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千年话汴梁

《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65章筑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出了州衙,兄弟俩人松了口气,两个人的身份都有些特殊,朝堂上的文武之争,两个人都不方便参与。尤其是施平,万一传到刘娥的耳朵里,恐怕会让这位皇太后猜测施平居心叵测,如今这么好的开局来之不易,施平可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两个人上了同一辆马车,靠在车上的真皮沙发上,张茂实舒服的伸了一个懒腰,感受了马车平稳的行驶,找了一个话题说道:“伯原老弟,这辆马车真不错!比你送给官家和太后的马车都舒适,愚兄的那辆只要出了城,就颠簸的厉害,这车是怎么做到的?一点都不觉得颠簸。”

“呵呵,”说起这个,施平顿时来了兴趣,开始滔滔不绝的说道,”济叔兄,这马车可是最新产品。这辆车的悬架系统上采用的减震器与以前的不一样,采用了仙云山庄最新开发的液压弹簧避震,以前的车上用的都是板簧。哦,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不明白啊?算了,回头我送给你三辆,你带回京城替我送给官家和太后吧!剩下的一辆车,你就自己留着。”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施平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工匠真是厉害。仅仅凭着施平从废墟中一辆破电动车上拆下来的避震器,这个时代的几个工匠居然凭借着简陋的机床设备,成功的仿制出来了这种弹簧避震器,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装在马车上效果真的很好。

张茂实很喜欢这种马车,顿时喜笑颜开,抱了抱拳说道:“伯原,这车委实不错!让你破费了,做哥哥的却之不恭,就不跟你客气了。”

“自家兄弟,客气个啥啊!”施平笑道。

张茂实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对施平说道:“伯原,你上次让陈琳转交给官家的《三国演义》,官家很喜欢,太后也拿到福宁宫去看了,听说太后三天三夜都没怎么睡觉,一口气把它读完才作罢,知道太后是怎样评价你这本书的吗?”

施平摇头笑道:“莫非说小子不务正业,篡改历史?”

张茂实表情严肃,认真说道:“太后说,这姓施的小子是个人才,可惜了!这套《三国演义》虽然与历史不完全相符。但绝对是本好书!这本三国演义可以说是那段历史的一座人才宝库,也是一部活的兵书……哀家读了一遍,就受益良多。官家今后要好好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切记要活学活用,理解兵法与谋略的精髓。切忌拘泥于条条框框,生搬硬套。否则,那就是东施效颦了!”

施平听了这话,心中顿时泛起了波澜。刘娥在国家大义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做出公正的判断。正如《宋史》中评价其人,作为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刘娥可谓声名赫赫,她虽然具有吕后和武则天那般有政治权谋,但又能大度容人、善于春风化雨似的笼络人心。的确让人生不起与她对抗的决心。

见施平沉默不语,张茂实又悄声说道:“伯原,官家其实很羡慕你,虽然你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但能够成长于山野,自由自在的呼吸空气,又何尝不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你、我、还有官家从小一起长大,称得上是发小。官家知道你从小就比他聪明,既讲义气,又是个果决的人,其实更适合那个位置。如果能够换,他宁愿……”

“济叔兄,别胡说!”施平打断张茂实,也悄声道,”这样的话以后也不要说了。说句心里话,小弟对那个位置没有兴趣。官家是在宫里呆久了,一时间有些逆反的心理,这是正常的现象。施平说过不再回中原,就一定会做到。济叔兄,我把你看作兄长,以后有话就直说。咱俩不用试探来试探去玩心眼,要知道人心啊,是经不起几次试探的,即使是亲人本没有野心,也会被这种无聊的试探逼出野心来。请转告官家,我翁翁曾经教过我一句话,“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意思是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施平深知自己散漫惯了,根本就担不起这份责任。先帝的选择是正确的。官家聪慧且仁慈,对天下人来说就是福音。”

“咳咳”,张茂实被施平戳破了心思,顿时脸涨得通红,是故咳嗽几声以掩饰自己的尴尬。半晌,他才抱拳讪讪说道:“伯原贤弟,是愚兄的错,原谅则个!”

