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50章 天下虽定事难平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532年,四月,邺城。

高欢在韩陵击败了尔朱氏的联军,声威大震,本来还在观望的各个州郡都望风而降。很快他又收到了斛斯椿从洛阳送来的投名状,包括尔朱世隆和尔朱仲远两个死的,以及尔朱天光和尔朱度律两个活的。

此时的高欢可算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现在首都洛阳都不用打了,直接过去就行。

尔朱氏败亡之后,侯景、贾显智和司马子如又回到了高欢阵营,连同刘贵、孙腾、蔡俊、尉景一起,昔日的怀朔八友再一次把酒言欢,其乐融融。此时大家再也不是怀朔郊外飞鹰走狗不务正业的问题青年,都已经变成了北魏国内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消息,姑且也算是好消息吧。

那就是关西的贺拔岳也宣布归附高欢。

尔朱天光离开关西的时候,通知侯莫陈悦跟自己一起走,让贺拔岳在高平负责镇场子,同时还留弟弟尔朱显寿驻守长安,代表自己处理日常事务。

这个安排看起来也算中规中矩,但贺拔岳料到尔朱天光此去必败,为了给自己争取政治空间,他派宇文泰去做侯莫陈悦的工作,劝说侯莫陈悦不要去帮尔朱天光,而是跟自己一起攻占长安,抢在高欢之前拿到关西地区的控制权。

经过宇文泰出色的策反工作,侯莫陈悦最终同意反水。于是贺拔岳从高平出兵,侯莫陈悦从秦州出兵,两路大军一起向长安进发。

但整个过程耽误了很长时间,直到韩陵大捷的消息传到关西,这哥俩的部队才刚进入雍州境内。

现在高欢都解决战斗了,贺拔岳这边自然也不能再磨蹭了,他立刻任命宇文泰为先锋,领着一部分精锐骑兵冲在最前面,争取尽快拿下长安。

尔朱显寿只是个怯懦无能之辈,所以拿下长安对宇文泰来讲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宇文泰唯一担心的是尔朱显寿弃城逃跑,万一落到高欢手里,那贺拔三哥这次出兵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于是宇文泰率领手下轻骑倍道兼行,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安城下。

宇文泰预判得很准,尔朱显寿听闻大军来袭,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转身就往东跑,此时长安已是一座空城。

宇文泰安排一部分人去接管长安,自己连城都没进,领着剩下的人一路向东紧追不舍,终于在华山脚下追上尔朱显寿,将其生擒活捉。

占领长安之后,贺拔岳虽然心里还是非常不服高欢,但无奈高欢已经占据了先机,现在全国的众望人心都在高欢那边,自己如果不做个姿态必然会成为新的众矢之的,所以他不得不暂时忍下这口气,跟侯莫陈悦一起写信表示归附。

到目前为止,河北、河南、山东、洛阳、关西等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归附,只剩下晋阳周边一小块地方还在尔朱兆手里,但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剿灭只是时间问题。

也就是说,高欢只在信都和韩陵打了两次硬仗,就搞定了整个北魏。

成功来得未免太快了点儿。

但高欢并没有盲目乐观,因为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亟需解决。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人心。乱世之中,人心难附。很多人虽然宣称支持自己,但那只是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如此,绝非心甘情愿,典型的代表就是斛斯椿和贺拔岳。

高欢跟斛斯椿曾经一起在尔朱荣帐下做事,当时斛斯椿的官职远高于高欢,所以基本也没什么深处的机会。但有限的几次接触,高欢已经感觉到这个家伙不简单,心机城府太深,看着表面殷勤热情,其实不知道心里想的是什么,跟他在一起时总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他能够如此轻描淡写地干掉昔日的兄弟尔朱世隆,以后对我下手的时候肯定也不会犹豫。

还有贺拔岳,这个家伙跟我之间积怨已久,差不多已是水火不容的状态,有好几次都想找机会把我干掉。这次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我低头,内心肯定非常不情愿,保不准什么时候会再次发难。

