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志

《天下风云志》

第十三章:殿试(求收藏,推荐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新书离不开书友的支持!求收藏,推荐票。)

是谁说科举其实是很公平的。

不拼爹,不拼户口,只拼文章。

只要你文章写得够精彩,让阅卷官读后脸腮发红,心跳加快,口水直流,赞不绝口,你就大功告成,准备回家摆酒庆祝就是。如果你文章,让阅卷官读后唉声叹气,头晕脑胀,腹痛胸闷,你基本上可以收拾行李回老家,三年后再来,这次就纯粹当来京城旅游观光。

张继在家乡襄阳,虽然说不上是人尽皆知,那也是相当的有知名度。很多具有赌彩精神的长安百姓,都买张继这次能金榜题名,并且押注不小。在唐国什么都可以用来赌博,赌科举、赌牌局、赌钓鱼、赌信鸽……

而结果呢,大爆冷门,张继竟然光荣落榜。

不会吧。张继竟然落榜了,让家乡父老乡亲有些失望,让爱慕的青梅王家小姐很失望!这玩笑开得有点冷。

唐朝科举,只看考卷,不看你平时的综合表现到底是什么。

张继你是襄阳有名的才子又如何?你赴京赶考,一篇漕弊时下论名动长安城又如何?你平时写的文章能刷爆读书人,举子圈又如何?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张正春中了红榜第十七名,杨瑞中了九十八名,前一百名是有机会入宫面圣参加殿试的新科进士的人,而吕星海家中豪富,本届会试也考中了进士,虽然成绩靠后,但是吕星海却是有机会补缺安排官职的。

张继知道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终究自己与他们不一样了,而张正春与杨瑞他们两个忙着准备殿试,熟读明经研题,吕星海忙于找关系花银子补官,加上考中以后,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上杆子攀关系为其庆祝,张继又故意躲避几人,虽然知道张继落榜了,一时之间也没有人顾得上他。

长安城破败的小酒馆里,每天多了一个思考人生,烂醉如泥的落魄书生。

日落日升,光阴流淌,花开花落,泼墨兰香。

八月初六,殿试如期举行。夜色浓如墨,漆黑一片,不见半点亮;街道寂静一片,微风轻吹,落雾可闻声,渐渐地,松江会馆的烛火燃起,亮起一抹昏黄色的光亮,“咯几”一声,松江会馆的大门打开,张正春与杨瑞肩挎书袋,手持八角灯笼走出会馆的大门,寂寂的街道传来一阵脚步声,敲碎了巷道的寂静。

此时刚过了五更天,外面的天还是黑的,月亮依旧在天边朦朦胧胧不舍离去。张正春和杨瑞在一片月色的照耀下,赶赴本次殿试的举行地——皇城含元殿。

昭文元年起始,烨文帝齐柯登基称帝以来,殿试的举行地点就一直是在皇城的含元殿举行,在烨文帝以前所有的帝王不管是举行大典还是策立太子皇后,都是在这个含元殿举行,包括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考试的考场也是在这个大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正春与杨瑞赶到皇城的时候,皇城宫门前已经是人头攒动了,一个个穿的干净整齐的殿试服在宫门前,兴奋的等待着踏进这个唐朝的最高政治中心舞台。

对于所有参加殿试的读书人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小步,却也是他们人生的一大步。

殿试考试只排名不刷人,这些人不管怎么考都能稳稳通过殿试,至少也是同进士出身,即便入不了翰林,至少也会被分发六部做个主事或外放到地方做个县官。不论何种情况,这一步迈出去,他们的人生便是普通人所仰望的巅峰,日后唐国的风起云涌皆会与其息息相伴,如何能不兴奋。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辞健笔皆若飞。

“益文兄,闵之,来来。过这边。”陈镇在人群中向着张正春招手,益文兄是张正春的字,而闵之则是杨瑞的字。

“陈镇贤弟。”

