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13章齐悼公第3节弦章辞鱼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被迫在这场内斗中逃亡的还有弦施。弦施名不见经传,但他有一位足青史留名的父亲,弦章。弦章是与晏婴同时期的齐国大夫,他有一个特点:敢于直谏。

齐景公是一位特别喜欢喝酒的国君,有一次连续喝了七天七夜,史料记载:“景公喝酒,七天七夜不止。”弦章便进谏道:“主公,您已经连续喝酒七天七夜了,微臣强烈请求主公不要再喝了!如果还要喝的话,那就请赐微臣死吧。”

为酒而死谏,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少数的吧?齐景公非常不高兴,这不是逼自己吗?如果听从他的话,便是接受了臣子的威胁,不得已而罢酒。但如果不听他的话,象这样的忠臣,怎么可以因此而死呢?

齐景公召见晏子,将心中不快对晏子讲了,晏子听后哈哈大笑道:“臣真替弦章感到庆幸啊,因为他的国君是一位好国君,如果他的国君是象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那他真的已经被处死了。”

齐景公一楞,随即也哈哈大笑道:“寡人怎么可能让弦章去死呢?”然后,他便停止了继续喝酒。也正因为如此,齐景公对弦章刮目相看,而弦章见国君能够虚心纳谏,因此更是忠君爱国。

当然,这则故事虽然突出了弦章敢于直谏,但同时也说明了晏子的智慧,同样是劝国君不要喝酒,晏子的话让齐景公听了是每个毛孔都在欢笑,而弦章的话则让齐景公听了感到受到了胁迫。

所以,劝谏是一门艺术,有时我们对领导的一些决定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领导不听,更可能会让领导对自己心生不满,从而导致哪怕你才高八斗也难以施展才华,从此郁郁寡欢,甚至自己对领导也心生不满,牢骚满腹,最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晏子去世后,齐景公身边敢于向他直谏的大臣越来越少,尤其是随着齐国中兴,齐景公的威望也达到了顶点,更没有人敢当面指责他了。有一次,齐景公设宴请几位大臣吃饭,宴会上安排了一项活动,即射箭。

齐景公拿起弓来便射了一箭,正中靶心,众人大声喝彩。齐景公很高兴,他再射了一箭,这次未中靶心,他正自感有些遗憾,结果众人又是一片叫好。齐景公有点脸红,再射了一箭,结果这一箭是大失水准,居然脱靶了。齐景公正难堪着呢,但众人却又是大声叫好。

这下齐景公真的不高兴了,明明不值得喝彩,但臣子们却无论自己射得是好还是不好,就一个叫好的声音。离开了晏子,齐景公耳根是清静了,但他很清楚,没人敢于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了。心中不快,齐景公想起了已经年迈的弦章,便召他进宫。

齐景公对弦章说:“大夫啊,晏子离世多年了,现在寡人听不到臣子对寡人的批评了。象今天,寡人射箭,无论是否中靶,大家都众口一词赞美,这反而令寡人不高兴啊。”

弦章道:“主公,您的臣子们素质有高低,能力有强弱,就象这些只知道赞美您的人,自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的缺点;自身勇气不足,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这便请主公您更要注意的是自己了,臣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来给他吃。像尺蠖(一种昆虫),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所以作为国君,自身要行得正坐得端,这样才能防止有人阿谀奉承啊。”

齐景公大赞道:“听大夫一席话,令寡人感觉大夫之德可配国君,而寡人只配做个臣子啊。感谢大夫教诲,希望以后还请大夫多多批评寡人。”

此时,正好有东海之滨的官吏进贡了很多鲜鱼给齐景公,齐景公命人背着弦章将其中五十车鲜鱼赏赐给他。弦章告辞回家,发现自家门口前面排了数十车满载鲜鱼的大车,将整条街道都堵塞了。

问明了情由后,弦章对齐景公侍臣道:“以前,对国君阿谀奉承的人,都想着得到国君的赏赐,比如这些鱼。想想晏子吧,他总是规劝国君改过自新,却总是拒赏,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今天,大臣们为了求得国君赏赐而阿谀奉承,国君箭射到靶子外面却仍众口一词地加以赞美,我我对国君的批评劝谏尚未被人所知,也未为人所效仿,却要接受赏赐,这是不向晏子学习而是纵容了小人们的阿谀奉承之举啊。如果我收了,岂不是也成了卑鄙小人了?”

就这样,弦章坚决推辞,令人将鱼送往宫中。

齐景公知道后大为感慨道:“大家都争着抢着希望得到这些赏赐,唯弦章不争不抢,不在乎这些,真乃贤臣也!”从此他对弦章更加器重。

这个故事,便是著名的“弦章辞鱼”典故,想想古人,当今社会,不知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不争不抢?连貌似应该得到的利益都要辞让,象晏子、弦章这样的人,还有可能会因此而贪污受贿吗?所以,弦章辞鱼,被视为不争不抢、廉洁自律的典范,值得现代的人们深思!

弦章去世后,其子弦施继承了家业,成为弦氏掌门人,可惜就在这次内乱中,弦施和晏圉一样,因为是忠君派,结果也被迫流亡,又一大家族被田乞的干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