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别史

《楚汉别史》

第112章刘邦又见张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一一二章刘邦又见张良

刘邦遇到了大难题,西进之路如此艰难,以他现有的几万兵力要进攻函谷关,灭亡秦朝,恐怕万分不易。这可怎么办呢?他忽然想到此地乃是韩国境内,是张良的故国。张良不是在韩地打游击吗,听说在南边距此不远。何不联络张良,以便就近请教。

刘邦即刻派特使陆贾去请张良,自己则率军继续向南,来至轘辕。

张良一见陆贾,大喜,知沛公十分敬重自己,乃率军来迎刘邦。这陆贾本乃丰邑一书生,极有辩才,素为刘邦所敬重,也是刘邦的少年好友,实乃刘邦极少尊敬的书生之一,常以特使身份执行重大联络事宜。

刘邦与张良一见面,两人万分高兴,知心战友久别重逢啊。刘邦难掩激动的说:“先生,好久不见,想煞为兄啦!“樊哙、曹参等众将都极其热情尊礼的拜见张良,气氛极是热烈亲暖,看得郦食其兄弟俩大感困惑,不明所以。

刘邦也不给郦家兄弟介绍,直接请张良进帐入座。

张良也很激动,说:“沛公,我也十分想念你啊。“张良是韩人,此地又是韩地,定要尽地主之谊。

刘邦向来随达,更不想拂张良之美意,便随其主张。张良当即令手下摆上带来的美酒佳肴,欲与沛公及众将痛饮一番。

张良先问候了刘邦与众将后,对刘邦一拱手,说:“恭喜沛公获得西进关中之唯一特许,观现在军力如此之盛,想必是大事将成吧。“

刘邦笑应着,实际上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强装笑脸的说:“军力是强了不少,特许也真的存在,没想到西进之路却如此艰难。“接下来把一路所遇战况如实向张良陈述,最后轻叹一声,强为自信的说:“虽有万难,也难不倒我刘邦。哪有一帆风顺的大业成功者呢,难是必然的嘛。“

张良早已知刘邦正处于进退两难之地,只是刘邦嘴上不愿认可而已。便笑了笑,早已成竹在胸的样子,点醒刘邦说:“沛公,何不闻以迂为直。“

刘邦何其聪明,醍醐贯顶般大悟,两手一拍,喜兴说道:“对啊,何不改道绕道,只要能快速准确入关就行,我看就走南边不远处的武关,一样可以攻入关中吗,只是多绕了点路而已。“

一旁的郦食其、陆贾及众将们也都恍然大悟。

张良望着刘邦,心中暗暗赞叹,沛公真是天纵神智,应变如此之快,要想不成大亊,都说不通啊。

原来,武关乃秦之南疆通楚之唯一关口,历来因秦强楚弱,武关从未被楚攻破过,倒是秦多次出武关攻楚多有获利。因此,守武关之秦军必傲而懈,反易攻取。且武关之外楚地已多非秦之所有,更易于快速进兵。此乃天赐良机啊。

刘邦即已想通,心境豁然开朗,热情的招呼大家喝酒,宣佈自己的决定。众人闻言齐都畅快起来,一改初时个个些许愁闷的表情。

刘邦亲热的移席靠近张良,说:“先生,我看你就随我一起入关吧,我要干大亊,没有你的指点是万万不成的。“

张良看着刘邦热切渴望的神情,心中颇为感动,但又不好明确表态,心里为难呀,自有苦衷啊。想我张良之所以以孱弱之身亲冒矢雨去刺杀秦始皇,又领兵造反,志向就是恢复韩国啊。韩王成之所立,还是我向项梁提出才被允准的。到如今,两年多过去了,竟是一事无成,只能在韩地打游击,连个根据地都没有。韩王自认高明不能纳谏,我的多数谏言都听不进去,枉费我一番心血一心忠诚一腔热忱,如此下去,定然大业难成。我呀,真是去又不甘心,留又使不上力。我本君子,自信“君子有方“,君子行事自有规则。我若舍韩王而去,岂不食言有违初心,还会落得不忠之嫌,有违君子之德行。可孔子当年舍恣意胡为的鲁王而去,却被称为圣人,孔子之为不为过错,我之所为就是错吗。若不舍韩王,一则必将一事无成。二则有负沛公一片真心热情。或许只有沛公才是成就一番大业的不二人选,我若错过,也是万分可惜啊。唉!如何抉择才能两全呢?

刘邦见张良没有回应,却陷入思虑之中,又说:“先生,你到底随我去不?“

张良闻言,从乱思中转来,口中自言叹道:“韩王啊,韩王。“

刘邦一听,以为张良之意是韩王不让去,当即动气的说道:“韩王成那竖子,他爷爷的,我来搞定。“转头对夏候婴说:“你去,速把韩成带来。“

说罢,讨好的望向张良。却见张良眼中似有责备之意,忙改口说:“那个夏候婴,我是说让你恭恭敬敬的把韩王请来,千万不可失礼哟。“说完又马上望向张良。

张良平和了,没有言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