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门

《穿门》

作品相关之67对农村老年人不适当花钱现象的思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摘要:受长期封建迷信思想意识的影响,少部分农村老年人信鬼神,其钱财也不适当地用在了祭拜鬼神的活动中,不适当的花钱造成了铺张浪费,对其自身的健康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影响。在农村广泛宣传科学知识,开展唯物论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不适当花钱封建迷信浪费科学唯物论教育

笔者长期居住在农村小镇上,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的农村老年人,或在和他们的聊天闲谈中,或在到他们家做客串门中,或在参加他们举行的某种活动中,发现当今老人们的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前有了极大的提高,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与往日迥然不同,同时也发现少部分的老年人不适当花钱,透过这种表象我更洞察到潜藏在这些老年人骨髓里的东西。这种不适当花钱的现象在居住在小镇上、乡下各村、各自然村的少数老人们身上几乎天天上演着,这,不能不引起笔者及社会上有识之士的深深的忧虑。

一.不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人们通常会说,“每一元钱都有一元钱的价值”,“要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花在刀刃

上”。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对某件事的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却往往做不到。在以科学的眼光来看,有少数老人钱花得十分荒唐,一点价值也没有,但在这少数老人的眼中,却自认为这钱花得应该,花得值得,花得理所当然。

到目前为此,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相当部分人仍生活在农村及小镇上。近些年来,农村各地的群众在解决了温饱并逐步富裕起来后,有人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建立封建迷信组织的理事会,而众多的民间资金也就悄无声息地流向这些迷信组织,包括一些老年人捐出的钱。仅笔者居住的镇的中心街及街后就已建起七座庙,同样也成立了七个迷信组织的理事会。镇区内还建有六座教堂。这些还不包括下面各个村及自然村所建的寺庙或教堂。据统计,福清全市大大小小的庙及教堂有二千多座,当然,也成立了二千多个与之对应的民间组织机构。建寺庙、教堂要花钱,寺庙、教堂建好后年长日久的运作同样要花钱。这些钱大部分来自捐款。一座寺庙建成后,每年的春节、中秋节、九九重阳节或其他节日一般都要演上几场乃至十几、二十几场戏,某场戏的戏资由众人或某个个人出钱。演这些戏都有人烧香,都要把庙里的菩萨前的香炉或牌位敲锣打鼓请出来“看”戏,一句话,若不请菩萨“看”戏,这戏一场也没人演,这戏资一元钱也没人出。花三、四千元钱演一场戏,名义上请了虚拟中的菩萨“看”戏,实际上却让众多的群众免费看上了戏,无形中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让诸多草根戏班子的人生活有了出路。如果说捐钱演戏多少还物有所值,那多种多样其他的迷信活动一样地“烧钱”,更加地铺张浪费,其价值又何在呢?请道士做一场“谢天地”祭拜活动花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做一场招魂引鬼烧纸糊房屋的“功德”活动要花费大几千元至一万多元,还有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拜菩萨时的烧香、烧元宝纸,七月十五“鬼节”或办丧事时的大烧纸钱,“谢天地”祭拜时一箍少则几十元多则百多元的焰火的大量燃放,还有在各种迷信活动中大量燃放的大、小鞭炮,这些送往所谓的阴间的隐形的钱一年中不知要花掉多少,且这种活动每日、每月、每年都在上演着,尤以每年的秋、冬季为甚。而大量的烧香烧纸钱产生的烟雾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毒害了空气,对参与焚烧的人及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还有,烧纸钱、元宝纸留下的灰烬经常会随风飘入附近居民的住所,又黑又脏,让邻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一方面,少数老人参加迷信活动很舍得花钱,尽管平时小气得很,到了这种时候花钱却大手大脚,一点也不心疼;另一方面,个别老人对灾区群众、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捐助却显得很吝啬,像对地震灾区的捐赠迫于情势捐了一下,再沒有第二次。