“济叔兄,没必要抱歉!”施平摇摇头,诚恳的说道,”你啊,掌管皇城司久了,养成了怀疑一切的习惯。这也是我不喜欢皇城那个位置的主要原因。说句犯忌讳的话,在大部分人眼中,皇帝地位尊崇,令人羡慕。可是小弟眼里,皇帝其实是个无退路、无闲暇、无保障,世上最苦逼的职业,日子过得还不如一个衙门里的小吏。”

“此话怎讲?”听到施平这个怪论,张茂实来了兴致。

施平笑道:“首先说无闲暇吧,作为终身职业,好的皇帝每天都要开启工作狂模式,几乎全年无休。倘若皇帝对政务不闻不问,皇权就可能被削弱。然而,这还不是全部。作为皇帝,不光要接见大臣、批阅奏折,还需要出席各类庆典。所以,没有一颗加班加到死的心,别想干好皇帝的工作!济叔兄,以为然否?”

张茂实沉吟了一下,点点头说道:“言之有理!想来好的皇帝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施平继续说道:”那好!我再说说为何说皇帝无保障、无退路。说句大白话,皇帝的小命,完全是看他的权力稳固不稳固。从古至今,皇帝为了保障政权的稳定,甚至有时候连亲儿子亲兄弟该杀都得杀,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所以啊,大部分的皇帝生活中没有亲情、没有朋友。即使是秦皇汉武,还存唐太宗这样的明君,也不能免俗。这些人都是有作为的皇帝,可他们一辈子又真正拥有了什么?有的只是永远的斗争。真正历史留名的圣明君王,全部都是偏执狂,而且注定会孤独一生。一个普通人做了皇帝,不是被逼成不理朝政的昏君,就是成为精神错乱的暴君。从某种程度来看,皇帝其实才是皇帝制度最大的受害者。济叔兄,以为然否?一个人活成了孤家寡人,其实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张茂实哑口无言。施平拍拍他的手背,又悄声说道:“济叔兄,实不相瞒,即使有人现在把皇位摆在我的面前,我一定会转身而逃,躲得远远的,甚至跑到海外。彼之蜜糖,我之砒霜!皇室的身份对于我来说并非荣耀,那其实是种负担。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能让我身边的人吃饱和穿暖,能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厮守在一起,白头偕老。以后生几个孩子,我看着他们慢慢长大,将来围绕着我喊声爹爹。这辈子就算是圆满了!”

张茂实默然,细想着施平刚才的话。两个发小就这样相对而坐,谁都没有继续把这个话题讨论下去的兴趣,车厢里变得异常的安静,只剩下车外一阵阵有节奏的马蹄声。这时,马车出了南薰门,没过多久就到了山海楼附近,前面紧挨着珠江的就是施平的庄园。这座庄园的围墙是三米高的木栅栏,大门的两边就是一排排的两层楼房。很有后世民俗村的味道。

庄园依然还在施工,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经过了施平精心的规划,庄子里如今已有二百多栋住房以及十几个大型作坊的厂房。说起来让人不相信,现有建筑全部都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工的。施平除了动用了二千余名厢军,还在广州城招募了同样数量的各种工匠,这些工匠和厢军被分成三十多个施工队,由六十多名山庄的少年负责指挥。所有的房子全部都是夯土垒成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些房子全部采用了后世新开发的夯土技术。泥土、沙子,石灰以及其他一些材料的配比非常的科学合理。再加上三十多台单缸蒸汽机带动的夯土机辅助施工,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进度。相比于这个时代的土坯房,这种土墙的质量非常的好,根本没有裂缝。施平考虑到南方雨水多,这种土坯房的外墙后期还是会砌层砖用来保护墙面的。

