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107章 筹粮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隋皇帝的目标,乃是在三月,天暖之时,正好率大军,进攻北面的突厥。

现在大军已经下达了命令,只要一声令下,即可在三月前集结完毕。

但同时,却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茬子。

大军的粮草,出问题了。

这可是大问题,无论是哪一个人,面对杨广的怒火,都有点背不住。

皇帝杨广既然问起来,总该给个解决办法。

否则,今日乃是新年的第一天,很多人早上所吃的饭,只怕会成为最后一顿断头饭了。

“陛下,微臣认为,如关中、河南、山东之多地郡县的粮草,已经征集的差不多了。或是可以向江南征集。”

就在去岁秋的时候,因江南之地的蝗灾、旱灾,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更多地方颗粒无收。

在皇太子杨昭的奏书中,请求朝廷免去江南百姓两年的赋税,以休养生息。

报奏大隋皇帝杨广后,此事最终被同意下来。

而今这位朝中大吏的话,不禁让很多人望了过去。

此人为了奉承大隋皇帝,难道不担心朝中的政策朝令夕改,最终失信于民吗?

不仅如此,若是强征下去,好不容易安生起来的江南,只怕会再生波澜,且会恶了大隋的储君。

是谁这么大胆?

众人望去,很快便确定。

现在出言者,乃是当下的户部尚书王不闻。

王不闻曾担任过御史,其起家之地,其实就在江都,老家也是江都人。

上次王不闻的亲友,可是有多人,遭受到了皇太子杨昭的下狱。

很多人恍然明白王不闻,向皇帝杨广提出如此建议的原因,但大多数人,都静静的等待着,一时半会,暂无人提出其他的办法。

杨广向下扫了眼,对于王不闻的那点心思,自然是看的透彻无比。于脑中,也将个中的利弊,思衬过去。

“其余人等,可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见无人再做应答,杨广点点头,脸上的怒气,消散了一些。

“去诏,让太子在三月前,给北上的大军,筹集十万石粮食。还有户部,务必再要给朕筹集十万石。”

皇帝杨广看破不说破,这是各打五十大板。

同时,大家还明白了一个事情,那即是大隋皇帝杨广,似乎没有将皇太子杨昭,从江南之地,征召到北地作战的打算。

洛阳宫内的大朝会结束以后,便是其余礼仪事项。

到了第二日,还有外部的各国使臣的进贡。

可能是头顶十万石粮食压着的原因,王不闻后面几日安静了许多。可是在私底下,如王不闻等一些朝中官吏,却是在默默的会面,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转眼到了正月半。

在房玄龄回到江都没多久,朝廷连续催促索要十万石粮食的命令,就传到了江都的杨昭手中。

皇帝杨广并没有说粮食从何而来,只是让他想办法,这对杨昭来说,可选择的方法就多了起来。

但他并不打算从百姓中间获取。

也就在正月十七这天,他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全都召集起来,这才不慌不忙的问询起,粮草之事,该如何处理。

“距离朝廷给的实现,虽说还有两个多月,但路途上,还要运输过去。中途自要耽搁不少的时间。现在我等对粮草的筹集,也该开始了,大家也都各抒己见吧!”

杨昭手里一边翻阅着文书,目光则是从下首几个赐座的人脸上扫过。

房玄龄还是一如既往的深沉脸,杜如晦则是皱着眉头,另如江都太后王进,另有被叫来的新上任的丹阳、历阳等郡地太守,虽未说话,可那眉来眼去的样子,又怎会逃得过杨昭的目光。

“看来王太守是有决断了?不妨说说。”

杨昭直接叫起了王进,此人出身于太原王氏。

前番的江都太守最终被他下牢狱后,王进即从北方任上,给赶鸭子上架,调到了江都任上。

过去数月内,王进还算配合,对于此人的一些小动作,杨昭也多是睁一眼闭一眼。

不过,自新年过后,王进一些动作越来越出格。比如对洛阳来的一些消息,不再想过去那般时刻汇报了,甚至还刻意隐瞒,于江都治下的一些事情,同样如此。

总结下来,就是王进有些飘了。

杜如晦于他谈论过数次,杨昭也认为,诚该适当的敲打一二。

被叫起来的王进,先是愣了几个呼吸。

当他抬头,看到杨昭那略显的有些戏谑的眼神,心里瞬间咯噔了一下。

实在是杨昭的目光,太具有杀伤力。

去岁,江南许多官吏,都是在这位面上仁慈的太子面前,或是下狱,或是被处死的。

只因这两日,洛阳有人给他传来了消息,这才使得王进有些忘记面前太子的威势了。

好不夸张的讲,在江南,就算是郡太守一级的官吏,其实也不能无视面前的储君。

注意到杨昭的目光,王进身上瞬间起了冷汗,尤其心虚的情况下,感觉连站都站不稳。

在深吸几口气后,他方站直了身体,便考虑着杨昭的想法目的,边注视着杨昭的脸色,缓缓道:

“回禀殿下,臣认为,当下包括我江都之地,百姓们的生产生活,在殿下的指示下,正在不断恢复。

朝廷现在既然下了命令,虽未明说,但臣认为,是不是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赋税?”

王进这番话语,瞬间引起了其余多地太守的认同。

杨昭这几年,早就学会了处变不惊、面不改色。

他就那样坐着,面色淡淡,让人难以从表情上,判断出,他的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

不过,在听到王进的话,还有厅舍内的附和之声后,杨昭的背后,同样出了一身冷汗。

这段时间,可能是过于安生了。

手底下的这群官吏,在不知不觉间,竟是如此的配合,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

若非有杜如晦,外有回归的房玄龄的双重提醒,另有今日试探,看出的端倪。

只怕他还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觉底下的官吏,在被他压抑额太狠后,又慢慢形成了同盟。背后没有人撑腰,他打死都不信。

“你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杨昭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放缓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