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13章齐悼公第2节计除国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于是,从此,田乞便不再来接国夏和高张了,上朝时也与鲍牧等群大夫站在一起。而国夏和高张听了田乞这一番话后,每当看到这些大夫,心里便起了一个结,然后无论是目光眼神都对他们冷淡了下来。

鲍牧等人也逐渐察觉到了,心想你们两位执政上卿托孤大臣,怎么貌似对我们有些意见?既然你们对我们无礼,那我们何必要讨好奉承你们?

就这样,双方开始有了敌意。但有敌意没有敌对行动还不够,田乞浇了一把油,他与鲍牧等人在一起时,便悄悄对大家讲:“知道不?国、高位大人自从立了国君后,总想独揽大权,所以他们驱逐了群公子,接下来便要对咱们动手了。”

大家一听便有些心慌:“真的吗?难怪最近他俩有些怪怪的,看我们都不顺眼的样子。田大夫,您还知道些什么?”

“不瞒大家,前段日子我是努力接近他们,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之所以欲对大家伙不利,就是认为一个国家权臣太多了定会出乱子,象我们这些人,祖上对国君对社稷都有一些功劳,因此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反正我提醒大家,不要轻易相信他们,大家应作好准备,平时要多加联络。一旦他们私下里传召我们,我们便不要上当,而是立即起兵攻打他们。”田乞对大家说。

国夏和高张觉得有些不对,他们商议了一下,准备亲口问问当时群大夫中有着一定声望的鲍牧。鲍牧听说国夏和高张派人来传召自己,顿时慌了,担心这一去便去了鬼门关,便匆匆去找田乞。

田乞也装作大惊,他对鲍牧说:“您还楞着做什么?如果您不想流亡的话,那便快号召大家起来反抗啊,我已经准备好了,就听您的号令了。”

鲍牧终于上当了,他立即派人通知东郭书等群大夫,然后与田乞一起,举兵向国夏、高张发动进攻。国夏、高张并非软类,见大家果然起兵攻打自己,他们当机立断,组织好家兵便涌向齐宫。

去齐宫干什么?因为国君在啊,只要自己掌握了国君,便可以定性为作乱者为叛国,这正是齐国历史上历次内政中,谁掌握了国君,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原因。

再加上朝中至少弦施、邴意兹等人都是深受齐景公信任,一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而晏圉的晏氏家族一直不会参与什么内斗,所以任凭作乱者怎么折腾,到时一个个收拾。

但国夏和高张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的支持者反应过来,田乞、鲍牧以及群大夫便顺利攻占了齐宫。原来,田氏数代苦心经营,一开始是为了自保,故广施恩惠于民众,也低调为人,广交人缘于大夫。

朝中大夫们基本谁都受过田氏家族的恩惠,此时听说国夏和高张要对田氏不利,纷纷站到了田乞、鲍牧的阵营。守卫齐宫的将领、卫兵都纷纷倒戈,国夏、高张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一切都是田乞的阴谋。

但一切都晚了,国夏、高张的国氏、高氏家族经历惠、灵、庄三代以后本就衰落得不行,仅仅靠齐景公时为了齐国公族牢牢把控朝政,才重新得到起用,所以虽然历史根基雄厚,但实力终归太弱。

而田乞则是在收获了民心、官心的基础上,再大造国、高两氏独揽朝政欲对众人不利的舆论,再加上齐景公废长立幼本就引起人们不满,所以尽管国夏、高张控制了国君,但这个国君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这场内乱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公元前489年6月,齐景公去世仅仅一年,其托孤大臣、上卿两氏国夏和高张便被完全击败,无奈之下,国夏逃亡去了莒国,高张逃亡去了鲁国。

而本无意内斗的晏婴之子晏圉,因为死命保卫国君安孺子,结果国君的卫队也被击败,无奈逃亡去了鲁国。可惜了一代名相晏婴,他呕心沥血一生,为齐国中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仅仅在他去世后11年,其家族便遭到沉重打击。

晏圉到了鲁国后,从此便淡出历史的视线,从此,曾经在晏弱、晏婴两代晏氏先祖努力下成为齐国一大名门望族的晏氏在齐国也就没落了。

但晏氏在中国历史上仍旧是名人辈出的,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一生一万多首词,其词作留下了大量名句,如《浣溪沙》中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令人拍案叫绝啊,又如“无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等等都是经典名句。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是一位词人,人称“二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