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106章 年关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业二年,在混乱与秩序中,即将走到尾声。

大业三年的元日,还剩下十日就要到来时,江都城内,大隋皇太子杨昭,先后收到了房玄龄和程咬金的来信。

宫里终于是发话了,明岁的科举取消,大隋将全力备战与突厥的战争。

这一次,同样没有人能劝解得住,执意出兵的大隋皇帝杨广。

与此同时,杨广也是同意杨昭,于江南之地可以招纳士子,除县令以上官吏外,都可以由此中挑选。

由此事来看,杨广还是很乐意让儿子杨昭在江南继续胡闹下去。

正是这场胡闹,于过去的大半年的时间,在抄家贪官和恶商的路上,可是充斥了大隋的国库。

光是抄家所得,就有去年时,大隋一年的国库收入之多。这也成为杨广敢于御驾亲征的原因之一,有了这些所得,让十几万的大隋军队,坚持三两个月,是没有问题。

而吸取了隋灭高句丽之战后,杨广也是看清楚了一个道理,那便是兵不在多。

他这次遂直接以关中军为主,少征地方府兵,全挑选的是各地精锐。所以加起来十七万的大军,已经让人胆寒了。

据说,突厥大王在得闻大隋的征讨之事后,迅速召集帐下大军,开始了防备,更派遣使者,前往洛阳,寻求和解。

经历了去岁大胜的大隋军队,而今正处于士气十足的时候,也就难怪突厥人也会求和了。

可大隋皇帝这次很果决,不仅不见使者,更是令人将之押入大牢,和突厥的梁子,是彻底的结下了。

现在朝中一些反对者,也是无话可说。而凭借着这么一手,大隋群臣,也算是彻底的绑在了老杨的战车之上,不一起往前冲都不行了。

房玄龄另外传来的一个消息,再于他之前获知的一则消息一对照,杨昭算是彻底明白老杨为何会如此大发雷霆了。

“齐王杨暕禁足于齐王府,无陛下之令,不得出府。”

总结起来,这一切,自己的弟弟杨暕,可是一个不小的导火索。

当看到程咬金送来的消息时,杨昭就有些哭笑不得。

他令程咬金想办法,将瓦岗寨的人给招安下来。万万没想到程咬金会以这种办法“以身犯险”,不过在听闻到程咬金的“混世魔王”的名号,杨昭又有一种感觉,程咬金或者命令就该有此“一劫”。

他那天生的性格,还有非凡的能力,都能保证,其无论是从军,还是在绿林,都能混的风生水起。

“老程这想法很不错!”

程咬金在信中言明,他想帮助杨昭一统整个东郡绿林,然后想办法都收归杨昭的手下。

这个想法,可以说是非常的大胆,程咬金可是直接将自己当做卧底给安插进去的。若是此事被绿林的其他人知道,恐怕是人人得尔诛之。

但只要小心行事,尤其不要和外面做过多的联系,不被内部发现,危险性即会大大的降低。

杨昭甚至能想到,程咬金在瓦岗寨如鱼得水的样子。或是会聚集一批名将于手。

至于让程咬金去洛阳办的另一件事,即寻一些人向大隋皇帝建言,让之留于江都。此时最需麻烦的便是母族萧氏,更准确的说,是母后萧皇后,在便宜老爹老杨面前,吹吹耳边风才是。

其余臣子若是说的过来,反而会引来非议。

所以,当日杨昭给程咬金的几封信,便是于萧国舅的,他自有办法送到宫里。

而程咬金在给来信之时,已然说明不日将去洛阳之事。

杨昭本想让程咬金可以缓缓,先一步稳住在瓦岗寨的资源再说。但想到程咬金信中信心十足的模样,想来自己这名部下,已是有了解决办法。

他索性放开手脚,让程咬金去单干。

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倒不是凡事都要事事亲为,重点还是在于,要学会去用人。

于江都之地,还有很多事,需要他去做最终的决策。

所以,即便是年关,郡府之地都有假期,杨昭还是没有假期。

爆竹声起,便在一场小雨之中,江都之地,迎来大业三年的正月。

这个正月之地,江南之地,除了一场小雨,让人略微感到有些寒冷外,人心却是在不断回暖。

正月到了,耕种的脚步近了。

在经历了一年的旱灾与蝗灾之后,可以想象的到是,接下来的一年,多半会迎来一个丰收的年份。

尤其在江南的官场一清之后,就连寒冷,有时候也不觉得有多么冷了。

遥远的洛阳,则没有这般欢快了。

战争的阴云,几乎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上。

自去岁冬的时候,大隋皇帝来此办公以后,此地便为权贵云集之地。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一段时间,洛阳之地的产业布局,会越加丰富,与此带来的是,地价,物价的上涨。

如在洛阳之地的郊外,已经有不少权贵在囤地了。

这也导致整个河南府的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

权贵和富户们感觉不大,更多是权力之间的斗争。比如开年之初,尚书省的几位大吏,就因为被人举报,受御史弹劾辞官。

却是本地之百姓,看着被低价收去的土地,又看着官府下发的新一轮落在头顶的赋税,只觉生活的希望,越来越微弱。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便在皇宫的欢声笑语中,踏着冰冷的道路,逃离了家园。

有的人,去投奔亲戚;有的人,直接落草为寇;更多的人,其实成为流民。

流民的涌向,大致分为三个地方,一个关中,一个蜀地,最后一个,便是江南。

正月初一,乃是大朝会。

说实话,即便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大隋皇帝杨广昨夜也乐了一晚。但今日一到朝堂上,尤其内侍当众朗读了一封奏书之后,他整个人都不好了。脸色更是沉了下来,目光不断扫过大殿内朝臣的脸,没有人知道,他在思索着什么。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粮草筹集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