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一座兵工厂

《大秦:开局一座兵工厂》

第87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按照常理,苏启的卫队的战斗力远远超过这群流民。

这群流民能有什么战斗力,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他们就像一群日薄西山的老朽,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彻底倒塌,没有一点反抗的机会和可能。

所有人都怀抱着这样的想法,所以对这群流民的态度和攻击也就十分随意,甚至是大意。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甲士们拔出长剑,无情地朝着流民身上砍去,就像砍在豆腐块上。

如果不是距离太近,无法将剑阵摆开,他们或许会采取更加方便的屠杀方式。

不过,随着杀戮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事情好像迸发出了不一样的苗头。

前方的老弱病残渐渐地倒在血泊当中……

但这群流民身后,居然有许多壮汉,拿着兵器冷眼笑着。

领头的兵士长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头,于是紧急叫停了手下,然后命人前去禀报苏启。

“丞相,有蹊跷。”被围在铁甲护卫中间的除了苏启的轺车,还有那一位右司监。

“怎么了?”苏启这时才探头出来,都已经发生出这样的事情了,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更加蹊跷呢?

“丞相请看!”他指着远处那些纹丝不动的身强力壮的流民,疑惑地看着。

“居然有这样的事?”苏启也疑惑不解。

紧接着,刚刚被命令过来禀报的军士才急匆匆地过来。

“丞相,有埋伏!”他语气有些焦急,仿佛如临大敌。

“究竟发生了什么?”苏启质问道。

今天发生的事情太过蹊跷,让他如梦似幻,极其恼火,这感觉就像一个人在黑夜中穿行森林,听见人的声音却不敢出声。

……

那军士刚想说话,前方就传来了迅猛的金属撞击声,接着就发出了各种嚎叫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像是在变换阵型。

苏启抬头望过去,只见最里面的流民忽然就像换了一副面孔,露出令人害怕的表情,手中还拿着兵器。

燕军将这些恶徒的细软保护壳被杀穿之后,已经完完全全的大意了,又正好遇到了他们的暴力抵抗,顿时慌乱了手脚。

于是屠杀者变成了被屠杀者,角色完全互换了。

“不好,快去!”苏启急忙喊道身旁的右司监。

他是一名克隆人,还跟着卢安与崔阳在战场上历练过,有指挥军队的经验。

苏启让他过去指挥,无疑对眼前的场景有了新的判断,这或许不是来扰乱他的,而是来刺杀他的。

右司监听了之后,立马纵马而去,重新调整军队布防,组织防抗。

苏启却陷入了沉思。

究竟是谁想要他的性命?

不可能是赵王。

在这种时刻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刺杀同盟者,而且他也没有精力来组织这种事情。

那会不会是赵国的臣子们呢?

也不太可能,赵国的大将军和丞相都在联军之中,赵王的身旁;而赵国宗室跟他无冤无仇,也没有利益冲突,也不可能。

至于其他势力,跟他根本没有往来,更提不上深仇大恨,所以也不可能。

那刘邦呢?

苏启摇了摇头,一想到刘邦,浮现在苏启脑海之中的就是一副奸诈的心思,和憨厚的外貌。

这样的人不是省油的灯,绝对不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自己遇刺身亡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五千人马根本不足以引起他的兴趣。

听说他在丰邑和小沛招兵买马,军队人数已经接近两万人,还是还得起区区五千人的。

那就是燕国内部的人了。

苏启面部忽然狰狞起来,没想到这么久了他们还是野心不死。

“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死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苏启暗自思忖。

这就是人心的丑恶吗?

仅仅是以为看不过眼,还是说有什么切身的利益?

苏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暗自摇头,心想着回到蓟城后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丞相,大事不好,镇子上有埋伏!”正当苏启以为眼前的闹剧就快要结束时,外面忽然传来兵士的呼喊声。

要知道,围在苏启轺车周围的都是燕军之中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不一定是克隆人,但一定是本领高强、对苏启忠心耿耿的人。

不管这喊叫声是来自他们,还是来自其他兵士,都让苏启心中十分震惊。

“有埋伏?十分埋伏?”苏启掀开车帘。

只见不远处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了许多装备精良的士卒。

虽然他们全身黑甲,像是秦军的装扮,打的也是秦军的旗号,可是苏启是绝对不会蠢成这样,会真的以为这就是秦军。

“不好,他们有多少人?”苏启惊呼,朝着外面的护卫问道。

“看不清楚,但肯定不会比我们的人少,至少多出了一倍!”