陈镇看到两人不由笑了,快步两步走了过去。向着两人拱手回应,然后融入了一群等待殿试的贡士中。

“咦。益文兄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如此憔悴,眼下发青也太明显了吧,你该不会昨夜辗转反思或是偷偷去牡丹楼夜会小桃红了吧?”陈镇在张正春到来后,只是看了张正春一眼,便被张正春的熊猫眼给惊呆了。

“益文兄淡定之人,不应如此啊?”杨瑞也是上下打量着张正春调笑道,满满的都是戏。

在陈镇和杨瑞的疑问下。本来对张正春到来还没怎么关注的众人,此刻也向张正春投来了关注的目光,然后在他们视线中张正春的形象便是这样的:

神色憔悴,无精打采,脸色暗淡无光,疲惫不堪,眼圈黑肿,双眼无神……

考场如战场,提笔如握枪,正是群雄逐鹿时,只有成败论英雄,那个还管过程是什么,脑子进水了才给你谈公平!

“昨夜一直在想张继怎么会落榜了!依照他的文采,这金銮殿上有他一席之地,这两天忙于殿试研题,一直也没有顾得上他。”张正春眼神明亮,嘴角噙着不解,向着陈镇拱手。

“益文兄啊,难道这你还看不出来嘛?肯定是他哪篇名动长安的时下论惹的祸呗!杀了多少人头,动了多少人的利益啊。”陈镇微微摇了摇手笑了笑,脸上却是一片成竹在胸的表情。

一副我这么小都明白,难道你不比我明白,少在这糊弄我了的表情。

就在众位同年感情依依相惜,眼看着就要熟了的时候,含元殿的宫门嘎吱一声,缓缓打开了。

长安皇城的宫门打开,殿试缓缓而来!

唐历,昭文十九年殿试,正式拉开了帷幕!

……

三声响鞭过后,丹凤门的宫门大开,小公公鱼贯而出,宣旨令在外等候的众位贡士入皇城。张正春等贡士在小公公的引导下列队,分为两排,既兴奋又紧张的鱼贯而入,大气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敢喘。

唐国皇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皇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丹凤门是唐国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其长度、质量、规格为唐国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

皇城宏大威严,张正春等百十名参加殿试的人员在小公公的引导下,通过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进入含元殿。龙尾道表面铺设有花砖。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走到宫墙耸立中的龙尾道的尽头,在通过一座宫门,就到了本次殿试的考场含元殿。

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形容了它的巍峨气势。

皇帝亲军甲胄齐全护卫在皇城各处要道,按照甲胄样式大约分为金吾卫、羽林卫、府军卫、虎贲卫,分散在皇城各处,护卫皇城宫禁安全。

进入皇城腹地后,小公公并没有将张正春等人直接带向殿试的考场含元殿,而是先将张正春等人带向了一个稍显低矮的宫殿,宫殿上落着一个牌匾,牌匾上三个金闪闪的大字,“沐斋殿”。

一开始张正春等人还在疑惑着小公公将众人领到这做什么,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了。

沐浴更衣!

这个大殿虽是低矮,但是足够大,里面一间间有好几处隔开的房间内,有着正荡漾着热气的浴桶,有帷帐遮盖,众位可以考生鱼贯而入沐浴更衣。

此番沐浴有两层用意,沐浴更衣以表示对皇上的敬意,也是古人对于礼敬于士的崇高涵义;另外就是。沐浴更衣还有科举考试搜检的意思,你赤条条的进入沐浴,小公公在外面搜检你的衣物及携带之物。违禁品一应暂留在这沐斋殿中,等你殿试结束后再奉还与你。

沐浴更衣后。张正春发现自己所携带的笔墨纸砚等皆被暂留在了殿内,至于一些急救药品或是人参切片等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或是体力的东西,因为不属于违禁品,属于可以携带范畴,被保留了下来,允许张正春等带着殿试。

很快,礼部、东阁学士府的官员便带着张正春,杨瑞等人列队整齐的随着宣旨的内卫进入含元殿。

含元殿内已经有不少官员在内了。身着绯色、青色、绿色的官袍,绣着飞禽走兽,带着朝珠,用审视后辈的目光审视着这四百觐见的贡士。

“臣等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注:本章宫殿格局参考西安大明宫的格局文献资料。)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