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百年之祸

《消除百年之祸》

第一百二十三章 整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船队能够顺利通航,就是因为有无数的人在前面保驾护航。老百姓自愿出来帮忙,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幸福的生活,都是太子殿下给的,做人要感恩。

“三位杨先生,日子还可以吧!”蓝闹邀请内阁三杨,前来谈话。

“走水路,比旱路要轻松多了!”

“是呀!上次走旱路,我的骨头都快散架了!”

“疏通运河的代价是高,回报也高,这个银子出得值!”

“我有事情跟你们商量!”蓝闹邀请他们过来,不是聊天的,而是有大事情。

“太子殿下有什么计划?”杨士奇首先开口。

“我派郑和下南洋,他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拿下了一块非常庞大的良田,可惜没有人去种。同时,我也派了一支部队去了日本,在未来几个月时间内,能够弄到不小的人口。只是这些人口怎么处理,让他们安安稳稳地去给我种田呢?”蓝闹虽然将日本人定为上中下等人,只是没有实际的办法控制他们。

“太子殿下,想人一个人背井离乡不容易。更何况是大量的人口一起转移,那就更不容易了。太子殿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日本人去南洋种田呢?”杨士奇继续问道。

“我还是太师的时候,就开始布局日本。原先日本的粮食还能够自给自足,自从沈万三开始布局后,他们的粮食每年递减,三分之二的良田都该种成桑树了。现在,沈万三贩卖的顶级丝绸几乎都是出自日本。今年十月分,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日本将会发生大面积的灾荒。到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待在日本最后活活饿死,二是跟我走,还有一条活路。”掠夺人口,还没有什么方法比使用饥饿更有效。

蓝闹说完后,三位齐齐地盯着蓝闹看,不出声。

“我还给部队下达了命令,在饥荒的时候,部队里的男子,可以利用手中的粮食,娶回日本女人。反正他们都是单身汉,娶妻生子那是必然的事情。有好事,也先轮他们!”

“这个注意错!”杨荣忍不住叫好。

“我将日本人分为上中下三等人,嫁过来的女人自己,直接列为上等人。这些女人的亲戚,列为中等人,还有自愿卖身换一口吃的人,为下等人。上中下三等人,到了南洋之后,怎么管理对待,这就是我今天邀请你们前来目的。”蓝闹将问题托出,让三位先生一起商量。

“太子殿下,对他们可以实行保甲制。”杨溥首先提出意见。

“对,就是保甲制。”杨荣也赞同。

“说具体点。”蓝闹知道保甲制,只是对他们怎么实施。

“首先,从一个人出发,那就是部队里的一个士兵。他娶了一个日本女人,然后由女方的亲戚组成一个新家庭,并且有士兵当家长。上中下三等人,我们对他们实行的税收不一样,上等人税率最低,下等人税率最高。他们犯错将会降级,立功的人会升级。”杨士奇提出自己的建议。

“我想应该这样,在南洋的良田,都记在士兵的名下,由女方的亲戚来耕种。朝廷收取一部分税,剩下的就是他们的。再者,士兵有部队约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着,多余的粮食还是回到朝廷手中。”杨荣补充了一点。

“最底层的老百姓都一样,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会安分守己。遇到灾荒,然后连年战争,他们对家乡绝对没有任何的眷恋之情。所以让他们背井离乡,难度不大。倘若将这些人完全汉化,那么管理起来不难。只是在汉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书生去参与,现在已经将琉球的书生抽调去南洋了,接下来就让那些书生去教化日本老百姓,让他们习得真正的汉族文化。”蓝闹听从他们三个人建议,感觉事情并不复杂,跟自己的计划没有什么出入,最核心的问题依旧是汉化的过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老百姓的本质都一样!”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人口的事情就这样,再跟你们谈谈银子的事情。你们内阁建立的第二国库,一部分由户部提供,以5%计算,每年有三百万两。同时日本的银矿将每年提供三百万两,这样每年就有六百万两的收入。另外我给第二国库找了一个赚钱的行当,那就是酒税。我将开放私人酿酒,但是不允许私人随意卖酒。想要卖酒必须获得许可证,这张证件由内阁发行。”蓝闹非常放心许可证的发行,因为拿走许可证最多的人就是沈万三,只是不过是蓝闹见将钱一个口袋放到另外一个口袋而已。

“我明白了,这的确是一个赚钱的行当。”杨荣对钱敏感,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第二国库的银子使用,由我决断,脱离朝廷体系。”

“是!”

