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攻伐

《大攻伐》

第十四章 东南天子气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朕不止要出巡,朕更要东巡!”——始皇帝】

秦,以龙为腾,尚黑。

昔文公渡劫,有龙助之,成。

九爪,龙中皇者,承其泽,感其恩,故以为腾。

黑鳞,乃水德之瑞。水德色黑,故尚黑。

因此,大秦的国色是黑色。黑色,也是大秦最为尊贵的颜色,只有上层贵族才有资格使用。

大秦宫的装饰以黑色为主。黑琉璃瓦,黑墙。整体呈中轴对称,肃穆俨然。大开大合,恢弘大气。

大秦宫平坦的石板地上,一个身着墨黑深衣的中年人腰系佩剑,手持玉笏,脚步匆匆。他是淳于越,大秦大儒、公子扶苏的老师、谏议大夫,位列卿班。

难以置信,始皇陛下竟然又要出巡。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淳于越还在吃早饭。听到风声后他哪还顾得上吃饭,把嘴里的东西吐到地上,用茶水漱了一口,一边用袖子擦嘴,一边就赶进了皇宫。仆人是紧赶慢赶才追上淳于大人,递给他佩剑和玉笏。

淳于越提着前裾,踩着上政殿的台阶,“噔噔噔”地一口气来到殿门口。他把佩剑交到护卫手中,焦急的等待着传唤。

早在他进宫前,已经有公公进去通报了。

通过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大秦的效率。

上政殿,大秦君臣朝会、朝臣觐见之处。整个上政殿内部也是以黑色为主调,十八根擎天大柱分成两组支撑着整个大殿穹顶,殿两侧的支柱上都雕有九爪黑龙,龙形完全用金线镶嵌。黑龙盘踞其上,张牙舞爪似要腾翔九天,真真切切个个栩栩如生。

殿内,早已经有人站在下面,躬身行揖。

李斯抬起头,看着端坐上位却始终埋首堆积如山的奏折里,几乎可以说是奋笔疾书的神话,他没忍住开口提醒道:“陛下。”

始皇帝抬眸瞥了他一眼,手上毛笔却没停。他淡淡吐出一个字:“坐。”

旁边,中车府令赵高早已经命人准备好了软榻。

李斯看着都不带理自己的始皇帝,那叫一个无奈。他坐在下首,向始皇帝拱手,道:“不知臣所言,陛下以为如何?”

“你刚刚说什么了?”始皇帝没抬头,一边批奏折一边问。

李斯起身:“臣方才……”

“等一下,朕快忙完了。”始皇帝换了一道折子,趁着这个空档才顾得上抬头看了自己的肱股之臣一眼。

李斯面带苦笑,共事几百年,陛下这作风一成不变,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他只得道:“喏。”然后乖乖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这时,一个太监匆匆来报:“禀陛下,淳于越求见。”

始皇帝神识何等强大,整个咸阳城都在其笼罩范围内,哪能不知?不过他还是皱了一下眉头,手上的毛笔也一顿。不知道是因为折子中所述让他感觉棘手,还是由于一直有人打扰使他觉得不耐烦了。

“传。”

这次始皇帝连眼皮都没抬。

李斯见状,本来张了张嘴,现在乖乖闭嘴,接过来赵高递来的茶盏。

太监匆匆出去,没过一会儿淳于越就提着前裾小跑进来了。他来到近前,整理好衣衫,对始皇帝行揖:“臣,淳于越,参见陛下。”

