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

《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

第1章泰山茶楼12876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公元1287年6月】【元大都】

距文天祥[a1]慷慨赴死,过去了四年,元大都[a2]城池已建成一年有余。

皇宫和朝廷官员早都迁到新城中,忽必烈迫令原来金中都的百姓也要迁入新城,此时迁来居民的有几十万户,再加上全国各地入京的家眷、仆役、商旅,人口近百万,皇宫周围的街巷因此商铺林立,热闹非凡。

就在皇宫的西墙外,有城西最宽阔繁华的大街,这条街向南直通顺承门。元大都南城墙有三座城门,中间是丽正门,正对着皇宫,东侧是文明门,西侧就是顺承门[a3],所以这条街也叫作顺承门大街。

顺承门大街西厢的排面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商铺,其中有间茶楼特别的打眼,进进出出的人不是乘车就是坐轿,显然是个奢华的地界儿。这个茶楼叫做“泰山茶楼”,正是那些达官显贵交通关系的场所。

茶楼分成楼上楼下,楼下宽敞明亮,陈设讲究,楼上更有雅间包房,尤其私密。

三伏的天气,楼下的窗户全开,还在窗外支起凉棚,凉棚下也设了座位,但来茶楼的客人大多还是愿意坐在屋内,毕竟外面人多眼杂。倒是些低级的武职军官,临时歇脚喝水的,喜欢坐在这里。

眼下凉棚下的这一溜儿桌案基本都是空着的,只其中一个桌上摆了一套茶具,三只茶杯,桌案边坐着一人。

这人生得面如温玉,瞳似秋波,但有莲花之美,却无六郎之妖,好一个羡煞旁人的少年,引得过往的路人都不免多看几眼。这少年姓高名亮,字文焰。

高亮正在坐在桌边,面朝着顺承门方向,看着过往的行人发呆,午后的阳光映在面庞,愈发显得鲜亮喜人。

也不知他是看得太入神了,还是故意装作不知,他身后方向走来一人,那人直到走到近前,立在他的身后,他也没回头。

那人猛地一拍他的肩头,道:“贤弟,你是看什么西洋景呢,这么专注?我打集庆坊[a4]那边一转过来,老远就认出你的背影,却见你一动不动的。”

高亮也不回头,他知道来人就是他约的人,便不紧不慢答道:“我在修行……”

那人说着笑着转到他右手,在面朝大街的那张椅子坐下,此人正是关汉卿[a5],他对高亮说道:“都说我放浪,我看你更是不羁,坐在这里看花花世界,却还说是修行,我看是在发花痴吧!”

高亮一斜眼,拉长语调撇嘴道:“大哥,我真的是在修行……十字街头,看芸芸众生,也是一种修行。”语气中竟带有些无奈。

关汉卿原本也是随口一问,并不在意高亮怎么回答。只见他回头往大堂里面看看,笑道:“你今天约我到这泰山茶楼喝茶,难道是有什么事情,有求于我么?”

高亮听他这番打趣,也不禁笑了:“这里的茶太贵,我可请不起你。”

关汉卿道:“哈哈,又要我请啊----行,我请就我请,谁让我是你大哥呢!”

高亮赶紧给关汉卿斟了一杯茶,恭恭敬敬奉上,笑道:“来,大哥,请用茶。”

关汉卿满脸开心,爽快接了,一饮而尽。

高亮却道:“关兄,今天还真不用您破费,今儿个有人请客。”

关汉卿连忙瞪大眼睛,一缕花白胡须道:“哟,那是有人有求于你,托你帮忙办事咯?我就是个来蹭茶喝的。”

高亮抬手朝自己面对的方向一指,道:“喏,请客的来了。”

关汉卿顺着高亮所指,往南面看去,见有一架马车正朝这边走来,马车前面有一个百户[a6]引路,车后面还跟了两个兵丁。

关汉卿眯眼看去,狐疑问道:“这是来求你办事的?”

“是啊。”高亮一脸的理所当然,脸上似乎写着“这还看不出来吗?”