上辈子施平扶贫时,曾经有个农村旧房改造项目。当时西安大学的某位建筑学教授极力向他推荐了新式的土坯房工艺,介绍说这种新式的土坯房不仅工艺简单,一学就会。最吸引人的是造价低,成本只有那种水泥砖瓦房的四分之一。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这种土坯房冬暖夏凉,非常的环保。为了拿到这个项目,这位教授特意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为施平的扶贫工作队设计了样板房。建成之后效果果然不错。

施平从来就是个拿来主义者,这种土坯房施工方法简单,原材料很容易获得,为了赶时间,施平直接就把上辈子的旧房改造方案拿了出来。说起来有些搞笑,在广州这片南方的大地上,突然出现一大片北方风格的建筑,确实有些格格不入。在宋代,广州其实大部分都是土坯房,只有少量有钱人家才是砖瓦房。不过这些老式的土坯房虽然建筑成本低,但抗震能力差,墙面的承重也很差,只能够盖些平房。而且屋子里的采光也不好。

而施平新工艺的土坯房则不同,由于合理的建筑材料配比,加上机械夯土,这种墙面非常的结实,盖上两三层都不是问题。再加上每套房子所有的窗户都是玻璃窗,而且这些窗户跟这个时代相比,面积大了很多。屋子里采光非常好。再加上墙面上会刷白石灰,效果更好。当然,考虑到这边靠着大海,所以这些土坯房最高也只有两层。只可惜现在每栋楼房款式一模一样,没办法!施平只有样板房的设计图纸,毕竟这种户型经过了科学的设计,能对抗七级地震的破坏而不倒塌。

施平出手大方,给施工的厢军每天的工钱是五十文,这可是高价。而那些工匠的价格更高,根据手艺的不同,少的也有六七十文,多的两三百文一天也有。为此,施平准备了大量的铜钱,工钱都是一天一结算,从不拖欠。另外,跟仙云山庄一样,施平每天还包三顿伙食,有专门的食堂做饭。这些厢军和工匠哪见过这么大方的东家,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不卖力也不行啊!那些少年人不仅非常懂行,还精明过人。对于那些喜欢偷奸耍滑的人,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一定请你走人。没有人愿意错失这样赚钱的机会,甚至还有不少的工匠打听怎样才可以成为这里的庄户。有了近五千的劳力,这座庄园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模样,很有后世基建狂魔的风范。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中国人的勤劳是一脉相承,几千年也没有变过。

这样大的庄园建设,花费非常惊人。施平几乎动用了仙云山庄所有能够动用的资金。各类物质还好解决,四海商行什么物质都可以采购到,很多东西以货换货,并不需要动用现钱。最大的花费还是人员工资,因为是每天都要兑现,所以每天都要一辆马车去城里钱庄拉铜钱。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有股海盗盯上了运银车,想在半路上来个偷袭,趁机打劫。没料到那些负责押运的少年并没有慌乱,他们人手一杆单发猎枪,打得这帮海盗哭爹喊娘,当场就扔下三十几具尸体。要不是跑得快,这一百多名海盗几乎会被全歼。从此这些少年在江湖上有了”霹雳火”的外号,再也没有毛贼敢觊觎这座庄园的钱粮。

这些少年手中的单发猎枪参考了五连发的设计,构造简单的令人发指,除了一根枪管和后面的击发装置,再加上枪托和护手,很像后世的老式猎枪,每次打完一发,同样需要把枪管往下折转一个角度,露出后膛重新装弹,子弹采用的也是铜壳弹,枪管没有膛线,采用经典配方的黑火药作发射药,底火则是氯酸钾和赤磷的混合物,实际上就是后世的甩炮。这两种原材料在这个时代都很容易得到,河南就有很好的氯酸钾矿;获取赤磷有些麻烦,可以从人和动物的尿液中提取,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底火的用量并不大。

