,那你们一大早着急忙慌的来找本官,难道又出了啥事?”晏殊问。

谢岱忙道:“府尹,下官正因为有理有据,所以拒绝了萧琏的无理要求。可萧琏那辽狗蛮不讲理,扬言要召集驿馆的武士,自己去通津门找施平的麻烦。刚才刘判官派去的人回来报告,那厮果然带着一帮人朝通津门去了!听张相公说施伯原这人能文能武,又年轻气盛,手下的护卫也很是了得,下官担心双方发生冲突,不管谁输谁赢,都会因此破坏檀渊之盟,引起两国边境的纷争。下官不敢做主,是来求救的,请府尊赶紧拿个主意,阻止这场祸事。”

“等等!”晏殊灵光一闪,感觉辽使的表现有些不对,忙问,“你是说辽人来开封府闹事的是辽国使团的正使萧琏,而去鸿胪寺告状的却是使团随行的汉官?”

“是啊!”谢岱摸不着头脑,小心说道,“萧琏一大早就闯进开封府让我们捉拿施平,而去鸿胪寺告状的是辽国知制诰仇正己和杨佶,有……有什么不对吗?”

晏殊沉吟了半晌,突然眼前一亮。他拍案而起,怒道:“不对!辽人就是冲着施平去的。听说辽国连续三年旱灾,燕云十六州连年欠收粮食紧缺,恐怕撑不住了。我朝在河北山西各府种植玉米和土豆获得丰收,这绝对是瞒不住这些辽人的。辽国这次贺寿是冲着那些良种来的,还有,恐怕是辽皇看中了施伯原的才华,想把他带回辽国,去为他们培育粮种。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辽使居心叵测,着实可恶!”

通判谢岱和判官刘贺也醒悟了过来,两人顿时坐不住了。

谢岱忙问:“府尹,如果您猜测不错的话,那辽国使团这次就是势在必得,萧琏后续肯定还有恶毒的手段。府尊应该马上报告官家和太后此事,否则大宋危矣!”

“不能让辽人的计划得逞!”晏殊马上做出了决定,”事不宜迟,你等赶紧前往通津门,一定要阻止辽人的挑衅,让杨文广带兵先隔离双方,避免辽人和施平的护卫发生冲突。本官马上去内阁汇报此事。”

“是,下官这就赶去。”谢岱和刘贺一齐答应。

等两人走后,晏殊立刻乘了马车从他所居的织机巷出来,大约二三百步往右一拐,便上了东大街。此时卯时已过了多半,大街上车迎毂击熙熙攘攘正是热闹时候。大宋宰执级别的官员出行虽有幡伞导引瓜钺开路,怎奈路上人多还是快不了。晏殊倒也不催,索性放了窗帘闭目养神。

可眼睛是闭上了,神却不能养。他心思还在琢磨待会见到吕夷简时该如何措辞,才能引起朝堂上对辽国人觊觎大宋新粮种这事的重视,随着这两年土豆和玉米的推广,今年北方的粮食压力一下子减小了很多。效果如此之好,施平对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马车还没到皇城门,却见前方有人拦车,原来是阁门祗侯张茂实。双方一见面,张茂实便道:“晏府尹,官家命下官前来通知相公,请您马上起去文德殿,吕相已经到了,太后马上也会到。有急事相商。”

“张将军,是不是有关辽使的事?”晏殊忙问。

张茂实:“正是!”

“现在情况怎样?”晏殊又问。

张茂实赶紧答道:“今日卯时,辽使萧琏从开封府回到驿馆后,召集武士欲大闹四海车行,幸亏吕相赶到现场阻止,并且命令杨文广带领禁军围住了辽国驿馆,不许任何人出入。萧琏威胁吕相如果不交出施平,满足辽国的条件,便要撕毁檀渊之盟。吕相认为辽使来京贺寿是假,讹诈我朝才是辽朝的真实目的。萧琏这次来势汹汹肯定是辽皇的指使,否则不会如此大胆,一点也不顾及礼节胡搅蛮缠。朝廷必须小心应对,做好最坏的打算。事情紧急,官家和太后已经急召诸位相公进宫议事。下官还要通知其他几位相公,就先行一步了。”说罢,张茂实拨马让到路旁。

“知道了,你先去吧!本官这就赶过去。”

