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51章 贺拔心高惟抗命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532年,四月,长安。

贺拔岳听说高欢进入洛阳之后,先后废了俩皇帝元恭和元朗,另立了个新皇帝元修,简直比当年的尔朱荣还要威风,心里未免有种酸酸的感觉。

想当初我们贺拔兄弟镇守怀朔镇、袭杀卫可孤、平定六镇之乱的时候,他高欢还只是个菜鸟小兵。在尔朱荣帐下的时候,我的级别也始终比高欢高得多。这次到关陇来平定叛乱,本以为可以借机建功立业,戎马关山北,万里觅封侯,没想到高欢这个家伙居然趁着内乱开外挂,直接干到渤海王大丞相,这未免也太让人窝火了。

还有,我那俩哥哥也是够呛,居然能如此轻易地就容忍高欢做大,听说还曾经出手帮过高欢,真不知道他俩心里是咋想的。

眼下自己身在关中,远离政治中心洛阳,没法参与这些政治游戏,只能眼睁睁看着高欢得志。

但另一方面,关中以及包括关陇和西北在内的广大关西地区占据了北魏的半壁江山,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任何人都无法轻视。现在这片地区基本在贺拔岳的控制之下,因此即使他不在洛阳,也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可以左右政局的关键人物之一。元恭在高欢进入洛阳之前,特地将贺拔岳加封为关西大行台,相当于是这块地盘的一把手。元恭的意图是通过扶植贺拔岳来抗衡高欢,借机摆脱掉自己的傀儡身份,当时他甚至有迁都长安的打算。但没想到高欢出手过于狠辣,连傀儡都不让他当,进入洛阳之后直接换了个皇帝。

现在新皇帝即位,不知道会给贺拔岳安排个什么职位。

贺拔岳现在跟等着考试揭榜一样,整天惴惴不安,说不出是期待还是紧张。

没多久,朝廷的任命状就到了。

任命贺拔岳为冀州刺史。

贺拔岳以为自己听错了。大行台变成刺史也就罢了,但我现在在关中啊,附近三雍三秦二岐二华二夏二凉,加上豳州泾州瓜州灵州汾州渭州河州等等,一共二十多个州呢,封到哪里不好,非要把我整到大东边的冀州?

但他马上就明白了,不用说这肯定是高欢在后面捣鬼。看来高欢还是不放心自己,才会使出这个调虎离山之计。

我还啥也没做呢,你就背地里偷偷搞小动作整我?看来咱俩这辈子没办法好好相处了。

但圣旨已到,接还是不接?

如果接旨,真的离开大本营去了冀州,那就正中了高欢的奸计。河北一带都是高欢的人,自己在那边一点根基都没有,完全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可是不接就是抗旨,如果高欢以此为借口,派兵打过来咋办?他现在可是等同于朝廷,名义上先压自己三分,那时候肯定非常被动。

贺拔岳实在没有头绪,只好把手下心腹叫过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贺拔岳目前最信任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宇文泰,另一个是薛孝通。

薛孝通就是之前向尔朱天光推荐元恭做皇帝的那位行台郎中。他现在的职位是贺拔岳的行台右丞。宇文泰则是行台左丞。

薛孝通是河东汾阴人,博学多才,名气很大。当初萧宝寅西征的时候,曾经把他聘请出来做事,但薛孝通很快就发现萧宝寅有谋反意图,所以找个借口溜回了家。后来尔朱天光西征的时候,又把他请了出来。正是在薛孝通的大力推荐之下,元恭才当了皇帝,所以后来元恭把他调回洛阳担任自己的中书郎。前段时间元恭为了拉拢贺拔岳,又把薛孝通派到长安。