相对于现代的五连发,这种单发猎枪射程近,比好的弓箭还不如。有效的杀伤距离只有二十五六米,跟五四手枪的有效射程差不多远,好在这种单发猎枪用霰弹时,一打就是一大片,火力绝对的威猛。缺点就是下雨天容易哑火,毕竟工艺水平达不到后世的标准。不过这种猎枪也要比十八世纪的燧发枪先进多了。至少每次装填和发射速度要快得多。这些武器一直处在保密的状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拿出来使用的。

岭南山高皇帝远,宋人对火药也有了一些认知,倒也不会大惊小怪。所以这次与海盗的火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对于施平来讲,宋朝毕竟是个封建时代,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那位皇帝的仁慈上,施平虽然心地善良,但还没有蠢到那个地步。不管宋仁宗怎样仁慈,作为穿越者,最后的保命手段还是要有的!

——————

张茂实还要视察广南西路的铸钱监,所以并没有在广州停留多久,第二天就匆匆的上了路。送走了张茂实,把建设庄园的工作交给了萧懿等人,施平便带着憨牛和简三郎等人,在潘知州的陪同下,去了怀圣寺附近的军营。

施平以都巡检使的身份正式接手了驻扎广州的更戍厢军。这是一支兵员有四千多人的校阅厢军,在岭南这个地方算是一支规模较大的武装力量了。之所以广州除了少量禁军,还驻扎了这么多厢军队伍。主要原因是如今的岭南边境上并不太平。最大的威胁却来自南边的交趾故地——安南。

唐朝时期交趾地区为静海军节度使管辖区,公元930年,南汉将交趾地区纳入管辖。公元937年,交趾地区发生叛乱南汉高祖刘岩派儿子刘洪操为交王派兵平乱,结果刘洪操死于叛军之手,南汉高祖认为此事不详,他个人很迷信所以就放弃了收复交趾。公元939年,安南叛军首领吴权称王,但是并未设立年号和使用年号,算是割据政权。公元968年,丁朝的建立成为安南正式脱离中原的统治,宋太祖时期封其为交趾郡王,成为藩王,此后的前黎朝、后李朝都为交趾郡王。公元1009年,原交趾王黎龙廷死,“一子才十岁,弟明提、明昶拥兵争立.大校李公蕴率土人逐而杀之。”从此,李公蕴就取代黎氏而自立为交趾的最高统治者。

李朝政权在其建立之后,就盯着北宋所属岭南各州府,意在乘机进行吞食。它不断派遣间谍到岭南各地探取情报,并多次出兵侵扰钦州(今广东钦县)和钦州境内的如洪寨(今安远具境内),以及廉州(今广东合浦)等地。宋朝军制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兵力的配置上,岭南地区的驻军很少,根本无法应付这样的局面。

为此,潘元周不久前上书朝廷。奏章中概括地反映了这一情况:……交趾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往天圣中,郑天益为转运使,尝责其擅赋云河峒;今云河[峒]乃落蛮[境]数百里。盖年侵岁吞,驯致于是……

其实,朝廷对岭南的现状并非一无所知,但在刘娥的主导下,朝廷对外基本采取的是绥靖政策,能忍让的就忍让了。这让年轻气盛的小皇帝赵祯心中郁闷。自从狄青在西北对阵党项人连战连捷的消息传来后,赵祯被这些胜利的消息激起了热血。第一次跟自己的母亲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张茂实临走时私下转交施平一封赵祯的亲笔信。信中,这位小皇帝语气恳切,他希望施平能够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想办法筹款重建广州城。同时让施平放心大胆地加强广州的武备,自己绝对不会猜忌。

赵祯信中还暗示,如果可能,广州的驻军最好能够越境打击一下安南的嚣张气焰,像狄青一样扬我国威,震慑周边的宵小。同时,他希望施平尽力保障海外贸易的安全,发挥经济之才,尽快增加广南东路市舶司的收益,为朝廷现在捉襟见肘的财政排忧解难……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