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武当宋青书

《生为武当宋青书》

第17章刀妖血犹浸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六派人一行人冲出了南城门,大家一路向少林急行而去。宋青书想到:这么多人一齐行动未免目标甚大,也确实不容易赶路,但大伙身中那十香软筋散,功力未复,若是敌兵真的追来,恐难以抵挡。遂与众人只在山间,小道穿行,并不走大路官道。可能是他们足够谨慎,又可能是追兵果真先去追寻那华山派众人,所以一连几天,倒也是相安无事。

这天眼瞅就要进入河南境内,众人虽未得解药,但身上毒性都去了大半,大家连行了几天的路,都是疲累不堪,俞莲舟与小昭率了几个弟子去镇上采买物资,其余人等都藏在林中歇息。宋青书在旁巡逻,却看见灭绝师太正往他这边挥手,似是在招呼他过去,只是那峨嵋派众人多是女流,他也不好在旁边逗留,一路上大家吃了败仗,本来都是沉默不语,闭嘴赶路,倒很少有人说过话。

他犹豫再三,见父亲宋远桥给他使了眼色,这才慢慢走上前去,拱手拜了一礼,灭绝当即也随峨嵋众门人回了一礼:“我峨嵋派得宋少侠相救,实在感激不尽。”灭绝师太倒是低了口气,这几日间三派之人都曾一一与他道过谢,只峨嵋一派从未理他,宋青书本以为灭绝师太脾性如此,不会在这个事情上纠缠,哪知今日倒让宋青书有些不习惯,他连连客套:“师太言重了,我六派向来存亡与共,不分彼此。”灭绝点了点头,恢复了往日口气,又说道:“好,我峨嵋派却也不是个知恩不报的,几月前我曾与你交手,这些天来日思夜想,让我窥得了少侠剑法之中的重大破绽,就当还于此情,你可听好了。”

说着,将宋青书引到一旁,宋青书本就习武成痴,这些时日偶尔也会想起那日所见独孤九剑和自己与那赵消难的三年之约,心知自己内功修行困难,三年内实在难有大进,他二人轻功又相差不多,只盼能从剑法一道上取胜,可是他苦思夜想,实在找不出问题所在,这当然也是正常,需知那独孤九剑为独孤求败毕生武学精义,又哪能让他短短几年就通透了?

听到自己剑法中藏有破绽,他痴劲上来,立即来了兴趣,随灭绝走出人群将近百步,二人停在林边,灭绝并未拿剑,只长叹了一口气。原来她本是心气甚高之人,让人这般囚于塔中,又丢了倚天剑,只让她觉得实在屈辱,若不是为了门下众弟子,以她个性,想是早已一死了之。其实宋青书的剑法乃张三丰亲自传授,便是真有破绽,她又哪里有心思去想这些了?

但见她犹豫片刻,说道:“我执掌峨嵋三十余载,今日让师门遭此不幸,倚天剑又让人夺了去,实在愧对先祖,其实这倚天剑屠龙刀之中,藏有一个惊天的大秘密……”

瞧她一副“托孤”之样,宋青书惊慌失措,知道定不能顺着她往下说,只摆手道:“那是师太家门之事,什么秘密我也不想知道……”

灭绝见他并未“上钩”,停了一停,果然转移了话题,又说道:“我门下弟子众多,其中梦清,芷若二人悟性最高,有望得传我峨嵋武学密藏……”原来她想起宋青书诨号,想要投其所好,一心要将峨嵋派托付下来,只是这一番话说的巧妙,宋青书此时若是敢点头,怕是她立即就得找宋远桥商办婚事了。是以吓得宋青书站立在旁,大气不敢出,目光游离,闪烁不停。

“那日师太这么一式攻我,只叫我措手不及,后来青书苦思冥想不得其法,还乞师太点拨一二。”宋青书手中比划,转移了话题,将真武剑递上,灭绝叫他一夸,也来了些许兴致,她功力本就强于众人,其实与那张无忌也是相去无几,是以这时身中毒性也早于众人消了大半,遂一边为宋青书讲解,一边运使了起来。

“这是我峨嵋剑法中‘银烛秋光’一式,少侠瞧好了。”灭绝手持真武,剑尖歪斜,发力一震,长剑歪歪斜斜,自上而下,剑势捉摸不定,抖若风中残烛。

“好剑法!”宋青书称赞道,他故意将声音说的大了些,让附近峨嵋派的弟子听见,弟子们看见师傅正在练习剑法,也都逐渐围了上来。宋青书又连问了其他几招,灭绝见徒弟们都围了上来,大家称赞不止,心中更是起劲,也不再顾及,宋青书问甚么招她当即便为众人讲解。她峨嵋剑法颇有些独到之处,确实对宋青书的剑法理解也大有助益。

她这一路演完,宋青书想到正巧可说自己得了剑法,峨嵋派也算还报了此情,未料到灭绝演的兴起,将那三十六路金顶峨嵋剑一一讲解,还觉不过瘾,这时林边道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阵阵,众人回头望去,见是一个蒙古人身骑俊马奔来,他并无配重甲长兵,似是个探马或者信使之类的角色。

灭绝又想到那式“寒江独钓”,心说自己既无颜苟活,这些招式还需传下,今日就为门下众弟子们演来,众人能学多少便学多少吧。索性大喝一声:“可瞧清楚了!”