薛孝通的才华和眼光都非常出众,贺拔岳对他非常尊敬,事事必加咨询,宇文泰更是把他看做大哥,虚心向他学习讨教。

听完贺拔岳的担忧之后,薛孝通当即表示坚决反对他离开关中。

薛孝通对贺拔岳道:高欢能在几个月之内摧枯拉朽彻底打败尔朱氏,的确是厉害,但胜利来得太快了对他来讲也不全是好事。韩陵大胜之后,侯渊、樊子鹄、贾显度、斛斯椿、叱列延庆等人都先后归附了高欢。这些人资历都比高欢深,官职也都比高欢大,他们现在低头只是迫于时势,并非心甘情愿,忠诚度很成问题。他们此时都在朝内和地方担当着重要职位,而高欢拿他们又没什么好办法,立刻杀掉肯定会大失人心,留着又是心腹之患,只能慢慢处理。此外,尔朱兆虽败,但还盘踞在并州,现在高欢外有劲敌,内有隐忧,他是聪明人,在这种情况下断不敢跟咱们公开决裂。明公平定关陇,声名远播,关中的英雄豪杰都愿意为你出力报效。只要你以华山为城,以黄河为堑,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何必要交出主动权受制于人?

薛孝通高屋建瓴格局开阔,把当前国内局势分析得极其清晰通透。贺拔岳听罢不禁茅塞顿开,握着薛孝通的手激动得不得了,边上的宇文泰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于是贺拔岳决定赖着不走了。不过他并没有公开抗旨,而是找了些委婉的理由暂时推辞掉了冀州刺史的官职。

反正我就是不离开关中,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薛孝通分析得很准,高欢的确拿贺拔岳没啥办法,因为他现在烦得要命。

现在洛阳城内的势力主要可以分为三派:元氏皇族、尔朱氏旧将、以及高欢的部下,此外还有长孙稚这种前朝旧臣。除了高欢的部下之外,其余的人都为官多年,资历深厚,心里根本没把高欢放在眼里。

第一个给高欢上眼药的就是新立的皇帝元修。

高欢吸取了尔朱荣的教训,功成名就之后不想过多干预朝政,所以在元修即位四天之后,也就是四月二十九日,就离开洛阳回到邺城。为了帮元修立威,他还命人把尔朱度律和尔朱天光押到洛阳,由元修龙楼御审之后,斩首示众。

结果五月初三,高欢就得到消息,元修把前皇帝元恭给干掉了。

高欢很郁闷。虽然是自己把元恭废掉的,但那只是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如此,其实元恭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何况现在他已经不是皇帝了,无权无势构不成啥威胁,何必要赶尽杀绝?

但元修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元恭的人望实在是太高了,高到让自己寝食难安的地步。即使现在是被废,但依然有非常大的潜在威胁。

所以他即位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派人用毒酒鸩杀了元恭。

元恭终究也没有逃过跟元子攸一样的命运。乱世之中,皇帝也不过是个棋子而已。

元恭的死其实对时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高欢却从这件事上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觉得元修这个人性格好像有些问题,气度狭隘,不能容物,恐怕以后会有大麻烦。

但自己已经换了一次皇帝了,总不能跟过家家一样马上再换一次吧?那样我岂还不如尔朱氏?毕竟尔朱荣一直容忍着元子攸,尔朱世隆也只换了一次皇帝。

算了,现在手头麻烦事一堆,先凑合着过吧。

结果这事刚过去没过多久,南阳王元宝炬跟高欢的兄弟高隆之又干起来了。

高隆之本出身徐氏,因他的父亲被高氏收养,故改姓为高。高隆之在跟随于晖讨伐羊侃的时候结识高欢,两人颇为投缘。因为都姓高,所以高欢将其视为同族兄弟。

这次高欢虽然离开了洛阳,但毕竟不敢完全放手,所以他把高隆之留在洛阳担任侍中,让他作为自己在朝中的代言人。

但高隆之仗着高欢的权势,有点儿忘乎所以了,经常不把朝中的王公大臣放在眼里,对皇帝元修也不是很尊敬。又一次元修大宴群臣,亲自给高隆之敬酒,结果高隆之没喝。元修没说啥,边上的元宝炬怒了,他一把揪住高隆之的衣服领子抡拳就打,一边打还一边骂:你不就是个镇兵么,焉敢如此不识抬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