“是!”

“是!”

三位人精非常明白,这句话才是重点,所以他们不加思考地回答。

“自我太师起,就一直给官员提高俸禄,可惜贪污之人,一直在贪,从未停过手。年前我已经下发过指令,效果甚微。由你们北平内阁,同上海内阁,一共六人商量,组建一支调查组,开始对京官和地方官进行调查,查处那些贪污的官员,还有当地恶霸,我要进行一次整顿。九月初一,上朝时在上海奉天殿我将宣布此事。调查小组人员,你们在这之前组织好。”蓝闹根本就不是商量,而是直接下令。

“遵旨!”

“人口税和盐税都取消了,老百姓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蓝闹话音落下,三位相互对视,表情已经出卖了他们的想法,有话说却有不知道怎么开口,有所顾虑。

“不用担心,这里不是奉天阁,我们的谈话没人做记录。再说那些御史言官们远在上海,今天我们有什么谈什么,谈的下的就做数,谈不下的就当作没说过,你们一样,我也一样。”蓝闹对言官们很宽松,就算他们说的乱七八糟的也不会惩罚,就是要让言路畅通。

“我先来吧!内阁收到各地方官上奏的事情,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坊的存在越来越多了,需求的工人也大幅度提升。一家四口,两个劳动力,累死累活也就够种几亩地而已,换算成银子的话,还不如出去打工赚得多。”杨士奇开口说到。

“这是好事,至少那些人不用担心没吃的。”蓝闹早就知道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问题的存在,那就是后世的农民工。

“对呀,我们一直纠缠种地的事情,却不知道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杨荣补充到。

“这不行,如果老百姓都去打工了,那田地谁种。如果,没人种地了,那粮食危机就来了。”杨溥提出不同意的意见。

“杨士奇说的事情,是有地区限制的,恐怕只会出现在作坊比较发达,而是在丘陵山地为主的江浙一带吧!”

“是啊!江浙地区的老百姓开始不愿意种地了,他们外出打工,将田地无偿地给别人甚至愿意倒贴一部分。”杨溥说出让其担心的问题。

“人往分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愿意种地的人,可以将田地无偿地还给朝廷,免收土地税。对反还田地者,给予一张人口迁移凭证,也就是说他可以去别的地方生活。”蓝闹对这些早有对策了,照抄后世的就成了。

“这?”

他们三人又相互对视,就这么简单?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道理是没错的,但是我们要与时俱进。三位先生读了一辈子的圣人书,却从来没有一位圣人告诉你,做生意可以民富国强。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后,却不知道商可以创造最大的价值。洪武帝发明大明宝钞,却玩砸了。而一张银票却能价值千两白银,这是为何呢?”蓝闹想一点一点将将他们圣人书轻视商业的观念改过来,他们理解商业的重要性。

“有些人借钱容易,有些人借钱困难,在于他的信用基础。一张白纸银票,至于能等价于千两白银,那是因为拿着这张白纸,随时随地都可以兑换来千两白银作为保证。对商贾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白银,而是货物。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能够让他们,顺利地换成需要的货物,就是一块石头,也无所谓。”杨荣开口回答蓝闹的问题。

“勉仁说得不全面,大明宝钞严重贬值,那是因为老百姓对他没有信心,或者说发行的太多了。好比一个人能吃两碗饭,给他三碗他勉强能够吃下,给他四碗五碗的时候,饭就成了毒药,大明宝钞也是一样道理。”杨士奇也发表自己的意见。

“嗯!”杨溥点点头。

“那怎么样保证,银票不会滥发呢?”蓝闹笑眯眯地提出问题。

“这个?”

他们三又难住了。

“银票发行是私人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滥发纸银币和纸铜币。到上海后,由内阁牵头组织一个银监会,专门管理发行货币的部门。每发行一两纸银币,就得存储二钱银子,然后将这个二钱银子进行二次投资,而不是放在库房里发霉。”蓝闹不久前注意到,这个银子竟然放在那里发霉。

“这个二次投资啊?”二次投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由银监会建立钱庄,向私人和公家借贷,实物抵押,同时全面取缔私人当铺的存在。你们借助调查组调查的机会,全面取缔私人当铺。只要一家当铺查出一见来路不明的抵押物,就给我查封,只要势力大得过我的,就可以不查,其他的有一个查一个。”蓝闹要布局帖木儿战局,银子太需要了。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