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丝路

《天朝丝路》

第43章首鼠两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首鼠两端”,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

《埤雅·释虫》中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故称“首鼠两端”,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迟疑不定或动摇不定。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能把负面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每一个领路人必须首先考虑的事情。

权衡利弊,勒姑比王爷毫不犹豫的说道:“到嘴的肥肉哪有放过的道理,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将这块肥肉吃到嘴,还不能咬了舌头。”

勒姑比王爷目光坚毅如铁话语掷地有声:“坚决促成这次交易,将来一定要保证我们遫濮部落的可战男儿人手一件铜铁兵器;粮食也要有充足的库存,保障人畜过冬;茶叶、麻布、其他用具都要尽可能满足部族的需求。”

迎着老巴郎们热切的目光,他们的头领在这样关键时刻从未让他们失望:“本王挂帅,亲自与陇西马帮商谈。

你们全体参与,迅速统计各个部落需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最多能拿出来参与交易的马匹、牛羊数量。

至于休屠王和右贤王那里,我们另想办法应付,但无论如何也要最大限度的拿到我们急需的东西。”

“王爷,人家不是说了‘只要马匹,其他一概免谈’吗?”

“笑话,只要是生意,就不能一切让南蛮子牵着鼻子走!他说他的,我谈我的,最后总有谈拢的时候。

这些恨不得把草原地皮都刮走,死命往钱眼里钻贪得无厌的家伙,只要有利可图,没什么是他们不想要的。”

兵器称斤、茶砖数块、粮食论驮;

马牛羊骆驼都按搭配均匀叁佰头匹的畜群计算,每个畜群只多不少,多出来的大多是老马老骆驼老骚胡(公羊),皆为添头白送。

这就是以物易物年代最流行大宗货物的交易方式,简约豪爽一目了然,当然其中不乏精通此道的经纪人逐一勘验落实,按质论价。

这年头远距离运送粮食,全靠骆驼马匹,标准驮垛四袋四百斤,马垛四袋三百斤,用可以调节大小的木架子装卸,十分便捷。

骆驼群在腾格里大漠,马群牛群大多在松西草原,至于皮货和最廉价的羊群,暂时还未纳入交易范畴。

以物易物最麻烦的就是先需要现场看货,于是乎,陇西马帮分为几个小组,由遫濮部落的头领陪同前往不同的地方验货。

骆老大与勒姑比王爷结伴而行,需要一天的路程前往松西草原,随行的还有赛伯乐马季和白毛风董平。

秋高气爽,董平和格桑花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野鸳鸯,在考察队伍的前后左右纵马飞翔,欢快的笑声撒满草原,到处荡漾着春天的气息,就连勒姑比王爷看着都双目迷离羡慕不已,由衷感叹道:年轻真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待性爱的观念也日新月异,尤其以传统儒家文化为正统的华夏文明更为讲究。

眼下别说随时随地坦诚率真的婚前性爱,就连对你情我愿的婚外情都充满非议……

无数向往自由的少男少女削尖了脑袋奔向国外,向往星辰大海,要不是突发疫情踩了一脚刹车,还不知国外的空气有多香。谁曾想去了就不是那么回事,沦为三等公民,就连非裔都高高在上,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是不是该醒醒了呀,呵呵!

不扯闲篇了,万一网警小哥看着酸爽小手一抖点击屏蔽岂不麻缠,哈哈!

依托祁连山的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最优质的牧场,广阔无垠的松西草原将丘陵间一块块高山草甸连接成一串璀璨的明珠。

洁白的羊群像云彩一样东一团西一团洒落山巅,肥硕的牦牛驻足好奇的张望不速之客,悠闲地骏马身披黑色的缎子甩着尾巴在河滩歇息,牧羊姑娘挥动牧鞭甩出一串悠扬婉转的花儿——

月亮上来亮上来,

哎,阿哥的白牡丹。

月亮的光气里,

想浪的阿哥们浪来!

…………

这是松山滩黑马圈河迷人的秋日风景,这里的马群由于遗传因素,绝大多数皮毛以黑色为主调。

十年的光景,马群中已经有不少二代三代汗血改马更加高大的剪影。

牧马人显然与赛伯乐认识,两人熊抱之后相互捶打对方的胸膛哈哈大笑,久别重逢当然有拉不完的家常。

赛伯乐马季哼唱着一种听起来让人舒心愉悦的古老歌谣,慢慢靠近马群,雄壮的头马挺身而出挡在面前,这家伙叽里咕噜与之交流,后来竟然拿出刷子贴心伺候这个傲娇的马王。

马王坦然接受了赛伯乐马季的觐见,打着响亮的喷嚏与之互动。

有了马王的认可,赛伯乐肆无忌惮的在马群中穿行听着牧马人的解说,许多好奇的小马驹纷纷上前用鼻孔在他身上试探,旋即又做出受惊的样子尥蹶子逃离;温顺的母马风轻云淡的抬眼观望,眨巴着眼睛无动于衷任其所为。

松山部族的头领龚锲告诉大伙,赛伯乐马季的先人是秦末年间天下大乱时,从陇西郡逃离流落到这里安家落户,祖传兽医绝学,最难得的是懂马语能与之交流,相比其他兽医的望闻切的盲诊多了一个‘问诊’,这高出的就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现在赛伯乐马季已经落叶归根返回陇西郡定居,但他的大部分族人依然留在松西草原是这里最高明最吃香的兽医。

龚锲头人举办了盛大的篝火晚会迎接远方来客,他代表部族给格桑花选中的恩客董平赐予最珍贵的礼物——狼牙,这可是草原上最高级别的礼遇,就连骆老大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

