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版人生

《重版人生》

第二章 1986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1986年代的浪潮之下,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要是评选年度汉字的话,那就是惊蛰。到处是旧与新的冲突,传统气功热和863计划。还有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和崔健的<一无所有>。javascript:;

改革虽然自上而下,落实到每个地区,并不是那么迅速,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还不如三提五统来的刻骨铭心。

每年的春耕夏收,夏种秋收,大致应该是农村最重要的时间,任谁会欺负人,土地是不会欺骗你的。

农人不仅存在作家笔下的狡黠,更多的对于土地的忠诚信仰,一丝一毫不敢懈怠。公粮短了缺了是真的会要命的。

本地农人最爱的除了土地还有对小孩的教育。

公社的徐云中学理所当然成为这个地区质量最好的学校,一所以被gm党返乡团残忍杀害的烈士命名的学校。

学校有着当地为数不多的全职老师,甚至于里头还有几个京城清北下放过来的,这在后世估计难以想象一个贫穷的乡下有这样的教资。

出事儿前,陈七的父母虽然只是队办初中的办公半农的老师,一家人也过得相当不错。

一个三间青瓦房的小院子,虽然没有什么家具,陈母喜欢种点花草,搭配着竹制栅栏围墙,多少有点江南小院的特色。

陈母于秋是教语文的,高中毕业后一开始教小学,后来教大队初中语文。

父亲陈新生,共和国同龄人,是历史老师。

陈新生做老师前一直在部队里工作,八零年负伤转业,结束了14年的军旅生涯。

陈新生带着一身伤病回到家乡,重体力活也干不了。最后大队安排了做老师。在这之前陈七和陈新生过去的9年里基本上只见过几次。

陈新生因为胸口弹片没能取出来的原因身体也一直不好,常年咳嗽,可是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小院也是回来后建好的,很是费了一番心血。

而在这之前,陈棋和母亲一直住在外公家。

母亲于秋和外公于少卿是陈棋相处时间最久的人了,陈家人口多,分家早,陈新生长年不在家,而外公又是一个人生活,所以于秋婚后也是住在娘家,所幸俩家离得也不远,相互照顾着。

于少卿二十年代出生,家里世代酿酱油。从小吃喝不愁,跟着乡下老秀才读的私塾,没有上过新学。

四十年代时,于家先后经历倭寇的肆虐和gm党返乡团的压榨,小少爷变成了破落户,家里就剩下的七八个酱油缸,成分不好不坏。

可于少卿这么个破落户不怎么会种地,酱油也不会酿。最后还是妇联帮助他娶了媳妇于李氏,得女于秋。

陈棋脑中不断回忆着过往。一瞬,又是一世,错纵交织的记忆将如何指引自己和这个世界和解?

爷爷陈平行二,有八个兄弟姐妹,家里穷。后来他十几岁随逃荒的一个北方人学了劁(qiāo)猪的手艺。

陈平从那时候开始就开始不断接济兄弟姐妹。所以家族关系很好,自个儿家里也就没有余下什么钱。

陈平在家也算是说一不二的一个人。

月光下的陈平异常憔悴,发黄的面色,花白的头发怎么都看不出来是五十几岁的人。加上他不时的抽一下水烟壶,准备和陈七商量一下墓地的问题。

陈七看着他,心里酸楚,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止于此。

本来按照传统停灵七天下土葬,如今正处在殡葬改革的大跃进时代,如今是火化之后的安葬就看各家的了,政府也不怎么管。

前些年牛鬼蛇神被扫荡一空,后世流行的和尚念经,道士打醮啥的这个时候还没恢复。

所以流程相对很简单了,扎库纸钱准备好了,大队专门的有几个人看葬人帮着到地理选个地方。

扎库纸钱什么的几个姑奶奶都帮着搞好了,关键是最后下葬的地点,才有了点争议。

陈平和其他长辈倾向于自家地里,大多数墓都是田野里。这种对于社会也有好处。

基本上几代后,坟地自然而然的平了,那个是土葬时代,,当然绝大多数泥腿子家也本身没啥祖坟的。

陈七心里清楚,十几年后轰轰烈烈的平fen运动就开始的同时,公墓的价格各地也和房地产一样此起彼伏的。

最后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父母的坟被铲掉了,骨灰盒也不知道去了哪儿。

对于陈七坚强烈持送公墓的要求,陈平最后也只是迟疑一会儿,最后还是同意了。

这个年代公墓的价格不贵也不便宜,150块,城里工人一个月工资,乡下泥腿子得干上俩三个月。

亲戚邻里来的帛金差不多有1700块,最后吃席大锅菜搞完,结余手头还剩了七百八十块。

一九八六年,在建筑队当小工,每月工钱是一百块钱,可这一百块钱是相当多的,在工厂上班的最高工资也不到一百块钱,差不多也就七八十块。

当然物价也还可以。在小吃摊上买个烧饼是五分钱一个,每天挣三块钱可以买六十个烧饼,可以供四个人吃一天。这个时候猪肉是每斤一块二,干一天挣三块钱只能买二斤半猪肉,

......

