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者的嘲弄

《弄潮者的嘲弄》

第十四章 纲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出发点明确,设定计划的思路才能明确。

对尤劲来说,他设定规则,当然不是为了过一把给人做规矩的瘾,而是想让劲享获取更大的利益。

早在DGT200时代,因总需求并不大,分区自治的规则,使得全国主要城市都有人在力推阪泰。

事后来看,少部分人力推,比起放开买卖,确实更适合当时的市场环境。

再到2003年的现在,市场需求已然大了许多,假设各地还是只靠一小波人发力,阪泰的销量增长,便没法跟上市场的发展节奏。

只是,如果此时去废除之前这种分区自售的游戏规则,全国的货,立即会开始乱窜。

劲享下游这些合作商的原有地盘上,只要有其它区域货源入侵,并带低零售价,他们在各自门店力推阪泰产品的劲头,肯定大不如前。

与之相对,且不说地盘遭到入侵的合作商是否有意学着去做“侵略者”......至少对他们来说,与其看着本地其它商家拿外区的货,还不如自己把货批发出去。

毕竟,就算赚不到零售中的高毛利,赚点批发钱也是好的。

记忆中重来之前的市场情况,能使尤劲确定:眼下的形势,若让合作商全都放开手脚往外散货,短期内的销量,反而会比之前按规矩走时,有所上升。

而正因有印象中的数据作参考,他又知道这个增量不会很大。

阪泰终究不是嘉诺,就算市面上每家店都有,就算来购买数码相机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无人刻意力推,也不会有太多客户选择阪泰。

原来的游戏规则,不管从劲享的角度、还是各经销商的角度,都执行不下去了。

但是,尤劲并不愿就此放弃监管。

毕竟一旦放任自流,劲享就纯粹成了那些合作商与协丰之间的提货跳板,尤劲亦只能吃那几个点的批发毛利。

怎么把监管的权力,变成谋利的武器,才是尤劲所看重。

想要继续监管,并从中得益,当然就要有一套新的规则,来代替那套不合时宜的。

新规则的理想效果是:一不能遏制销售点的增加,二要让合作商们保持力推阪泰的动力。

但这两点,在运作中互相矛盾。

只因销售点增加,就会提高竞争。而什么“比专业”、“比服务”之类的,在零售业只能当成口号喊喊。

同样的商品,在同一片区域,唯一的竞争焦点,就在于价格。

另一方面,一名导购成功推销一台阪泰相机的难度,本要比卖出一台谁都听过的嘉诺高得多。

难度系数偏高的商品,还因价格竞争而没了相对较高的毛利,谁又会去特意推销呢?

这种矛盾,作为从来不相信“良性竞争”的尤劲,再明白不过。

劲享想要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拿出能解决这种矛盾的新规则。

苦思冥想了十来天,到3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尤劲随手翻看商品彩页时,上面的“建议零售价”几个字,令他脑中忽生一个闪念,并豁然开朗。

矛盾的根源,是价格竞争......只要强行镇压住价格竞争,矛盾不就解决了么?

有了“镇压价格竞争”这条纲领,尤劲作起文章来,便有了中心思想。

心中有谱之后,得知白斌正出差京城,尤劲当即与他相约在京城会面。

由于之后立刻要回去落实自己的想法,尤劲此次不准备在京城多作逗留。因此,这场会面的地点,就在京城机场内的一间咖啡厅。

当日,尤劲搭乘的班机稍有晚点,他赶到时,白斌独坐在咖啡厅一角的二人桌,已等候多时。

“久等了,白总。”

尤劲坐下打了个招呼,正低头翻看报纸的白斌才发觉人到了。

“哟,尤总,你大老远跑来,我等一会算什么。”

“是我有事找你,当然该我北上。”尤劲嘿嘿一笑,“找你的原因,电话里也跟你提过了。”

白斌点点头:“关于下面经销商把货出到华北以南的事情,我这两天正在查。”

“查出头绪没有?”

“头绪,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尤总,我也实话实说,这种事情,我真不好管......”

“不好管......还是不想管?”这句质问话语出口时,尤劲笑得很是玩味。

笑中意味,白斌也看得懂:别拿场面话糊弄我。

白斌不答话,尤劲则接着笑嘻嘻地说道:“如果,只是偶尔有两台登跃的货在其它地区出现,白总说不好管、管不住,我都可以接受......”

