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修仙千年,出关让祖龙做选择

《大秦修仙千年,出关让祖龙做选择》

第二十九章 找圣人坟问问,是不是说错话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仙人学宫的事情踏上正规之后,秦国的一切都慢了下来,要么就是继续推广仙稻,为日后一统六国的粮草后勤做足准备,要么就是努力继续培育官吏,好去消化南阳之地。

或者说,更加繁多的培育小吏,为以后能消化更多地盘而早做准备。

可别小看这一点,这也是秦国综合国力能够远超六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吏治。

秦国有一套完整的户籍制度,每户人家都有固定的身份文牒,能够证明一个人的籍贯所在。

这种户籍制度,秦国是要求每一位里正,亭长去落实的,而要想实现这种事情,那么无数基层小吏就必不可少,否则根本忙不过来。

出于对吏的渴求,秦国各处都有很多的吏室,就是用于迅速培养相关基层小吏,这可比六国优越太多太多。

这完全就是制度上的碾压了,不涉及后勤,不涉及军力,毕竟现在六国之中,都还是那种据古随心的吏治制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六国,要想担任官吏,你得先养望,有了名声,能传到君王或者高层耳朵里面,人家看你是个人才,就用了。

至于你被启用之后,下面缺少的底层小吏,没有任何标准,你看重几个有小小名望的人用了就是,由此造成的,自然就是臃肿不堪的管理,差秦国太远太远。

当然了,六国不是傻子,也有聪明人看到这些,可能怎么办?要想学习秦国,你自个就得先变法,变就是损害地方豪强氏族的核心利益。

毕竟养望不容易,多数人还不是得靠地方豪强吹捧帮忙?你想要变?可能就不得好死。

毕竟就连商鞅变法,都无法得到善终。长久如此之下,僵住的六国自然被秦国越甩越远。

而除了沈倦这位上仙,此世最有名望的学士荀子,也深感这套制度的不靠谱,已经辞离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准备来秦国看看最近声名鹊起的仙人学宫。

荀子为当世最为顶尖的大儒,在老对头孟子逝去之后,他可以说就是儒家的招牌,更是曾经三次被齐王聘请为稷下学宫祭酒。

都是因为,荀子找理由辞职,然后又被齐王看重名望给请了回去,第三次辞职后,荀子顶不住,就跑了出来。

荀子终究觉得这种官吏方式,太过离谱,内心深觉不行,加上年纪大了,反正不想回稷下学宫了,索性去秦国亲自看一看所谓的仙人学宫。

经过长途跋涉,等他们进入秦国时,已经是十月份了,天气都慢慢变得寒冷,好在秦国守兵得知这是大儒荀子来访,就派出驻兵随行保护。

不算是限制荀子行动,只是担心大儒在秦国出了啥意外,那对秦国名声不好,而且没有驻兵跟着,光靠荀子一个外人,根本不可能过的了前面诸多巡查,毕竟荀子没有通行申请文书。

在几名骑兵的中间,一辆徐徐而行的牛车上,士子打扮的年轻人在前驾车,好奇的询问后座荀子:“夫子,此世当真有仙乎?”

已然白发苍苍的荀子抚辕轻笑:“自东海而来的三万里紫气,韩非你不是也瞧见了么?”

“夫子忽怪,子不语怪力乱神。”韩非单纯的摇了摇头:“我也只是惯以对一切未闻事物保持怀疑。”

“哦?”荀子这会儿来了兴致,看着韩非隐有笑意:“那如果没有仙人,紫气东来何解?”

韩非明显平时就有在思考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犹豫就将往日里的思索答出:“弟子以为,其不过偶然尔。”

“虽然我们暂时不能明白紫气东来,但以后说不定会有人能明白,是某种如同地龙翻身的自然现象。”

“只不过千年来,首次出现,因其太过祥瑞,恰好就有人可以现身说法,能借此自称为仙。”

荀子笑着摇了摇头,抬手虚划:“从东到西,不单单齐国一家,紫气东来时,偶尔会有七国百姓伤痛全无,旧疾治愈,甚至有老兵断臂重生,何解?”

“学生亦是不知。”韩非说到这里就卡住,因为按照他的理论,没办法来解释这种神乎其技的手段:“疑难杂症治愈好说,或许是秦国有人暗中施药治病。”

“毕竟听说医家的白老已经在仙人学宫担任祭酒一职,可唯独那位老兵的断臂重生,我想不出个所以然。”

“这不就对了么。”荀子一路上不忘记对这位关门弟子的教育:“再者说了,秦王可不傻,若是没有仙人,会建立仙人学宫么?”

“配上这种名字,若是没有对应的仙人坐镇,不出几年,可就会变成笑话的。所以哪怕我没有亲自去看过,也能猜出来,恐怕,真有仙人,来到了秦国。”

“夫子之言……”韩非还想要再询问些什么,可荀子已经瞪大了眼,没再配合韩非闲聊,而是忽的一滞,看着面前金黄万里的景象,有些说不出话。

韩非更是如此,他们仅仅只是从一个官道拐弯出来,就看到咸阳城外,那半人高的神奇稻穗!

荀子自齐国而来,齐国近年来没有一起战事,可以说是府库鼎盛,连年丰收,可就算再怎么丰收,如此之高的稻穗,也着实过分了一些吧?

这些农作物,本应该进入秦国就能看到,但因为他们行驶在官道上,没有进入乡县,秦国对交通方面也很严格,导致他们看不到农田,直到咸阳之外,才首次见到。

最过分的不是这稻穗之高,而是还有无数老百姓正欢笑着进行施法!

没错,在荀子和韩非眼里,老百姓们就是在施法!

秦国的老百姓们,不像是齐国百姓,需要使用农具切割收成,而是人手丢出去一张符纸样的玩意,就能爆出大量火焰!

他们初见之时,还无比骇然,秦国老百姓们怎么敢如此放火烧田?!辛辛苦苦大半年种出来的粮食,就这么全部焚毁?秦国人疯了不成?!

可看到后面,漫天火焰轻轻烫开谷壳,却不伤其内,更是能凭借热气,悬浮稻米,被百姓轻轻松松收入袋中的神异场景,震得他们哑口无言!

哪见过这种操作啊?!饶是刚刚才说“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韩非,都有点想要去找找孔圣人的坟,浇上一壶浊酒好好问问孔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或者,孔圣人您是不是说错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