始皇帝在批奏折。淳于越矗在那儿,扭头看向李斯。

丞相大人给谏议大夫使了一个眼色。

淳于越会意,默默来到他对面就坐。

“丞相。”淳于越隔着老远给李斯传音,顺势作揖行礼。

李斯官职跟爵位都高于淳于越,按规矩该他先见礼。

“先生也是为了出巡之事而来?”李斯对淳于越点头示意,算是还礼。

始皇帝在办公,他也不敢出声交流。

可能会有人觉得李斯回礼有些随意,这也不怪李斯,二人身份地位摆着呢。这样做,他已经很给淳于越面子了。

再说了,真要说起来,他本来可以完全不用理会淳于越的。

二人虽一同共事,却并不对付。毕竟一个法家,一个儒家,主张不同,理念冲突。平日里在朝堂上可没少发生摩擦。

这几百年,他建议始皇帝推行郡县制,这老家伙偏偏主张分封;他进言加强法度律令来规整秩序,老东西就上书什么“君仁”之说,要始皇帝施行仁政,妥妥的跟他唱反调。

也不看看啥情况,周天子都被自己分封的子孙搞成啥熊样了,还分封?你傻还是始皇帝傻?还有仁政,简直无稽之谈。天下久经战乱,规则秩序废弛,纲常崩坏毫无法纪可言,还仁政。山东六国余孽那么跳眼瞎么?去尼玛的仁政。

不过嘛,对着干归对着干,他也不能一直抓着这些事儿不放啊。人家都打招呼了,咱也不能太小家子气对不?再者说,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二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有必要闹得那么不堪。做人留一线,这就是李斯的处事法则。

不过很显然,李斯也就是客套客套,没指望淳于越会多说。果不其然,事实就是这样。

“正是。”

淳于越听见“出巡”这俩字儿就不想理他。但他还是给李斯传音以作回应。当然,一顿诽腹是少不了的。

这不明知故问吗?你还好意思问?

也难怪淳于越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当初李斯怂恿始皇帝出巡,哪里会有这档子事?

其实说起来,出巡这事儿还真不怪李斯。

百年前天下初定,内忧有六国余孽蛰伏暗中对新生皇朝虎视眈眈,复辟之心不死。加之连年战乱,不少流民依着山高皇帝远占山为王,流窜滋事,为祸一方。外患有匈奴、南蛮不时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始皇帝本就打算出巡宣德扬威,震慑四方,以达到安宇天下的目的,他不过顺势而为罢了。

况且这也没错呀。当时就是实际需要嘛。虽然说现在也需要,可能未来很长时间都需要。那这不就更对了?

当然,也不能说谁就是绝对正确,另一个就绝对是错的。在其位,谋其政。站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对事件的思虑的广度跟深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就单方面的认为李斯是具有长远目光和大格局的大才,而淳于越就是一个目光短浅、没有远识、固守己见的腐儒。

李斯的目光跟格局都无可挑剔这是事实,淳于越的目光格局也不多逞让。前者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后者当然也不失自己的优秀跟卓越,不然怎么叫淳于越,怎么能担任大秦公子的老师呢,对吧?

然而,要说谁最清楚臣子的长短,普天之下莫过于始皇帝。知人善任是每一个明君都必备的帝王之术,更是大秦皇室历来的优秀传统,始皇帝对此更是炉火纯青,玩的那叫一个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始皇帝批完剩下的几道折子,起身,同时把毛笔往长案上一丢:“赵高,早饭。”

“喏。”

一直在一旁侍候的赵高早已经命人备好了御膳,当即手一挥,便有几个太监宫女双手捧着盖着盖子的托盘,低着头,迈着小碎步,鱼贯而入。

赵高亲自把盖子打开,把一碗冒着热气的炖羊肉、一盘青菜、两个用盘子盛着的馒头呈到始皇帝面前,又从宫女手里接过筷子,双手举过头顶,递给始皇帝。而后盘子、餐巾等皆如是。