苏启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心已经凉了半截,他们的装备精良,看样子战斗力也不会弱,看来有**烦了。

“掩护撤退!来人!给我备马!”

虽然苏启的心已经有些乱了,但依据这些日子行军打仗的经验,这个时候就应该骑上战马,随时准备跑路了。

不一会儿,就有人将上等的战马牵过来,这是一匹燕山马场刚不久才进献的好马,性格温顺,但跑得极快,很适合当战马。

苏启刚刚骑上它的时候,就感觉这匹马与众不同,果不其然,才短短几天,苏启就彻底掌握了它的性格,骑起来得心应手。

苏启二话不说,骑上战马,一群骑士就靠拢了过来,虽说他行军打仗了几个月,但就是没有养成随时穿铠甲的好习惯,以为铠甲实在是太麻烦了,又重又硬,很不舒服,所以除非要亲自上战场,不然他是不会穿铠甲的。

所以此时的苏启,就像是一颗鸡蛋一样,任谁轻轻碰一下,都会立马裂开。

“前军掩护,协助丞相突围!”一旁的军士长大吼一声,随即护送着苏启逃离战场。

远处的“秦军”见状,哪里肯放苏启独自离开,他可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于是几乎所有的“秦军”都发疯似地往苏启逃离的地方杀去。

可要想突破训练有素,又有大部分克隆人的燕军,是何等的困难。

再加上有了监察司右司监那天赋般的指挥能力,一时间这群“秦军”居然陷入了反包围。

“可恶,不能让他就这么跑了!”此次失手进入了燕国境内,就再难有机会了!”

“杀!”

已然顺利跑出重围的苏启顿时松了一口气,回头看着空谷中的闹剧,不由得一阵疑惑。

如果真的想至他于死地,这种强度未免也太不入眼了吧!

“传令,让后面的让人快速突围,不要恋战,不要纠缠!我们先走!”

“诺!”

苏启又吩咐了几句话,便和身边的几十余骑飞速北上了。

一路上苏启依旧并不张扬,甚至已经达到了低调的地步,路过的郡县,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伙人的身份。

于是,在明面上不免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苏启部在峡谷遇袭之后,苏启就下落不明了。

其实后方的部队突出包围之后,就一直按照原定计划行军,替苏启遮挡明枪暗箭。

而苏启则走到小路,只是依旧和大部队有来往。

一路上总体十分顺利,除了遇到一些难民,有些警惕之外,几乎没有遇到大问题。

“这一路都是燕国境内,看来他们将燕国治理得很好,几乎不像年初那样盗贼横行了!”

苏启欣慰地说道。

只是至今燕国境内还有流民,让他有些担忧,也有些着急。

难道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没有成效吗?

或者是执行力度不够?

回去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

几天后,在涿县外,苏启与大部队汇合,并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在城外休整了一天。在此期间,涿县令几次派人前来询问,是否要在城中准备什么,都遭到了苏启否定的答复,他只说,一切如常,不要有什么特殊安排。

苏启想的是,明天进城,只需看看涿县的学宫进展如何,然后立即启程前往蓟城,不能再拖了。

第二日,离开众人视线数日之久的苏启,终于出现在了涿县父老的眼中。

苏启到达城门时,涿县令率领涿县全部官员,附带着城中豪杰父老,一起迎接苏启。

说来实在惭愧,涿县区区一个县,根本没有那么多官员,大户也不多,迎接典礼显得十分简陋,甚至是寒酸。

不过苏启毫不在意,他不是注重这些形式的人,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威严,就可以了。

对于弱的统治者,仪式和典礼不失为一种维护权威和合法性的好办法,但时日长久之后,难免会产生依赖,甚至要依赖某些与仪式、典礼挂钩的人,得不偿失。

所以苏启要做一个强的统治者,维持权威全靠个人能力和魅力,这样才能长久!