晏殊答应一声,然后放下车帘,催促马夫继续赶路。张茂实看着晏殊车驾匆匆而去,叹了口气,没想到伯原会惹上这么大的麻烦。有了玉米和土豆这样适应北方种植的高产作物后的大宋,便如那三岁小儿持金过闹市,有凶恶的辽国在侧,不可能不引起耶律隆绪的觊觎之心。恐怕接下来的日子,宋辽边境上又会迎来一个风雨飘摇的时刻了……

此时此刻,文德殿中,吕夷简正口如炮珠,一口气讲了便是半炷香的工夫。赵祯脸色铁青坐在御座上,一种羞辱感充斥在他的心中。而旁边的刘娥却闭上眼,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她此时更像是一个冥想者。今天的局面让刘娥感到意外。首先,她没想到施平献出的海外异种玉米和土豆居然如此高产,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大宋的粮食出产结构,让北方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自足。按照吕夷简的说法,五年后,大宋百姓将免于饥馑之忧。怪不得几年前吕夷简顶着自己的压力,硬是与任守中两人在三司所属的屯田务推广新作务。

有一利必有一弊,福兮祸所倚!这话果然不假。包括吕夷简在内,谁也没想到新作物这么快就引起辽皇的觊觎,竟然不顾脸面的跑来讨要,甚至还盯上了施平本人。根据萧琏今天的态度来看,这次宋朝一旦拒绝辽国的无理要求,维持了十几年的宋辽和平局面将不复存在,说不定两国马上会兵戎相见。

现在的宋军能够挡得住辽国的攻势吗?如果不能,是否答应辽人的条件?……说心里话,如果没有那些新作物,刘娥巴不得把施平交给辽人。可理智告诉她不能这么做。吕夷简说得对!本来就辽强宋弱,把懂得育种的施平交给辽国,无异于助纣为虐。假以时日,辽国兵精粮足后,会不会助长契丹人南下牧马的野心?答案是肯定的。到那时,国力不如辽国的大宋又拿什么与辽国抗争?

毋庸置疑,到那个时候一旦辽军南下,大宋的国祚能不能保存下去还很难说。可看今天辽使萧琏如此咄咄逼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恐怕这件事无法善了。两国很可能为这件事重启战端。与辽国人开战,领兵的人选又是个问题。让文官挂帅,武将领兵,想想高梁河吧,文臣治国还行,打仗?还是省省吧!让武将领兵,派文官监督。这倒是个办法。可派谁去呢?曹玮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如果他打赢了,将门岂不是东山再起,在朝堂又与文官分庭抗礼了?眼下以文治武的局面来之不易呀!

刘娥外表看似平静,其实内心在反复权衡各种选择的得失。如此复杂的局面,也是她从政以来从来没有面对过的,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她必须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至于个人的恩怨,只能够暂时摆在一边了。想到这,刘娥睁开眼睛,瞥了一眼御座上愁眉不展的赵祯,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怨念。

通过听取吕夷简刚才的汇报,刘娥今天才知道,那贱婢留下的孽种居然成长得如此优秀,不仅文武双全,还懂得农事和匠艺,甚至医术精湛号称神医。短短的时间里能够把屯田营治理得井井有条,这说明他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赵恒啊赵恒,为了培养这个孽子,你这死鬼也算是殚精竭虑了!你把这孽子培养得如此优秀,就不怕本宫把他杀了,以绝后患吗?

包括刘娥在内,熟悉或者不熟悉施平的人,谁也想不到施平根本不是这个时代能够培养出来的。刘娥在感慨赵恒舔犊之心的同时,也为自己培养的赵祯不如此人而感到愤怒。此时,刘娥身侧的官家赵祯眉头紧蹙,内心也一样心潮澎湃。

通过吕夷简的嘴,他第一次知道了施平这些年的作为。没想到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会如此的优秀!让他自愧不如的同时,有几分嫉妒施平那种放养的生活。相对于大哥的日子,自己每天都要谨守礼仪,保持皇家的威严。如同庙堂上高高在上的佛像,地位虽然尊崇,日子却过得没滋没味。别人都希望他早日亲政,让皇太后退居幕后。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巴不得母亲多干些年。哪怕是母亲想要取而代之,他也不觉得有啥不行的,只要母亲开心,又有何妨?

