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商来尽挽歌

《夏去商来尽挽歌》

第48节真假世界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望着滚滚长江,大魏国的铁骑停在江边,大魏国年轻的皇帝隔江看着后汉的大军,眉头紧锁,眼中带着一丝茫然。

自从大汉王朝崩溃,各地群雄并立,为了抢夺城池,群雄间相互攻伐不断,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昔日强大富庶的帝国,如今已是满目疮痍。

年轻的大魏王,昔日便是冀州太守之子,在大汉陷入乱局之时,年少的魏王便整兵备战,积累粮草。在汉庭崩溃之际,年轻的魏王便开始东征西讨。凭借着严厉的律法,大魏国也很快地进入正轨,国力也越来越强,短短十余年时间,便一统了北方诸郡。

如今大魏国庙堂之上,能臣干吏云集,地方之上,凭借着严明的律法,自从大汉末年便动荡不安的北方也恢复了平静。官员依法治理,百姓尊法而生。虽说律法在执行之时,难免会出现教条僵硬,不通人情之处。然而乱世用重典,正是靠着严明的律法,向来民风彪悍的北方诸郡也安定下来。受到律法保护的百姓,也终于不再担心官员的剥削。而层层地监察制度,也让那些贪官污吏有所收敛,按大魏律法,贪腐的官吏要处监禁、流放、斩首、腰斩、凌迟等刑罚,连带着参与其中的家人也难逃律法的严惩。

大魏的军队,经过无数恶战,如今更是兵强马壮。大魏铁骑更是令九州大地闻风丧胆。大魏在一统北方诸郡后,便试图发起统一之战。大魏的铁骑即使在水网遍布的江南,依旧无可阻挡。

就在大魏节节取胜,眼看一统在望时,北方草原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却也在此时崛起,向着大魏发起袭扰。北方草原骑兵兵峰一度直逼大魏国都北平府,年轻的大魏皇帝,亲率文武百官站在城墙,与大魏将士一同抵御草原骑军。

大魏皇帝亲临,也让兵将士气大振,加之草原骑兵不善攻城做战,双方僵持月余,这些北方草原部落见无利可图,便收刮周边府县,扬长而去。

年轻的大魏皇帝愤怒地看向嚣张地草原骑军离去的身影,也在他心理下定决心,一统九州终归是华夏民族自身之事,而抵御外辱是每一个华夏之人的责任。

大魏皇帝下令将在江南征战的大军撤回,随着大魏军队的离开,风雨飘摇的江南诸郡也松了口气,开始收复失地。

大魏铁骑退回大魏境内,短暂修整了一年的时间,虽也偶有草原骑兵袭扰,终归北部边界也安定下来。

年轻的大魏皇帝等待着时机,接连两年的丰收,让大魏的府库充盈。大魏皇帝也将长剑挥向了草原部落。先解决草原之患,让自己在挥军南下时,再无后顾之忧。

大魏皇帝在开春时,亲率三十五万大军,四十万民夫浩荡地向着草原挺进。

大魏铁骑在草原上奔袭,分割着草原诸部。大魏步军稳扎稳打,缓缓推进,压缩着草原诸部的空间。

草原骑兵在与大魏铁骑的几次直接碰撞之中,皆以溃败告终。被围困的草原诸部,面对大魏军队无情地杀戮下,全无抵抗之力,纷纷放下武器,只希望大魏皇帝能留下他们一命。

草原部族的单于,面对大夏军队迅如奔雷的攻势下,慌忙地率领部众向着大漠深处逃去。

大魏皇帝在草原设立郡县,修筑城池要塞。大魏皇帝也开始清算草原诸部,那些负隅顽抗的部族,被大魏军队无情地血洗。

大魏皇帝在稳固草原形式后,休整两年的时间,再度亲率三十万大军,渡过茫茫沙海,在漠北之地,与大单于的主力一战。大魏铁骑扫荡漠北,歼灭大单于主力,踏平草原王帐。

刚刚崛起的草原部族,被大魏皇帝铁腕镇压,大魏北境的隐患也至此消失。

与草原诸部的大战,也让北魏国库空虚,兵疲民倦。

大魏皇帝不得不开始为时五年的休养生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