一碗炖羊肉、一盘青菜,外加两个白馒头。任谁能想到,横扫六合气吞八荒的九五之尊,他的早餐竟然这么简单。

“陛下。”见始皇帝一手拿起馒头,另一只手已经要夹到菜了,赵高小声提醒了一句。

始皇帝这才想起来,下面还有臣子等着他呢。

“二位爱卿吃早饭了?”始皇帝这么问也是出于礼貌。修仙者境及灵藏便能脱却五谷之欲,何况他的左膀右臂——两个化神境的大秦栋梁。

那么问题来了,始皇帝境及地仙,为何依然吃早饭?表面看来也没别的原因,不过是他习惯了一日三餐的凡人生活,下面臣子受其影响,也跟着效仿。

曾也有人深究过始皇帝为什么坚持一日三餐,但是除了真正亲近的几个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始皇帝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即便是知道缘由的人被问到此事也称不知。他们都对那个名字讳莫如深。那是一个女人的名字。

“回陛下,臣已用过早膳。”二人同时答道。

皇帝问你吃饭了吗,吃还是没吃呢?

知道答案的都是常伴君侧的明白人。

要知道,始皇帝问也就问了,他们可不能真说没吃饭。虽然事实就是没吃,但是吃不吃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是来进言的是来劝谏的,不能因为一顿早膳耽误正事,对吧?

始皇帝却像没听到一样,拿起茶杯漱漱口:“赵高,备膳。”

“喏。”

“臣,谢陛下。”

很快,又是几个太监跟宫女迈着小碎步鱼贯而入。两位大臣看着面前跟始皇帝桌案上一般无二的早膳,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无奈。

他们俩都是大富大贵之人。论官位,一个是大秦丞相,一个是谏议大夫兼公子太傅双份薪俸。论实力,化神境在大秦朝也不低,至少是中流砥柱。平日里再不济都是灵瓜灵果和有道行的妖兽肉,哪里吃得惯这种粗茶淡饭。

可是,不吃行么?始皇帝都在吃,你不吃?不吃始皇帝御赐早膳?

始皇帝对他们难以下咽的模样视而不见:“说吧,什么事?”

二人闻言皆欲放下筷子起身,始皇帝摆手让他们不必多礼。

“坐着,边吃边说。”

“喏。”

李斯放下筷子跟馒头,面向始皇帝:“陛下,帝都乃大秦之心,四海八荒之气运咸聚于此,陛下贵为大秦帝主,当坐镇中都,聚拢天下人心,享天下朝拜。”

淳于越:???

这家伙劝始皇帝不要出巡?认真的?

无论李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不让始皇帝出巡是对的。他立即放下手里的东西,附和道:“臣附议。”

李斯:?

老东西不跟老子唱反调了?

始皇帝眉头一挑,看了一眼淳于越:“说说看。”

淳于越道:“回陛下,《尚书·尧典》言虞舜‘五载一巡守’,陛下三年前才出巡过。”

李斯本来还蛮欣慰,老淳于难得不跟自己唱反调。可是听他这么说,瞬间一个头两个大。

听这意思,合着就是始皇帝出巡不合古制呗?你也不看看自己劝谏的是谁,始皇帝要是把虞舜放在眼里还称皇道帝?

果不其然,始皇帝啃完骨头,擦了擦手:“继续。”这架势显然对此左耳进右耳出。

淳于越也不意外,“礼”不行,他还有其他理由呢,就不信没一个不能说服始皇帝。他道:“如今九州仍有六国余孽贼心不死,陛下九五之尊,唯有帝都最为安全。”

李斯在旁边,闻言揉了揉眉心。

你上次也是这些说辞,就不能换点新的?始皇帝天下第一,六国余孽即便贼心不死,也绝对没胆子对陛下动心思。

李斯心中所想淳于越何尝不知,但是始皇帝出巡就是存在这些问题。

不是说辞如何,谏言本身就是从朝政和民事为出发点,礼法、君仁、民政等这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呀。哪怕将来再有此等事,如果不是非出巡不可他还是会说这些的。