只是现在他太弱小,达不到那种境界。

这种弱小并不是实力上的弱小,而是经历上的弱小,虽说呀他有一大群克隆人对他忠心耿耿,在燕国,甚至是放眼全天下,都没有人能够以实力的角度出发,和他掰扯掰扯。

但他所欠缺的,确实对于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年纪,和能力。

说实话,以他现在这种能力,根本不足以亲自统治一个国家,甚至连治理一个小县城都不行。

他现在的治理模式,都是依靠武力征服有才能的人,让他们替自己干活。

这就造成一种局面,管理层认为老板是草包,只不过是钱多而已,就会从心底里看不起这位老板。而且,这位老板的年纪还太小。

人都有一种特性,就是会潜意识里看不起年纪小的,苏启深有体会,以前他读高三的时候,就有些瞧不起刚刚进入学校的高一的,如果这些高一的居然胆敢坐在他的头上,不管他们有多么谦虚,都会引起苏启的反感。

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却没有任何办法,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吧!

但只有一种办法能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就是这位年纪小的拥有惊为天人的才能,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试想,如果一个高一的学生参加高考就考了满分,不管他有多么嚣张跋扈,都是有人为他辩解的,甚至所有人都会产生一种羡慕感。

苏启将这种现象称为打不过就加入原理,当对方实力远大于自己时,人们往往不会感到冒犯,真正让人会心里不爽的是,他只比我好一点。

虽然才能在官场上的决定性强度要小于年纪和阅历的,但那是普通人的仕途,苏启与他们不一样,他某种意义上算是开国元首,手里握着所有的军队,这样的人如果有才能,就足以征服任何人。

但问题就在于,苏启并没有显现出任何才能,官制改革和军队改革的成效周期太长,好处不明显,根本不足以让人觉得他很厉害。

这样就让大部分人有一种错觉,他们会觉得苏启德不配位。

处处针对苏启也就有了原委了。

只是他们在被自己的优越感麻痹的同时,也忘记了苏启手握生杀大权,拥有军队。

苏启并不喜欢用武力胁迫别人,所以他没有像历史上董卓那样,让自己的西凉兵在街市上横行无阻,不时还要乱杀一些达官显贵,以求威慑。

对比这一点,苏启不免显得软弱,所以让某些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苏启就是一个普通的丞相。

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他们没有学到任何教训。前有何、陈二人的血泪教训,现在居然还有人敢乱搞,简直不可原谅。

苏启站在涿县的城门前,思绪翻涌不止,纹丝不动,让迎接他的官员们心中不停的打鼓。

没想到经过战阵的历练,这位丞相居然有了这样的定力和城府。

涿县令是一个聪明人,他能看清楚局势,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他还是觉得除了苏启再也没有人可以拯救燕国了。

所以他心底里已经暗自下定决心,以后在官场上,为苏启马首是瞻。

摆在眼前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决定是明智的,苏启前途不可限量,以后决定不会止步于小小的燕国丞相。

气氛有些紧张,苏启笑了笑,说了几句缓和气氛的话,然后一一像前来迎接的官员和豪杰们问好。

流程走完之后,苏启对着涿县令问道:“学宫之事,办得如何了?”

县令答道:“丞相,已经准备妥当,征召了六千民夫,正在夜以继日地修建,年底就能竣工了。”

他好像又想起了什么,接着说道:“从民间收集来的书也整理得差不多了,下官将涿县以前的库房整理出来,专门用于藏书?”