话音未落已是飞身上前,举起真武剑,高高跳起对着那骑兵便是一剑迎头劈下,峨嵋众人本就恨极了元廷,所以也是无人异议,大家都觉得再正常不过。

灭绝这一剑凌空而下,又有真武剑相助,威力巨大无比,她故意放慢了速度,好让众人瞧个清楚,虽是如此,那剑眨眼间便已劈至那骑兵脑门。可那骑兵居然双脚在马镫上一侧一抵,身子顺势一甩,飞离了马儿,在空中抽出腰间佩刀,但他反手拿刀,只来得及用刀背轻削反击。

宋青书远远看去,见他这一下也并非什么武学招式,只是骑术高超一些罢了。可那刀一抽出,不知为何他心中一阵不安,原来那正是杨琏真迦供桌上所摆的细红血刀,他当时虽已觉得这刀诡异,但那时情况紧急,自己也只当是些陈年古物,可此时看来,自己好像太过粗心了。

他二人还未落地,便已在空中拼了一式,那人用刀背削击灭绝左臂,灭绝剑势一改,果有后招,二人拼击一处,只击的火花四溅,这才先后落地。

宋青书大为震惊,未想到这世上神兵利器如此之多,虽然灭绝身受内伤,但这刀竟以刀背挡住了真武一击而全然无损,依旧是血光闪动,实在是极不可能之事。

灭绝心中亦是震惊不已,她虽然内力才复,只有平时十之七八的威力,但对付一个不会武之人显然是绰绰有余了。可这一式下来,虽感觉不到有什么内力击来,那人却堪堪防住了,要知道这“寒江独钓”一式的威力在她所学招式中是首屈一指,其中更另含一道内劲,便是内力与她差不多的高手,亦是需要全力抵挡才行。

灭绝不知真武剑锋利,宋青书不知“寒江独钓”变招之中的威力,但一招下来,二人却同时明白,这来人绝不简单。灭绝剑锋直指,抢步上前,那人亦是半步不退,也抽刀作剑,直刺上来,宋青书瞧那刀身,好似极为柔软,晃动个不停,也不知那刀尖到底能否刺伤人了。

二人武器又再交锋,两人尚未拼击一处,却都是手腕一翻,变了招来,峨嵋剑法本就是诡谲多奇,眼瞧着是直刺,剑中力道立即改为自下至上,斜斜刺上来。未知那软红血刀刀路更为奇特,刀身随着剑尖一转,好似变作一条细长红蛇般,身躯蜿蜒,而那刀尖却正如蛇头,劲力十足,正“咬”上来。

这刀尖所击角度极为诡异,用法也与普通刀法完全不同,原来这类细长缅刀脱胎自唐朝“唐刀”,以轻,软,薄为主要特点,施用起来与武当派之“绕指柔剑”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但因是刀,且无论是刀身,刀背,刀尖,刀颚,刀柄皆可伤人,所以变化也更为繁复,所出招式也大违中原武术之常理,角度更是刁钻难寻,一时间他二人都是越使越奇,所用招式已与中原武理中所讲八卦阴阳,天罡五行完全背道而驰,宋青书与峨嵋众人全是瞧的目瞪口呆,忘发一语,心说:原来这人并非不会武功,而是他所学的完完全全不是中原武术。

这二人正酣斗间,小昭与俞莲舟匆忙奔回,原来他二人与弟子们在镇上市集采买物资,无意间碰见了汝阳王府兵马,那赵敏与张无忌在少林寺一番纠缠,果然张无忌这个软骨头还是放虎归山,未动佳人分毫,可他们正巧挡在了众人南下的道路之上。好在汝阳王府的人此时并未察觉,空智大师已与众人商议,决定先西行躲避,再向少林而去,众人准备离开时,却找不见宋青书身影,大家一齐寻来,正巧见到了这一幕,都是震惊不已。宋青书却正关心战局,但瞧那二人招式都是又险又奇,难解难分,让他大有所悟,口中念念有词,在心中消化拆解二人的一招一式,只当众人休息完了要走,也并未太过注意,耳中还哪里听得到其他信息了,只让父亲与其他人先走,峨嵋派静玄等人也不愿抛下师傅,直言要替众人断后。

那昆仑何太冲夫妇见到一个追兵就如此了得,竟与那灭绝师太打的有来有回,自己身中毒性未消,既然峨嵋派要求断后,是真不敢再做停留,与崆峒派五老直拉着空智大师与宋远桥二人便要远去。小昭忧心宋青书,自然是要随他留下。

六派中他人远去后,那二人又斗了三四十招,不分胜负,但灭绝毕竟功力新复,难免有些力不从心。这刀本是暗红无光,突然刀身变得鲜红,血色大盛,那持刀人暴喝一声,招式也一变,衔刀在口,如狼奔扑而来,刀势不减,与真武击在一处,手脚并用围着灭绝奔行一周,猛地站起身来又空手与灭绝过了一招,再又不知何时右手抽出了口中刀来,一刀劈出,鲜血四溅,灭绝右手三指连着真武剑齐飞上天,峨嵋派人万万没想到灭绝会失招,惊叫道:“师傅!”

宋青书与众人抢上前去,峨嵋派弟子有的围着灭绝,有的取药包扎,有的去捡回断指,宋青书轻轻一跃正接住了真武剑,挥剑一甩挡住了那蒙古人。

他持剑而立,大声说到:“阁下好身手,报个姓名来吧。”

这人本衔着刀身,他先看见了宋青书,目中露出恨意,又左右看了一圈,望见小昭正在人群中瞧着他,不觉面色渐缓,这才抽下血刀,朗声道:“本人为乃蛮氏,脱因帖木儿!”

这时离得近了,宋青书才看出眼前这人正是引他上塔那蒙古汉子。心中想到:这人不过短短几天时间,武功就已如此大进,难不成真得了那妖僧真传?其实他不知,这人若不是被小昭迷得神魂颠倒,在塔上那时未及防备,当时必是一番恶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