二.这种现象的根源

为什么农村地区少部分的老年人宁愿捐钱盖一座寺庙,而不愿捐钱建一座学校呢?这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了几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封建的思想意识浸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但中国随即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地长期地真正存在发展过。新中国的建立使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但旧政权的彻底摧垮,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同步大提高。由于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太长了,其长期积淀形成的封建思想意识的土壤太深太厚了,不可能一夜之间彻底铲除。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宣扬科学文化,提倡唯物论辩证法,这在城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农村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比城市低得多,少部分人还是文盲,这些人从小到大耳闻目染的就是封建迷信的那一套,可以说封建迷信的思想意识已经浸入他们的骨髓中去,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血管中去,想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何其难也。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径济建设的高速増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早已被人们摒弃的封建迷信的糟粕又沉渣泛起,可见封建迷信那一套东西是何等地顽固,何等地不愿退出历史的舞台,总之,只要有一点适宜的气候条件,它都要顽强地从被掩埋的土壤中冒出来,它都要顽强地表现自己。这一点,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南方农村地区比我国北方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南方地区的经济相对于北方来得发达,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封建迷信氛围相对来得浓厚。经济较为发达地方的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较为频繁,一个项目能不能拿下来,拿下来了,资金要不要投放,投放进去了,是祸是福,是亏本还是赢利,这些,他心中没个底,一时拿捏不准,怎么办?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求神问卜,到菩萨跟前烧香求神灵保佑,或许愿,若赚了大钱如何答谢等等。一旦投资成功生意发达,赚了钱他自然不忘当初的许愿,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大操大办,答谢神灵,而神灵确实很灵也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并不认为生意上的成功是自己把握住了机遇,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而把功劳全都记在了虚无缥缈的神灵上,对神灵愈加顶礼膜拜。既然神灵助他一臂之力赚了钱,拿点钱回报神灵他认为是应该的。若是不回报神灵,他感觉那可是对神灵的莫大的不敬,是犯下了大恶不赦的罪行,是要受到惩罚的。发了财答谢神灵,平日里、过年节烧香拜菩萨,他念念不忘的就是求神灵保佑他平安,保佑他一家人平安,保佑他发财发财再发财。请注意,他念念有词的是保佑他平安,再大的范围也不过是他一家人或至亲平安,殊不知,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发生意外也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所使然,而他一再恳求保佑自己平安,希望自己能活一百岁以上,至于别人呢,他没想过。他还一再恳求发财,为了自己发财,他可以不择手段,说穿了,这是极端的自私自利,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封建思想意识在他的脑中继续作祟,他人的饥寒温饱,他人的商场失利,他没想过。这种心态,让人想起一则故事,古时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满月,众人来祝贺,有人说这孩子将来会读书,会当官,会发财,会长命百岁,引来主人及众人的一片感激声,有一人却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招致主人及众人的唾骂及殴打。其实,说孩子将来会死的人才是说出了真话,人哪能不死呢?只不过我们大都爱听好话、奉承话、恭维话,而对难以入耳的真话实在听不进去。时下某些人发了财大搞迷信活动,还有一种借机炫耀自己的意味,显示自己有钱,感觉自己脸上有光。

三.如何引导农村老年人合理花钱

不少农村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有病还舍不得花钱去看,搞迷信活动却慷慨花钱,如何

引导他们合理花钱呢?本文在分析了这种社会现象,剖析了这种现象的根源后,认为亟须采取一些对策。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大力宣传唯物论、辩证法,普及科学知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坚持宣传科学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迷信思想意识在农村仍然根深蒂固,尤其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仍然相当有市场。当然,要他们不信迷信相信科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奏效,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笔者认为:

1.正面的舆论宣传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一点也不能松懈。一个封建迷信意识再深的人,他每天打开报纸,翻看杂志,看电视,听广播,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科学知识,对他多少会有一点触动。农村中有一部分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的文盲,但他们经常看电视,看久了,多少会明白里头的意思,如央视的科技频道就是宣传科学知识的阵地。对这些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很重要。

2.学校是一个重要的阵地,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我们的教科书从科目设置到内容编排全都是讲科学知识,这样就使我们在同唯心论者争夺下一代的较量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尽管农村的孩子在家中也会受到讲迷信的家长的影响,但他在学校接受的是科学知识的教育,长大后他更有可能信科学而不信迷信。还有,农村的扫盲班讲授的内容也是以科学知识为主,可对进扫盲班的成年人进行破除迷信讲科学的教育。

3.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也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引导老年人参加老体协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多参加老年人的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少烧香拜菩萨;多点爱心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受灾群众,少搞封建迷信活动,不搞铺张浪费。

4.家庭也是一个不可小看的阵地。农村家庭中有文化的下一代在跟老年人交流中要多讲科学知识,对老年人搞封建迷信活动能劝阻的尽量劝阻,一时劝阻不了的,以后慢慢做其思想工作,使其少搞或不搞迷信活动。如发现老年人生病找神汉巫婆看,要及时劝阻,让其上医院,找医生看。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只要农村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有文化的年轻人一起行动起来,时时、处处、事事讲科学,把科学的氛围在农村鼓得浓浓的,引导农村老年人不再把钱投放在虚无缥缈的封建迷信活动中去,合理花钱,让每一元钱花得有价值。例如,前几年fq市的殡葬改革就取得了成功,以前土葬修坟墓,一台墓少则几千元钱,多则几万元钱,还要占用土地,改为火葬,节省土地又少花钱。那次宣传工作到位,让人们感受到了殡葬改革的好处。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宣传科学知识,年长日久,封建迷信那一套东西将会慢慢地从农村淡出,科学、文明的东西将会逐渐占领农村的阵地。

写于2009年11月下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