“哦?是吗?一共有多少卷?”苏启随口问道。

没想到县令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六卷,其中大多数诸子百家的著作,还有一些是先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史书等等,凡是能找到的书籍,下官都收来了。”

“居然有这么多?你小小的涿县放得下吗?”苏启吃了一惊。

这个时代的书都是以逐渐的形式保存的,一卷就是一个竹简,虽然写不了多少字,但古人惜字如金,能留下来的都是保质保量的存在。

“下官征用了许多民房,又在西城搭建了许多棚子,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这些书中,有许多是重复的,下官人手不够,整理不过来。”

苏启深吸了一口气,这可是华夏文明至今为止全部的精华所在,马虎不得。

他又想起了著名的永乐大典,不由得心头一震,当下立即决定,要编撰出一部永乐大典一样的书。

于是苏启对着县令说道:“这些书一定要好好保存,不能有半点马虎,也要好好整理,分门别类地编排好,我在涿县大营给你调六千兵马过来协助你,回到蓟城后,再让尚书令给你派些校书的过来。”

县令闻言大喜,急忙连连道谢。

“还有,你县里面公务产生,就暂时卸掉县令之职,改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挂礼部尚书衔。从今天起,专门负责这件事。”

苏启庄严的声音还在县令的脑海之中围绕,他的官职就连升了好几级。

“多谢丞相!?”此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连连感谢,“不知国家图书馆是……”

苏启答道:“学宫建成之后,赐名为图书馆,专门负责管理书籍。你就是国家图书馆第一任馆长了!”

县令听了,又是磕头谢恩。相比于做官,他更喜欢读书,苏启给他这样的官职,正中下怀,让他这么能不高兴?

“好了,带我过去看看藏书吧,房屋要注意防火,书籍都易燃。”

“是是是,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图书馆的建址在涿县正中央,离县衙不远,是一块面积十分巨大的空地,若是按照设想建成,别说十几万卷藏书,就是几百万卷藏书也装得下。

只不过到时候图书馆又要养许多工作人员,朝廷又要多一笔花销。

封建农耕时代不必资本主义工业时代,财政收入极其微薄,往往全部来自于农业税收,只有极少数来自于商业,当然这也与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有关。

说起重农抑商,在比较封闭的国家环境之中,是一项不得不执行的策略。

因为国家较为封闭,那么粮食就只能来自于国内的收成,如此的话,在短期内,国内的粮食总量不变,就难以支撑巨大的商业活动,再者,如果经商能够赚钱,大部分人就会跑去经商,导致农民减少,农作物减产,到时候就全国就只能等全部饿死。

没有人会指望着北方的匈奴、胡人或者高句丽来接济的,他们自己都朝不保夕,靠着南下掠夺过活。

所以,想要破局,无外乎两种方法,第一,增大粮食产量,有两种方法,开荒或者优化农作物,两件事都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到成效的,只能慢慢做;第二就是与外界通商,不过现在世界还处于文明的早期。

所谓轴心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东西方各有一个大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还未衰落,东方的大秦帝国虽然已经消亡,但组成它的主体名族并没有在动乱之中消亡,反激发出了一种新的民族主义心理。

东方的老大帝国建立,就要靠刘邦、项羽、或者苏启了。

但无论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这件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这些事情都要开始抓一抓了,不能什么都等到万事俱备了在着手,回到蓟城之后,就必须准备。

在建筑工地和藏书地点转了一圈之后了苏启决定往涿县大营去看看,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了。

涿县大营是苏启的大本营,一号核心基地就在此处,这里也是克隆人的基地。

阔别已久,苏启在此来到这里,居然没有一点熟悉的感觉,因为这里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座森严的堡垒,城墙高筑,周围几里地都变成了军事工事,横沟纵渠,让人只觉得庄严肃穆,里面也大为改观,几乎处处土地都被夯实,铺上了一层鹅卵石,景观美化也做得很好,让人感觉十分美好。

这里外面很是森严,但内里却让人感到柔和,让苏启回乡起了以前去参观的一所大学校园的风光。

显然,这是克隆人们设计的结果,他们都是未来科技的产物,对于现代建筑和现代景观审美显然更加熟悉,也更加偏向于这种风格。

现在苏启掌握的克隆人已经大概有十万人了,其中一半在军队之中担当干部,另一半,一小部分组成了监察司,另外的都在社会上历练,准备混入燕国统治机构的上上下下,然后以一种无形的力量配合苏启进行各种变法。

显然现在燕国的变法还不彻底,根本没有改变社会政府的性质。

他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消防十九世纪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折腾使劲地折腾!闹他个天翻地覆,反正随着克隆人的加入,他的各种政策会推行地愈来愈快。

他要摆脱对贵族的依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