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下西洋,俘虏圣女贞德

《大明:下西洋,俘虏圣女贞德》

3.【恶魔?上帝之鞭!】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周君寿推开了房门,

郑和正在房间内低估着一些奇怪的单词。

“盎格鲁-诺曼法语很奇怪吧。”

周君寿用盎格鲁-诺曼法语问道。

这门语言本身属于法语,但却是这个时代英国贵族们常用的语言。

这种奇特的情况,正是因为四百年前的诺曼底征服。

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开创了延续至今的英国王室。

周君寿前世在历史学方面颇有建树,通晓多门已经无人使用的语言。

盎格鲁诺曼法语正是其中之一。

在两个月的航行中,他将这门语言交给了宝船上的部分高级官员。

但目前只有郑和能熟练使用。

“诡异的语言,明明在一个国家,贵族却说着另一个国家的语言。”

郑和用盎格鲁-诺曼法语回答道。

“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真是伟业啊。”

他又用大明官话感叹,随即又问道:

“我们登陆的位置,你已经选好了?”

“法兰西,诺曼底公国,瑟堡男爵领。”

周君寿指着他绘制的地图说道:

“此乃良港,更在英法战争的后方。”

“我们如今在这里,位置不算远。”

周君寿指向英吉利海峡。

宝船舰队就像是一支利剑般,横在大不列颠诸岛与法兰西之间。

这正是周君寿期盼的形势。

英格兰最大的财富就是他们的羊毛。

自爱德华三世开始,英国大法官就要坐在一袋羊毛之上,以彰显羊毛的重要。

但这份财富,必须输往欧洲大陆,才能变成金灿灿的金币。

宝船舰队封锁了英吉利海峡,就算不正面战争,围也能把英国围出经济危机。

周君寿看向郑和,

除非欧洲人先动手,郑和绝对不会主动入侵欧洲。

但周君寿明白,欧洲人不可能与大明舰队和谐相处。

看到大明人这张脸之时,那些欧洲的贵族国王,绝对会唤醒骨子里的恐惧。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而已……

正当周君寿思考的时候,

船体就微微晃动几下。

“郑大人,周大人,我们遇袭了。”

郑和与周君寿同时抬起了头。

………

两人站在船头之上,看着被大明舰队团团围住的几艘“小船”。

小船只是相对大明这些动辄上千料的大船来说。

这几艘船大概二十到三十米长,六米宽,整体细长,单帆,船尾有舵。

“柯克船。”

周君寿认出了这些船。

“英国的船。”

这些船名为柯克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常用的舰船。

并不是纯粹的战船,相反,柯克船大多数时候是用在商贸上。

战争时期多用于运兵,而船上也没有配置火炮。

进攻手段只有一种,那就是弓箭手的齐射。

除此之外,就只有跳帮战了。

周君寿看到了船壳上插着的箭矢。

大明舰船的船身太高了,对于那些弓箭手来说,大概和城墙差不多。

哪怕用英国弓箭手最擅长的紫杉木弓,也很难对甲板造成威胁。

这也是为什么周君寿知道大明船队中,有数量不少的非战船,

也依旧认为大明船队能封锁英吉利海峡的原因。

“小鱼入海,岂知鲸吞万里之势?”

周君寿淡笑道。

现在的英国,可不是日后的海洋霸权大英。

没有明确的指挥,没有几乎专门的军舰,纲纪不振的海上战斗…….

这就是这个时代,英国海军的现状。

不对,这个时代的成建制的英国海军,根本就不存在。

只是国王征用国内港口停靠的船只而已。

周君寿居高临下,看着几个大胡子贵族,在柯克船甲板上大呼小叫。

“恶魔,恶魔,恶魔来了!!!”

“上帝来惩罚我们来!!”

“上帝之鞭!!”

盎格鲁-诺曼法语船上只有寥寥几人能听懂。

郑和周君寿就是其中之二。

郑和看向周君寿。

他不明白,为什么英国人反应这么大。

“南北朝时,匈奴人阿提拉重创了古罗马帝国,被称之为上帝之鞭。”

“宋元时,蒙古骑兵血洗欧陆,贵族颤抖,国王殒命,蒙古大汗也因此得名上帝之鞭。”

周君寿解释道:

“欧洲人相信,他们都是上帝的惩戒。”

“承认对手的恐怖,总比承认自己的软弱来的轻松。”

“他们大概,分辨不出蒙古人和大明人的相貌区别。”

周君寿看着大呼小叫的英国人,眼神中带着一丝戏谑。

十年前,永乐帝入草原,血虐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代。

若是让欧洲人知道,又不知是什么表情。

“周大人,郑大人,我们怎么办?俘虏还是……”

一位军官低声问道。

“大家是什么心情?”

周君寿问道。

“弟兄们很生气,区区蛮夷,非但不逃跑,还敢朝我们动手。”

那名军官义正言辞地说道。

周君寿用多看了两眼那名军官。

“没有俘虏的价值,也不能放跑,那就灭了吧,给兄弟们听个响。”

【各位大佬,新书各种求,小弟为了这本书,下了很多心力,求各位大佬支持】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