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五年,我被当做祥瑞

《大唐:种田五年,我被当做祥瑞》

第221章分析和反思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房玄龄和王德听到李世民的命令,连忙拱手应诺。

共馨见状心中也万分焦急。

除了担心李恪之外,还担心她的弟弟。

“父皇,臣媳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见状看了一眼共馨。

随后点点头安慰道:“吴王妃不必太过紧张。”

“恪儿能以三千金吾卫大破吐谷浑主力。”

“区区蟊贼又岂是他的对手。”

“你先回府上等待消息吧!”

共馨拱手退出大殿。

在宫女的带领下快步向着宫外走去。

此刻崔豹正守在宫外等待共馨。

看到共馨出来。

崔豹连忙上前。

“王妃,情况如何?”

共馨给了崔豹一个眼神。

崔豹当即不再多言,翻身起上战马。

共馨也走上马车。

仆从们催动马匹拉着车厢返回王府。

共馨在路上便掀开车窗说道:“父皇对我所言的事情反应不太大。”

“在我看来,父皇始终是把此事当做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好了,先不说此事,方才房相汇报说王爷又遇到刺杀了!”

什么!?

崔豹闻言一愣,随后整个都显得异常焦虑。

王爷竟然遇到了行刺?

而我作为亲卫旅旅帅竟然在这种时刻没在王爷身旁护卫。

若是王爷被贼人伤到该怎么办?

想到此处,崔豹显得更加不安。

反倒是共馨出言安抚崔豹不要焦虑。

“崔旅帅,以王爷的才智,贼人伤不到王爷的。”

“况且王爷还有百名亲卫,以及两千余金吾卫护卫。”

崔豹闻言心绪稳定了一些。

共馨也轻轻叹了口气。

她现在也非常担心李恪和共仁的安危。

但是作为吴王妃,如今她不能慌。

一旦她都慌了,那王府就更别说了。

于是共馨思索起如何安抚王府仆从,稳定王府的人心。

崔豹则警惕地看着四周。

防止在王爷遭到行刺后,王妃也遭到行刺。

很快,崔豹护卫这共馨便来到了吴王府前。

入眼,他们便看到了数十个百姓笑嘻嘻地拿着金条从王府中走出。

崔豹第一反应以为是暴民趁乱劫掠王府。

共馨见状则更是眉头紧皱。

然而他们很快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恪奖励了当时勇敢反击的百姓们后,又亲自将他们送出王府。

共仁和亲卫们护在李恪身旁。

小心翼翼地保护这李恪。

在共馨和崔豹看到李恪的同时,李恪也发现了他们。

于是李恪脸上露出几分轻笑。

“我回来了!”

共馨见状冰冷神情有了变化。

随即共仁便从王府之中跑出。

“王爷,韩老五已经安排好了。”

“老管家说他是个猛将的料子,可惜市井气太...”

没等共仁把话说完,他便看到了从马车杀下来的共馨。

“阿姊!”

共仁终究是少年心性,虽然刚经历了一场恶战,但是很快便恢复了过来。

共馨看到共仁之后,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崔豹此刻快步上前,拱手对着李恪说道:“王爷,没想到竟然真有贼人敢在长安城中行刺!”

李恪看了一眼崔豹,笑了笑示意他不要多言。

之前自己计划的东西,大家最好都烂在肚子里。

崔豹自然看到了李恪的眼神。

于是不再多言,而是向李恪汇报起来共馨入宫一趟的情况。

“王爷,陛下他好像没有太把王妃汇报的情况当回事。”

“陛下依旧认为这不过是兄弟之间的冲突。”

“陛下看来,王爷让王妃入宫说明情况,也不过是去告状而已。”

李恪闻言皱着眉头没有多言。

这倒是自己失策了。

没想到李泰竟然这能把一场险些覆灭大军主力的失败,编织成兄弟失和爆发的冲突。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竟然相信了。

想到此处,李恪更加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李世民面前的话语权。

共馨此刻摸了摸共仁的脑袋后,也快步走到李恪身旁。

李恪知道她要告诉此番入宫的具体情况。

于是李恪和共馨先行进入王府,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了共仁和崔豹。

两人进入王府之后,直接来到李恪的书房。

“共馨,具体的情况如何?”

“我听崔豹说了大概。”

共馨闻言娥眉皱起。

“王爷,此番我入宫向陛下说明情况。”

“并没有让陛下特别在意。”

“陛下始终将事情当做是你和李泰之间的兄弟失和。”

“他虽然对李泰也是生气,但是那种生气是父亲对儿子不争气的失望。”

“而不是对李泰险些葬送大军主力的愤怒。”

“我猜是李泰的汇报影响了父皇的判断。”

“还有,那些出逃的陇右官员遭到关内道兵将们的屠戮。”

“此事被定性为了陇右官员弃城而逃,被关内道兵将误认为是贼人,”

“那些屠戮陇右官员的兵将被高举轻放,为首的将领被革去职务。剩下的兵将只是不痛不痒地罚俸半年。”

“那些被杀的陇右道官员也因为弃城而逃,反被朝廷降罪,牵连到了他们的家族。”

说道此处,共馨停顿了一下。

“王爷此番处于不利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黄水城之战王爷及时出现没让唐军再遭受损失。”

“这使得陛下对李泰的失败没有最直观的反馈。”

“若是大军主力被葬送,陛下定会拿李泰试问。”

“其二,王爷未能及时向长安汇报情况,在长安缺失有力的助臂。”

“王爷汇报情况,多半是先向李元帅汇报,然后再商议着向朝廷汇报。”

“李泰则是直接联系了长安的帮手,能够提前布局。”

“甚至这场刺杀,王爷心中也应该知道是谁在背后谋划的吧。”

李恪闻言看向共馨。

对于她分析的原因有反对也有赞同。

她说第一点原因,即便再来一次,自己都会选择出手保全唐军主力。

他不想自己彻底沦为政治动物。

为了到达目的不择手段。

至于第二点原因,这确实是自己的问题。

低估了李泰的手段,也高估了李世民的英明。

而且自己在长安城中没有在政治上有力的助臂。

秦琼、牛进达等人都是武勋。

对朝政的参与度其实并不算太高。

萧瑀如今又不在长安城中。

自己的暗子也因为自己的吩咐都没有第一时间暴露。

即便他们察觉出情况不对,也因为没有即时通信的手段。

根本无法第一时间向自己汇报情况。

而以如今信息传递手段,消息的传递势必缓慢且不具备时效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