但斛斯椿掌握着首都洛阳的军政大权,贺拔岳更是控制着潼关以西的半壁江山,现在自己根基未稳,直接干掉他俩不太现实。

既然暂时没啥好办法,那就先吓唬吓唬吧,只要他们老实一段时间别闹事就好,之后的事情等我腾出手来再慢慢处理。

这时候正好尔朱仲远帐下的两个都督跑过来投降,一个叫乔宁,另一个叫张子期。因为高欢之前对投诚的将领都很大度,所以这俩人也自以为可以轻松过关,结果没成想正撞在枪口上。

高欢对这两人说,你俩当初在尔朱仲远帐下的时候,曾经对天发誓说永不背叛,结果尔朱仲远一旦失势,你俩立刻就反水投降。你们对天子不忠,对尔朱仲远不义。犬马尚且不忘饲养之人,你们简直连犬马都不如!不忠不义之人我留着也没用,来人,给我推出去砍了!

乔宁和张子期这两个倒霉蛋就这样被当成了用来吓唬猴的鸡。

斛斯椿和贺拔岳等人都是当世枭雄,这种小伎俩对他们有没有效果,高欢心里也没底,但现在也只能先做这些了。

第二个问题更要命,那就是到底让谁来当皇帝。

现在北魏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洛阳城里的元恭,另一个是高欢这边新立的元朗。

孙腾当初建议高欢立元朗当皇帝,本来是打算另立山头跟尔朱氏打持久战的,没想到高欢的进展如此顺利,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手给干翻了,元朗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现在搞出两个皇帝来,高欢很伤脑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其实元恭现在也很尴尬,他虽然即位时间早,但毕竟是尔朱氏所立,底气不太足。他为了试探高欢的虚实,特意派中书舍人卢辩代表自己持节到邺城来慰劳高欢。

卢辩也出身范阳卢氏,跟卢文伟算是同族。他到了邺城之后,表明立场,说元恭贤明内省,年长有德,希望高欢能拥立元恭继续当皇帝。

高欢很不爽,心说凭什么你那边的皇帝啥都好,我立的皇帝就不受待见?他命令卢辩去拜见元朗,结果卢辩坚决不从,打死也不承认元朗是皇帝。高欢吓唬了几次,发现吓唬不住卢辩,最后只好作罢。

但经此一事,高欢也觉得元朗的血脉偏远,难以服众,渐生废立之心。

可是元恭也有些不合适,毕竟就在两个多月前,他刚刚颁发过讨伐高欢的诏书,虽然那实际上是尔朱世隆的意思,元恭也是身不由己,但文件上毕竟盖过他的玺印,转身跟没事人一样,似乎也说不过去。

现在天下已定,老在邺城呆着也不是事儿,所以四月中旬的时候,高欢带着元朗等人离开邺城,赶赴首都洛阳。

至于到底选哪个当皇帝,高欢还是没有头绪。

等到了邙山,高欢觉得不能往前走了。前面就是洛阳城,如果朝堂上真出现俩皇帝,两人各坐一半龙椅面对面唠家常,那笑话就大了。

是时候必须作出选择了。

高欢派魏兰根先进入洛阳去抚慰百姓,同时到朝内跟元恭聊聊,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么优秀。

元恭也知道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面试,于是他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来应对魏兰根。

应该说元恭表现得非常不错,魏兰根也觉得他神采高明,气度不凡,比元朗要强得多。

然而这恰恰成了不能让元恭继续当皇帝的理由。

魏兰根既已依附高欢,便只从高欢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觉得元恭对很多事情颇有主见,恐怕日后难以控制,于是便劝高欢废掉元恭。宁可继续用元朗这种废柴,也不能搞一个有主意不听话的出来。

高乾兄弟和黄门侍郎崔凌也赞同魏兰根的观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