是的,淳于越认为这次出巡是多此一举。上一次已经达到了出巡的目的,此次出巡再没有必要。

他接着道:“祖龙出穴,必将四方震荡。沿途大小官员势必为迎接陛下而大张旗鼓,届时不但荒废行政,且劳民伤财。臣知陛下威服四海、不惧宵小之辈,但望陛下能够体恤民情。”

始皇帝闻言点点头,转而看向李斯。

李斯见状:“回陛下,如今虽已经立朝百年,九州仍百废俱兴,朝中诸多事宜,还要陛下亲自决定。着实不宜出巡。”

两个向来政见不合的人今日却出奇的一致。二人心中不仅都有了一丝惺惺相惜。

始皇道:“两位爱卿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淳于越所言,朕颁布一道诏令即可解决。至于朝中之事,交由扶苏监国。”

“这……”淳于越为难地看向李斯。

你不是也不想始皇帝出巡么,快说话呀。

李斯很配合,给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淳于越收到讯息心里那叫一个欣慰,这小子,今天大抵吃对药了。可他还没舒坦出第二口气儿,李斯下面说的话险些把他那口气堵在嗓子眼里噎死他。

“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淳于越断然想不到李斯“倒戈”这么快。

李斯确实变卦了,但你要说李斯是墙头草,可就冤枉人家了。他的本意也不过不想跟着始皇帝奔波而已。化神又怎么样,他也贪恋老婆孩子暖被窝。可是吧,始皇帝执意坚持,他做臣子的就顺着来呗。毕竟自古哪有臣子死活拂逆君王的道理不是?那他不就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嘛。何况始皇帝何曾无的放矢?

不得不说,位极人臣,李斯的直觉之敏锐,绝对傲视群雄。

淳于越离席,跪倒在地,行揖道:“陛下!”

始皇帝瞬移到淳于越面前,搀他起来:“朕知道爱卿想要说什么,爱卿只知道朕此举之弊,可知朕此举之所得?可知朕此举之因由?”

“这……”淳于越语塞。为人臣者,皆思君王之于社稷,他还真忽略了这一点。

淳于越看着始皇帝眼中的诚恳,倒退一步,对着始皇帝深深一拜。他道:“臣,愿闻其详。”

李斯早已经站起身,见此也对着始皇帝一拜。

始皇帝背对着赵高打了一个手势,赵高会意,屏退左右,自己也随之退出了上政殿。

有些东西,不是他一个宦官能看的。

待殿内只有三人,始皇帝抬起手指,指尖一点星芒飞出,化作万千萤火落于大殿内的每个角落。随后,大殿地板上开始泛起白雾。渐渐地,白雾遮掩了地面。始皇帝大袖一挥,白雾尽散,上政殿的地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覆盖了整个上政殿的地图,山川水泽,驰道驿路,纤毫毕至。俨然一个缩小版的九州。

“此为大秦九州图。”始皇帝往帝座上走去,“爱卿好好看看。”

二人皆非等闲,观察力远超常人。始皇帝话音刚落,淳于越淳于大人就忍不住惊呼出声:“扬州!”

“天子气!”李斯也发现了,猛地看向始皇,惊道,“陛下!”

始皇帝点点头:“现在你们知道朕为何要出巡了吧,朕不止出巡,朕更要东巡!”

这一刻,淳于越再说不出话。

天子气,天子气……淳于越的脑海里,往昔的记忆如泉涌入。曾经,曲阜那位老人的苍桑声音犹自于耳畔回响……

这一刻,李斯再也不能平静。

原以为已经遗失了的记忆逐渐在眼前浮现。他跟师兄坐在那儿,聆听老师的教诲,那一天,老师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九州大陆的秘辛……

大秦丞相、大秦谏议大夫,哪一个都是大秦栋梁,随便一个谁拿出去都能震慑一方,守御国门。他们平日里定力无双,此时却再也平静不下来。

天子气,这使他们联想到了很多,比如周天子,比如人王,再比如九州鼎……这些名词像是被施了咒法,在淳于越跟李斯的脑海里回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