这也是官家赵祯这些年和皇太后刘娥非常和谐的原因之一。他能够感觉得到母亲刘娥是真心爱自己的,有了这些情义就足够了!谁说帝王就一定会无情?他赵祯这辈子就要做一个有感情,与众不同的帝王。

刘娥和赵祯母子俩高高在上,正各怀心事胡思乱想时,王曾、李迪和晏殊,以及枢密副使王德用等一干文武大臣陆续赶到了文德殿。

今天每个人都行礼如仪,神情严肃。陈琳见召集的人都到齐了,便看向官家,赵祯却扭头看向母后,见刘娥朝他点点头。赵祯这才冲着陈琳摆摆手,陈琳立马宣布朝议开始。

这一幕,所有的人都习以为常。

——————

朝会之后,赵祯抿着嘴唇默默的随宫女来到福宁宫,陈琳依然跟在最后。太后的表现很奇怪,赵祯还是第一次见她在福宁宫依旧穿正装,头戴黄色凤冠。刘娥神情严肃地望向赵祯。赵祯却注意到内侍阎文应并没陪伴太后左右,而是站在了殿外。

行过礼后,太后朝陈琳挥了挥手,示意陈琳退下。很奇怪,陈琳这次没有拒绝,而是规规矩矩的施了一礼,然后退出殿外。

福宁殿上只有太后与赵祯二人,气氛有些不同寻常。赵祯觉察气氛有异,便为母亲倒了一杯茶,恭声说道:“母后殚精竭虑操劳国事,还是要多多保重身体。朕还年幼,日后朝中诸事仍需母后处置。”

“官家知道施平的身世?”刘娥突然问道。

赵祯一滞,看着母亲犀利的眼神不敢撒谎,低下头算是默认。刘娥突然抓住赵祯的手,旁边的茶水都倾倒了出来。赵祯被吓了一跳,身体不由自主的靠近了母后。

刘娥在他的耳边说道:“官家,你给哀家听着。今后离那个人远一点!记住施平不是你大哥。他是你父皇与魔鬼生的孩子,你一定要远离他,千万别被他的表象给迷惑。对他不要有任何的同情,那就是一条毒蛇。记住本宫今天的话!”

赵祯猛的抬头,瞠目结舌的看着母亲,不敢相信如此恶毒的话,竟然出自刘娥之口。

刘娥却不管不顾的继续说道,“本宫从先帝登基时便开始辅政,至今也快三十年了,阅人无数,官家心里想什么本宫早已知晓!今天哀家不顾众人反对,选择息事宁人,赐给辽使新作物良种,并将施平贬官岭南,本宫就看出你的不满。当下宋弱辽强,西北不靖,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哀家这一次也不得不选择忍让。辽人想得到施平,是万万不可能的。如果她不是皇家的血脉,我宁愿宰了他,也不会让他投靠辽国。把他扔到岭南,也是哀家能够想出最好的办法了!如果不是答应了先帝,本宫岂能把他留到今天,让他祸害我大宋!”

“母后,大哥……”见到母亲凌厉的目光,赵祯改口道,”宋弱辽强,选择避其锋芒。孩儿能够理解。但施平献良种于国有功,献药方于民有义,况且这次辽人是故意找茬,施平并无过错。母后怎能如此待他!”

“闭嘴!”刘娥露出凶相,咬牙切齿的说道,“他的母亲曹氏惯会魅惑人心,她的狠毒堪比比妲己!官家你不知道,当年先帝沉迷于曹氏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自打这妖女怀了孕后,就开始觊觎哀家的地位,这个贱婢表面称哀家姐姐,百般迎合讨好哀家。哀家当年真把她当做知心姐妹,对他没有任何的防备。没想到她当面一套,背后却下毒谋害本宫。若不是哀家的侍女嘴馋误食那些食物,母后早就死了!就是这样一个蛇蝎女人,罪行败露以后,你的父皇还百般护着她,不愿意因此惩罚她。可见这妖女的手段!施平这个魔鬼生的孽子,天生就会蛊惑人心。别被他迷人的表象所迷惑,你还年幼,如何能够辨别人心险恶!”

赵祯浑身汗毛竖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似晴天霹雳当头一击,又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全身麻木。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