不多时,那车马行至茶楼门口便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个身形瘦削,面容白净的男子,三十几岁的样子,举止儒雅,神采焕发。

关汉卿喃喃道:“这人我看着怎么有些眼熟?”

说着话,那人已然走到眼前,关汉卿便与高亮一起起身相迎,那人见高亮就坐在凉棚这里,忙上前一步,拱手道:“文焰兄,久等了。”

关汉卿猛然惊呼:“哦----赵公子!四年前……”话到嘴边,忽又想起,四年前的事情是极其秘密的,赶紧又压低声音,“四年前,我们有一面之缘,今日竟又能在这里相聚。”

来人正是赵孟頫fu[a7],虽然只过了四年,赵孟頫要显得老诚了许多,拱手道:“啊,关兄,你也来了,正是在下,您一向可好?”

关汉卿叹道:“嗨,我嘛,挺好挺好。”

三人说着话便都落了坐,高亮先对关汉卿道:“大哥,上回见的匆忙,没能详细介绍,这位赵公子也是当今天下少有的才子。”于是不容分说地向关汉卿介绍了一番。

赵孟頫赶紧谦让道:“若说才子,汉卿兄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才子呢。”

高亮一听,更来了精神,接着说道:“嗯,兄弟你说的不错。世人说我关兄散曲直追苏黄,我看是和苏东坡比肩才对,不能算追,至于黄山谷(黄庭坚的号)嘛,当在其之上了。”

关汉卿并不谦让,左手一托颌下的胡须,笑道:“见过这么老的才子么?”

赵孟頫道:“这不就见到了?”

三人哈哈大笑。

高亮接着道:“若论诗词曲赋,我这子昂(赵孟頫的字)贤弟虽然也是当世贤才,但跟关兄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了。”

关汉卿虽然豪迈,但见高亮这么当面贬损对方,觉得有些不妥,正要客气几句,却见赵孟頫抢先应和道:“正是,正是,文焰兄如此评价,才算中肯。”

“可但是,”高亮道,“子昂贤弟是书、画、印三绝,尤其书法,我看是在苏东坡之上的,将来定能与‘颜筋柳骨’齐名,丹青更在黄山谷之上。”

关汉卿道:“那看来苏黄还是厉害得很,得我二人加起来,再加上你的吹嘘,才能赶上他们啊。”

高亮笑道:“可不,想与古人齐头,当真是不易呢。”随即故作正经地对关汉卿道,“哎,大哥,趁着赵兄弟现在名声还不大,多收些他的墨宝,无论是草稿、底稿什么的,将来估计都是一字千金。”

关汉卿一缕胡子道:“你看我这把年纪,还能活几年?到酒也不能喝,曲儿也不能唱的时候,就是家有金山银山,还能做什么用?”

赵孟頫趁机言道:“是啊,文焰兄,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易老。你我江南相识的时候算起,距今已十年有余,从那时的桀骜少年,兄弟我都快成老夫了,你却还是原来的模样,难道你是神仙不成?”

◇◆◇本章注释◇◆◇

[a1]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状元(21岁)、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a2]元朝首都。蒙古忽必烈以開平(在今内蒙古自治區正藍旗上都鎮)爲上都,遼之燕京(今北京市)爲中都。至元四年(1267)於中都東北興建新都,九年(1272)改稱大都。故址東西兩面相當今北京内城東西城牆,南至東、西長安街,北至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參閲《元史·地理志·一》

[a3]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順承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改为宣武门,俗又称顺治门。详见《嘉庆一統志·京师》。

[a4]元大都地名,在现北京市西城区,西四东大街以北,西四北大街以东一带。

[a5]关汉卿(1220?1300?),號已齋叟。【元】大都人(一説河北祁州人或山西解州人),晚年曾居杭州。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而爲之首。創作雜劇六十餘種,現存《竇娥冤》《拜月亭》《救風塵》《單刀會》等十餘種,另有散曲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參閲【元】鍾嗣成《錄鬼簿·上》。

[a6]军官名,元置,明因之。为卫所之官,掌兵一百一十二人,官与兵多世袭。详见《元史·百官志》

[a7]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因賜第湖州,故爲湖州人。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一,开元代画风。详见《元史?赵孟頫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