“怎么,尤总不会觉得,是我白斌在支持纵容下线经销商窜货吧?”

窜货,即是将商品出至指定营业区域外的行为。

尤劲则维持着笑容:“现在,登跃的货在我中华大地全面开花,如果不是我相信白总的为人,还真以为就是你在支持纵容了。”

白斌的长相和言行,更类似于南方人那样,细腻而谦和。

但作为劲享的头号大客户,刚见面话没几句,都是尤劲在问责,白斌也就摘下了细腻的面具,沉下脸道:“敢问尤总,准备怎么处理我这个包庇犯呢?”

尤劲一摆手:“我要是真为问罪,一个电话就可以。我特地跑来,是来给你想办法的。”

“想办法?”

“是,一个让你管得住下线经销商的办法。也是让他们既不要过线,又会在自己地盘力推阪泰产品的办法。”

尤劲并非言不由衷,他确实不是为问罪而来。

毕竟作为白斌的立场,下线商户将货出到外区,只会增加他的营收,而没有任何坏处。

尤劲明白,让白斌去阻止这种窜货行为,就像让饭店老板去劝客人不要喝酒一样......不是劝不劝得住的问题,而是根本没理由劝阻。

白斌听尤劲不再维持问责态度,便顺着话头缓和了气氛:“如果尤总真有办法,我洗耳恭听。”

尤劲没有直接去说他的办法,转而问道:“现在北方市场,DGT300在店头的报价一般是多少?”

白斌没懂尤劲怎么突然问这个,但还是答道:“DGT300......这几天在店头,还是报给客人两千五样子吧。不过,不是说过几天4字头型号到了,3字头型号会跌价么?”

“先不说4字头型号和跌价的问题。DGT300,我现在给你的价格是2350,你出给下线经销商是什么价格?”

反正这也算不得机密,白斌如实答道:“2450。”

“成本2450的货,门店普遍报价两千五,也就是说,现在阪泰的数码相机在店头,与嘉诺一样,主机不赚钱,靠配件赚毛利,是不是?”

“是。”白斌点点头,接着道,“数码市场里做生意,不都是这个路数嘛。”

“小众品牌与热销品牌用一样的路数,会好卖么?”

“好不好卖,也有现在这些量了。”白斌觉得尤劲扯的是废话,索性一起扯了起来,“或者,请尤总发点销售奖励金,刺激一下门店推销的积极性?”

“我今天要对你说的办法,就牵涉到激励方案。从这次新品正式到货、老品降价开始,以后你们向劲享提货,还会有五个点的后发返利。”

听到有返利,白斌自是两眼一亮。

随即,他又问道:“既然有奖励金,又何必非要后发,直接在提货金额中减去这五个点不就好了?”

尤劲摇摇头:“不能直扣,你这个月的返利,只能在下个月的提货订单中抵扣。”

“其实,没必要弄得这么麻烦……”白斌想了想,忽然问道,“尤总,这返利,是我们登跃独有,还是劲享的所有下线合作商都有?”

“当然是大家都有。”

听到“都有”,白斌只觉没什么可高兴的了。

而后,他追问道:“这五个点,是阪泰品牌方出的,还是协丰出的?”

“我出的。”

“你?劲享出的?”白斌一脸疑惑,紧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尤总,你不过就是趁着调价和新品上市,准备直接在给我们的新批发价上多加五个点,然后下个月再返给我们,我没猜错吧?”

尤劲的脸上,一点也没有西洋景被戳穿的不好意思:“正是。”

明白到实际只是自己多付5%的货款,再到下月返还,白斌有了种被戏耍的感觉:“意义何在?”www.)

“我是要用这五个点,来让......”

白斌直接打断了尤劲:“尤总,实话实说,如果你想把这后发的五个点当成销售奖励金,来刺激推销力度,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没用。”

不等尤劲回话,白斌即解释道:“商户只要知道还有五个点的返利,就会直接在平时给客户的报价中减去这部分钱。这种公开的返利,我留不住,他们也留不住,更不可能发到销售人员手上。”

如白斌所讲,只要是大家都有的返利,那么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就算这部分钱后发,也会被预支到价格战当中。

既然钱已经被预支了出去,把这部分钱扣押后发的意义,理论上亦难以实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