幸好家里没有外债,下葬是放在头七这天,这时候也只有亲戚来一下,县里的公墓还挺远的,还是借了拖拉机送过去,给师傅包了一个10块钱红包和一包红塔山。

忙碌一整天,送走亲戚,家里又只剩下了爷爷奶奶和姑姑,陈七明白,是要商量一下自己的问题了。

“细伢,我们商量了一下,这边你继续读书,这边你马上就要考大学,学费生活费我们补贴你。”陈平边点上水烟说道。

姑姑也在应和着,“你成绩还可以的,努力考上,这样阿哥阿嫂知道了也会开心的。。”

陈七看着认真的爷爷和姑姑,心里面也不是滋味,前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之后连续两年参加高考,一次都没成。

事后才知道其实成绩已经达标,但是政审卡住了。后世很清楚,档案已然在这个夏天已经被某人篡改了,那人做事儿确实是绝了。

“那个过几天考试,我一定好好考,但是我一定不复读了。”

顿一会儿,陈七说道“那个我想好了,前几天父的战友李保国叔叔也过来了,他现在转业在静海职业做主任,他讲了可以到他那边去报名。”

“你不准备考大学哩?你成绩那么好,一次考不上,高三复习一年还可以考了。”陈平显然有点生气,长子不在了,孙子还有点不晓得事儿。

“爹爹(dia)这边听我讲啊,是这样的,首先呢,今年我们这届和下届不同,我们俩年制,他们三年制,不定考的过。”

“正好李叔叔学校有个日语班,是和师范还有东瀛那边合办的,只要通过结业考试还发大专文凭的。”陈七有点担心爷爷听不懂,急忙解释道。

“那你小子是想去学小鬼子那边?”陈平有点不开心。

“现在不是出国热吗?去东瀛的话还能多赚点钱,那边很缺外劳的,然后李叔叔那学校是静海第一批合作办学的,出国的话按照那边研修生的模式过去,边工作边学习的。”

陈七心中吐槽,什么鬼研修生,明明就是压榨外国劳动力,只能挑些不好听的讲给陈平。

过了一会儿,大致情况陈平也懂了,转学过去通过考试给中专学历,再去东瀛研修生几年,合作方联合还能给发一个大专文凭,貌似政府也认这个。

对于乡下人来说,不管怎么样都是好事儿。现在一时半会儿,陈平也不能指望陈七能一次考上,毕竟自己也就念完了高小,文凭的问题自己本身一知半解的,再聊了一会儿也就同意了。

最后陈平还是让陈七自己好好想一下,就算今年考不上,第二年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陈七也是老老实实的应下了,然后回家去。这些天最累的肯定就是他们了,自己也身心俱疲的。

发生这么多事情,既然自己遇到了还是需要好好合计一下。

小院门子内,陈七坐在堂屋门口,看看左臂上的黑色孝带,不时叹息,院中蝉鸣肆无忌惮,心中不免有些烦躁起来。

随即回到屋子里拿了棋子来到院中桂花树下的石桌旁,坐在边上打谱。

和后世一样,每当自己心神不宁时,就自己边打谱,边思考,尽量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一个人若是心神不宁,确实做好的方法是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儿,总归最后能静下来。

这套云子还是外公早年间购入,几十年下来多少不见光泽,但质地细腻如玉,色泽愈发晶柔和,沉而不滑。

外公最后的岁月里,陈七每日陪着他下棋为乐。两人都不见得多好,但那年月娱乐项目本就不多,安静的待着下棋不失为最佳。

所幸后来建小院时,陈棋父亲就找石匠磨了了一个石桌,刻上棋路。

闲暇无事时,一家人还坐这儿喝茶谈天,好不惬意。而今空荡的院子不负曾经光景,心里无以慰藉,虽然经历过一遍,但能够看通透的有能有几人。

来到这个时代,出路确实有很多,但是不确定性也有太多,普通人家出生的,真就有机会就能乘风化龙?

世界上有种规律就是,即便你知道答案,也并一定有多少机会走到好的那个结果。

复仇与救赎,孰轻孰重?无论如何,最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能量。

高考怕是指望不上了,从后世的讯息,可清楚那人做事儿不留首尾,大底是不会让仇家有机会翻身的。

印象中,今年考试有191万人报考,最后录取了57万,可这是大部分人已经被预考淘汰了。陈七当年以为自己通过预考,一定能中,结局不甚了了。后来才清楚,档案里有心人寥寥几笔,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写结果,可笑前世竟然还多耗费了几年青春。

年纪太小,打工什么的真不是个好选择,创业什么的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看似蓬勃生机的一个时代,却真处处都是迷人的陷阱。

似是陷入长考,陈七坐在石桌旁,天色渐渐暗下来,又遍植驱蚊草和薄荷,院内并没有太多蚊虫,蝉鸣声越发大了起来.....  21921/1083823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