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族

《唐族》

第13章大朝会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二天天还没亮,鼓声一响李俶就被从床榻上拉了起来。

迷迷糊糊中,鱼朝恩已经指挥着侍婢们开始给李俶着衣。

今日乃是太孙殿下第一天上朝,可不能出半点错漏,御史台的那帮御史们,那双招子可是比毒舌还毒,一点小小的错处都能被他们抓到。

加上李俶才得罪了一帮人,说不定就有人在暗中盯着他的错处。

上次有位阁老可能年纪实在是大了,因为带错了头冠,被御史台集火,最后只得提前致仕。

有更厉害的,不知是哪位郎官,大朝会的日子可能起的比较晚,在马上吃烙饼,被监察御史撞见参了他一本有辱斯文…

别以为这是小事,李隆基将其树为典型,当天就免去了这位郎官的官职,真是有够倒霉的。

李俶虽然是皇太孙,朝服却与大臣一般,外面都是紫色圆领袍服。

内里一件丝制的纱衣,是为中单,下面还穿了件襦裙。

他到现在都还有些不习惯,因为没有内裤,就是用布在腰间围一圈裹起来,后世日本人穿的那种就是从唐朝学去的。

头戴进贤冠,冠下配黑介帻,腰间束一玉带,玉带上有暗扣用来拴紫金鱼袋。

鞋则是黑色的云纹朝靴,这与他平时穿的靴子倒是没什么两样,但靴子面上还分别有两颗硕大的珍珠,李俶真怕走快一点儿珍珠就掉了。

看着打扮整齐的太子殿下,几个院内的丫鬟眼睛都有些发直。

李俶展开双臂转了个圈,笑着问道:“你们郎君好看吗?”

郎君自落水后,有些时候虽然行事奇怪,但对她们这些侍婢是真的不错,所以这些侍们现在也不太怕他。

闻听此言,向来性格跳脱的“初雪”出言打趣道:“郎君貌比潘安,是长安城内最美的男子。”

其她侍女闻言,纷纷掩面痴痴笑了起来。

等一切整理完毕,用完早膳,卯时已经过了一半,大概已经到了六点多钟,朝会是辰时七点准时开始。

李俶舔着肚子走出门外,今天吃的比较饱,因为鱼朝恩一直让他多吃点,否则待会儿会饿。

刚走出初辰院,鱼朝恩拍了拍脑门,急匆匆的又跑了回去,不一会儿拿了一个紫色的袋子出来。

李俶一看,好嘛,笏板都差点儿搞忘了。

自古以降除了清朝之外,大臣上朝手上都要拿着笏板,用来记录各项事宜。

而这装笏板的笏袋,可是天宝年间才有的,创始人乃是写出那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大诗人,张九龄张文献。

在他之前,大臣们下朝之后都是将笏板插在腰上。

但张九龄身体比较瘦弱,如果将笏板插在腰上骑马就多有不便。

怎么办呢?这位颇颇为风雅的张大诗人想了个办法。

他做了一个袋子装笏板,上马前将袋子交给仆人,等上马后再让仆人将笏板交给他。

有一天下朝之后被李隆基撞见,这位风流天子一下觉得张九龄此举太具有贵族范儿了,回去之后立刻命令大臣们都要佩一个这样的笏袋。

张九龄年轻时玉树临风,又有才气,深得李隆基的喜爱,去世这么多年,有时候有人向李隆基推荐官员,他都还会问一句:“像九龄否?”

李俶边走边回忆着有关于张九龄的事迹,觉得那时候的大臣才真的配得上人们交手称赞的盛世大唐。

现在这些大臣算什么?一个个的以杨国忠为首,一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可恶家伙。

就在李俶去往含元殿的时候,那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伙正站在丹凤门外吹着冷风。

上朝会可不是一窝蜂的乱闯,大臣们将马匹车架停在丹凤门外,那里有专为大臣停马用的马坊,由仆人看管。

他们则要在监察御史的指挥下,整整齐齐的排好,等到卯时三刻才能进门。

这时候时间已经差不多了,穿着紫色袍服的右相杨国忠站在上首左手边,而左相韦见素则站在右手边。

韦见素乃是杨国忠一手提拔到的左相位置,对杨国忠非常感激,又加上性格温顺,所以向来对杨国忠言听计从。

而在杨国忠的左手边,站着一位非常扎眼的大胖子,正是李俶和杨国忠做梦都想搞死的安禄山,安郡王。

在这点上,估计李俶和杨国忠有共同语言。

安禄山一个人就占了四个人的空间,那肚子往外凸出一截,看得杨国忠直翻白眼。

安禄山则像是不知道般,还有意无意的往杨国忠这边挤。

这两人一个是李隆基的心腹宠臣,一位是李隆基信任有加的边疆大将,谁都不好惹。

加上两人的矛盾早已公开化,安禄山的这些小动作,那些监察御史就当没看到,实在是不敢管啊。

可怜身材高大的杨国忠在安禄山面前就像小鸡仔一般,被挤得一个踉跄,终于忍不住说道:“你这厮乱挤什么,没自己的位置吗?”

安禄山双手抱着肚子满眼无辜的说道:“本王可没挤你,动了动屁股你就飞了,跟我有啥关系?”

杨国忠恨不得上去给他一脚,但对照了一番对方那体型,只得作罢。

虽然不准备动手,嘴上可不吃亏,直接开口骂道:“粗鄙武夫,田舍奴尔。”

安禄山则笑嘻嘻的回道:“市井无赖,犬豚辈尔。”

杨国忠嘲笑安禄山,其实他自己早年也就是个嗜赌如命的街头混混,出身也不怎么样。

两人互相揭短,都往对方最忌讳的地方扎,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却让边上的大臣们一个个脸色通红,想必是憋笑憋的。

就在两人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高大宽阔的丹凤门向内打开,两人终于闭嘴。

进了宫门可不能再说话,即便是他们两人,该打板子还是要被打。

大臣们整整齐齐的排着队,在两边侍卫和监察御史的监督下,鱼贯而入。

这里才是皇权的真正最核心之处,气氛一改门外的轻松随意,立刻变得庄严肃穆起来。

而李俶这时候也气喘呼呼的爬到了含元殿前的大平台上。

李俶往南看去,长安城尽收眼底。

望着这个庞大恢宏的坚城渐渐被阳光笼罩,本来对这座城市不屑一顾的李俶突然有些被震撼到了。

这就是一千多年前地球上最为庞大繁华的古代城市,这就是令华夏民族魂牵梦绕的都城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