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第22章燕臣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钱明山亲自出面,很容易便说服了吴家和冯家,吴家和冯家又通知了各自亲善之人。那些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的杂任官们终于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还有不少从城外赶来的庄户。

赵铎又是后怕又是惊心。

后怕是因为自己低估了这些所谓大户人家的号召力,自以为吓唬了钱明山,又整治了孙修文,就已经在燕平建立起了绝对的威望。

但此刻一看,才明白假如只是简单将这些大户囚禁起来或是赶走,那根本就是用沙子砌城,顺势自然无所谓,一旦遇到逆风局,整个燕平的精英阶层都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而那些更底层的百姓,自然也不可能再听自己的指挥。

小小一个县城都是如此,那些郡望之族,累世豪族就更别提了。

惊心则是,这些所谓大户对于人民的力量可谓真的是一无所知,若自己有这样的号召力,别说是区区一个陈虎,就算是牛廷阶的人头也未必拿不到。

钱明山又跟赵铎谈了几个条件。

钱,冯,吴三家愿意与县令赵铎一起抵抗燕军,但他们的子弟和庄户不能算在团练兵当中,赵铎可以命令他们守城,但不能命令他们追击和进攻。

三家子弟不需要县衙提供粮饷,但三家也不为县衙提供粮饷。

赵铎必须安排人将三家的女眷老幼先送到军都山上的营寨中去,并保证她们的安全。

赵铎斟酌了一下,便都答应了下来。

此时正是应该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时候,他要让整个燕平都为了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高速旋转起来。

也就在此时,走到相州的平冽也听说了阿史那休谟准备攻打燕平之事,当场便急得打翻了酒盅:“这突厥胡儿怎能如此粗莽无谋,老夫走前好说赖说,他竟然一句都没听进去,为了争功这是要闯大祸啊!”

“平公慎言。”对坐一人微笑着扶起酒盅,语气戏谑:“我看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听说燕平只是个中下县,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族,也没有什么名声显赫之人。唯一好处是靠着军都山,男子雄壮,擅于射猎。但朱刺史那位弟弟已经征召千余丁壮送至范阳,此时留在县中的都是老幼之人,连县令都只有十五岁。阿史那小将军愿意玩,便让他去玩玩呗。”

平冽没好气的瞅了那人一眼:“你说得倒是轻巧。我亲自去了燕平,那县令虽然只有十五岁,但那言谈举止却如久经官场之人一般圆滑,倨傲与恭顺拿捏得极有分寸,显然是个十分聪明之人。即便此人终不能为我大燕所用,也当选个更为妥当的方式将他除掉,否则一旦被他抓住机会,后患将无穷矣!”

那人笑容更甚:“不危愿闻平公高见。”

平冽叹息一声:“当初颜杲卿诈降,归附他的郡县难道只有燕平?我将他与朱怀瑜等人之事归为私怨,便是要让其他郡县不要自危。若要除掉他,可等到三月中。若是缴上了租税,便将他提拔到范阳,一杀了之;若是缴不出租税,再出兵讨伐,亦不至于让其余郡县惊惶。”

“现在倒好,阿史那家的擅自出兵,即便是胜了,也不过是让周边郡县之人更加害怕而已;若是败了,那小子定会以此为借口,游说其余范阳以北郡县。若是河北战事遭遇不利,无论胜败,这后方都是要出乱子的啊!”

高尚听完平冽此番话,却依然毫不着急,他喝了一樽酒,忽然放声大笑起来:“平公真是天下一等一的忠义之士,可你就不想去做长安的侍郎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

“此事确实不妥,可对你我而言又有什么坏处呢。”高尚再次给自己满上,嘻嘻哈哈地笑道,“你我甘愿舍弃亲友,被天下士人唾骂,为大燕陛下牵马执鞭,难道是想留在范阳做个蛮夷尚书,边塞侍郎?”

平冽脸上的表情变得惊愕起来,他下意识地拿起筷箸,夹了块肉,还没送到嘴里,就掉在了桌面上。

高尚再次将手中地酒樽喝干,压低嗓门:“陛下乃胡人,阿史那家的小儿要做什么都是陛下自己的家事。平公切不要再管,即便是范阳的天塌了,也还有那姓牛的顶着嘛。他既然想做阿史那家的狗,为什么不让他去做呢?你我要考虑的事情在西面——破釜沉舟,方可直取秦关!”

平冽使劲嚼着并不存在的肉,汗水渐渐布满了额头。半晌,才缓过来一般,连连摇头:“不危之才果然远胜于平某啊!”

阿史那休谟并不知道这些汉人脑子里有九曲十八弯,他只知道自己很不高兴,他们阿史那家是突厥的王族,比安禄山那昭武九姓的血统高贵了都不知道多少倍。

既然节度使和他手下的胡人大将都去追杀那些汉家子了,那么自己身为血统高贵的突厥王子,难道没有资格成为留守范阳的首领吗?

一开始是那个叫贾循的汉人,他想要背叛大燕,被砍了脑袋。阿史那休谟觉得这次应该是自己了,可没想到陛下又任命了一个汉人。还特意从洛阳派了一个汉人来宣旨,害怕他们不服气,竟然给那个汉人配了十个曳落河护卫。

可汉人的懦弱和反复早就长到了骨头里。

他可是清楚得很,杀朱怀瑜的根本就不是那个县令小子,而是燕平的大户钱家,只差一点,那个叫陈虎的汉家子就会把燕平城整个献给他了,但他也被钱家杀掉了。

那个县令小子不会打仗,瘦弱得跟小鸡仔一样,听说会算数,但那有什么用,那小脑瓜恐怕挨不了自己一刀。

长生天希望他阿史那休谟建功立业,才会把军师送到自己身边。

不但帮自己说服牛尚虎,从幽州军中调出了攻城器械,武器和粮草,还在十日之内拉起来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

加上跟随自己的突厥子弟和他们的亲兵,阿史那休谟觉得此战根本就毫无悬念。

“就看他们能撑几时!”

“传本将之令,第一日兵将相识,第二日整肃队列,第三日操练兵器,第四日拔营出发,七日之内必将兵临燕平城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