吸收优质的新鲜血液不断改良种群,这是游牧民族刻在骨子里的传统,这种最原始的习俗非常契合后世遗传学优胜劣汰的理念,无论人类和其他动植物,不断优化基因才能更加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世界。

岛国倭人勤奋好学,无疑是这方面的翘楚。

二十世纪上半叶入侵华夏大好河山的时候,自卑身高的倭国愚人天皇竟然脑洞大开,史无前例搞出了一个惊骇世人的‘人种改良’计划(详情可问度娘知乎查询),在东四省等地秘密建立许多‘村落’,专门从战俘营和劳工中挑选大批身体健康长相硬朗的帅哥,体检合格后送到秘密‘村落’,每人发一个来自岛国、自愿献身、经过严格调教、风情万种的妩媚小姐姐,组成一个家庭,每日好吃好喝供着,专业从事改良大业。

最严苛的一条硬指标就是:身高必须在一米七以上。

因为那时候岛国男子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五左右,一米七就是大个子,一米八堪称巨人,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矮的国家之一,你说天照大婶能不为此发愁焦虑?!

每个村落极具人性化管理,如果出现审美疲劳,帅哥们可以随时私底下协商调换配发的小媳妇,管理方概不过问,只要每个岛国妹子有人疼爱别闲着就行,一旦确诊怀孕便立马送回岛国就像国宝一样小心翼翼供养起来,换一批岛国妹子前来,继续为岛国崛起增砖添瓦。

差不多一百年光阴了,现如今岛国遇到一个鹤立鸡群的高个子,八不离谱就是得益于愚人天皇的‘人种改良计划’。

另据小道消息透露,这个计划现在依然在延续执行,岛国大使馆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同等条件下,优先批复身高达标的移民申请。

水字是不可能水字,网文的第一要素无非使起点的书友心情愉悦消遣而已,只要书友们喜欢,一切都不是问题,哈哈!

刚才说到骆老大一行到松西草原考察验货,夜宿松山部落参加大型篝火晚会,一夜宾主尽欢不提。

翠日一早西行,翻越乌鞘岭清砂岘前往西大滩牧场。

茂密的原始森林点缀星罗棋布的葳蕤草甸,每一条沟壑都泉水奔流小鸟欢唱,一处处逐水而居的帐篷就是牧民们的临时家园,常常三五家牧民相隔不远安营扎寨,在遇到狼群之类的灾害时好抱团抵御。

平常人家有七八口人,管理放牧两千多牛羊马匹,其中羊群占据一半,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口粮,辅助青稞炒面酥油茶便是他们四季生活的缩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秋天的草原就像十八~九岁风姿迷人的妹子,所有的畜群都膘肥体壮生机勃勃,正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龚锲头领带着他们走访了规模大一点的牧场,无一例外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唯有不同之处就是西大滩草原的马群几乎都以枣红色为主,神骏飘逸宛若天马下凡。

一路走马观花和观光旅游没啥区别,只是这年头到处都是秀美的原生态风光,人们最向往的还是较大点城镇的繁华,青楼酒肆赌坊更吸引游客。

花费七八天时间总算告一段落,回程时取道乌鞘岭北麓,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距离拔沙镇不远的大漠边缘遇到一股不长眼的马贼拦路打劫这个看似人数不多有油水的队伍,随行的一干闲的蛋疼护卫兴奋地大呼小叫,在巴虎的带领下风卷残云几乎团灭,就连白毛风董平都大显身手斩获不菲。

勒姑比王爷老当益壮,一把鬼头刀舞的虎虎生风,奋勇争先刀下无一合之敌;骆老大不甘人后,紧随王爷左右护卫,虽然颗粒无收,但王爷看他的眼神却变得与往常不同,多了一丝阿弥陀佛的味道。

与格桑花依依惜别,表面上董平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家伙就像耕地后的乏牛,懒洋洋对其他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即便是遭遇马贼生死搏杀也只不过是暂时转移了注意力,事后依然如故。

人老成精,勒姑比王爷看在眼里乐在心头,路途寂寞,与骆老大聊天的时候,不知不觉扯到了这个话题。

“骆掌柜,不知董平家中情况如何?”

“董府可是陇西郡的大家族,主要靠种地为生,兼营几家杂货铺饭庄,光阴过得挺不错。

董平祖父排行老三,主要打理家族生意。他父亲原来在军中做过教头,有一身好武艺,董平更是痴迷此道乐此不疲,不仅学到了父亲的全部本领,而且拜访了不少陇西郡的高手求教,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董平娶妻何氏,生有两男一女,未纳妾。”

“如此甚好!”

“王爷莫非想玉成此事,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按草原规矩办理,去陇西郡举办婚礼,婚后格桑花在这边定居,往来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陪嫁本王做主,两匹马,二十头牛,两百只羊。”

“王爷圣明,骆某先替我兄弟谢谢您。

按照我们汉地的习俗,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纳妾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您看董平那小子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魂早就让草原的格桑花勾走了,哪有不乐意的道理。

王爷,这事包在我身上,回到遫濮王廷我就安排人上门提亲。”

“哈哈,干脆人,没有弯弯绕,痛快!”

三言两语,两个家伙就替别人敲定了一桩婚姻,现代人看来总有些不可思议的味道,可在此时却再正常不过了,没啥大惊小怪。

遥远的天际拉起一道雾嶂,勒姑比王爷说明天要下雨了,不知雨后有没有彩虹。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