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个人一座城

《重生之一个人一座城》

第十一章 要想富当个体户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吃完饭后,小陈杨帮着妈妈收拾完家务,然后给爸爸和大舅砌上一杯茶,给自己也倒上一杯白开水,然后就拉一起一根小板凳坐在了三个大人对面。

“臭小子,说说你的想法吧!要是不能让我们满意,嘿嘿!”父亲一边悠闲的喝着茶一边威胁加恐吓着眼前的宝贝儿子,说实话,他的父亲成就栏里还真的差了一项让他一直耿耿于怀,那就是揍这臭小子一顿,可是实在找不到机会啊,不是说自己老婆有多护着孩子,这孩子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让他操过心,在同事那里听到的都是赞扬儿子的话,实在是没有成就感啊。

“妈妈,你看爸爸,话还没开始说就吓人家。”小陈杨一脸哀怨的爱着母亲。

“你这个人啊,孩子让你操过心吗?说句话就想打人了,喝你的茶,先听儿子怎么说!”母亲拍了一下父亲的肩膀维护着儿子。

看着期待的众人,小陈杨也没有绕弯子,就开始了家里第一次家庭集体议事的发言。

“爸爸妈妈还有大舅,你们发现最近这市场上有什么变化吗?”

“什么变化,少给老子打哑谜。”爸爸平时都操心工作上那一摊子事,没时间关心这些。

母亲和舅舅也不明所以,三人还是看着小陈杨,等待着答案。

“好吧!看来你们是真的没有发现,妈妈你发现没有,现在多了很多私人的肉贩,虽然他们的肉比供销社的要贵一点,但是不用肉票了啊!原来的裁缝店都需要自己拿布去做衣服,可是现在裁缝店里就有现成的布可以选择,而且也不用布票了!”小陈杨开始把市场的一些改变说给父母和舅舅听。

“好像是哦,我昨天还听到一个同事在说,那天她家里来人了,想买点肉招待一下,可是去供销社的时候已经卖完了,但是她在路上遇到一个肉贩子推着自行车在卖肉,虽然贵了一些,但是不要肉票,她就买了一斤。”你说这巧不巧,这就遇到真实案例了,而且还是母亲遇到的,更加论证了小陈杨的说法。

“这些改变对你舅舅有什么用?你叫舅舅去卖肉?”父亲这找茬的心依旧没有动摇。

“听孩子说!”母亲又瞪了父亲一眼。

“其实我想说的是,市场现在放开了,以前没票是肯定买不到东西的,但是现在只要给钱就能买了,而且工商部门并没有制止这些人,说明政府是默许放开市场了,那么首先一点就是,做生意不违背政策,不犯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全国上下计划经济中,私人进行物资买卖是被明令禁止了的。(说太多容易被和谐,各位看官自行找补,谢过。)

“物资充足了,大家的生活变好了,那么大家就要开始提倡消费了,我们化工厂毗邻108国道,是国家重要的运输干线,车来车往的就必定会有很多人吃饭,要休息,为什么我们不利用这点帮大舅做点什么呢?”说着说着,小陈杨也陷入了回忆,也是这么大的时候,父亲为了教他识数,两爷子(就是父子)就坐在自家门口的洗衣台上,看着下面川流不息的车辆数数,看看那边的车多,家属区的房子是依山而建,就像梯田一样,而著名的108国道就从山脚下蜿蜒而过。随着物资流转,汽车运输越来越频繁,但那个时候的公路建设还没有后世这么发达,货运汽车在蜿蜒的道路行驶是十分缓慢的,小陈杨还记得和父亲回老家,就是坐厂里的货运汽车,一路颠簸,300公里的路硬是从天不亮一直坐到天黑,屁股都坐痛了,可想当时的交通速度有多慢,而众多的货运、客运司机就需要在沿路补给,这就促使后世在这些公路边上出了很多有名的驿站饭店,给广大的司机和旅客提供食宿。

“加上我们厂现在的产品供不应求,厂门口经常停放着很多车辆拿货送货,这些司机都需要一个食宿的地方,我觉得让大舅在厂门对面开一个食宿一体的饭馆,绝对生意火爆!现在物资丰富了,买菜买肉也方便,加上这些司机有钱,不怕赚不到钱啊!猪肉贵我们可以卖鱼啊,鱼多便宜啊!”想着后世的那些丰富的菜品,水煮鱼、太安鱼、石头鱼,哦还有那个大肉鲢鱼不要太好吃哦,想想就流口水啊!”

“想法倒是可以,可是你舅舅没弄过饭馆啊,也没学过厨师,加上还要住宿什么的,你舅舅一个人怎么忙的过来啊?爸妈也要上班也帮不到你舅舅啊!”父亲斟酌了一下说出了问题所在。

“三姨妈结婚了吧,守着个小裁缝铺和三姨夫一起打理,小地方的生意能维持个温饱就不错了,小姨妈不是也有个对象吗?搞什么的不清楚,一起叫过来,先从家常菜弄起嘛,只要味道还可以,生意差不了的。”其实这些事小陈杨早就清楚,三姨夫虽然没什么技能,但是打下手可是一个满分级选手,眼里有活手里不空,是远近闻名的能手,帮厨打杂绝对没问题,虽然现在小姨还没结婚,但是未来的小姨夫早已手拿把掐了,小姨夫是个孤儿,从小外婆家就资助他,而小姨正好和他同岁,又一起读书,所以小姨夫从小就喜欢小姨,小姨夫为人踏实,外公外婆也喜欢,就默认了他们的关系,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直到结婚生子在大家眼里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而这个准小姨夫现在已经在当地的国营饭店当了两年学徒了,已经开始可以独立操作了,小姨如果要过来,他肯定是要跟着过来的,这不就齐活了嘛!三姨妈和小姨妈负责白天跑堂招揽客人,晚上可以打理一下住宿,大舅为人老实本分可以负责采购和管账,三姨夫打杂,小姨夫掌勺,完美!

这个年代的人对吃饭、住宿要求真的不高,其实大家也都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私房菜,只要不难吃,不是有句老话嘛,洗干净煮熟放盐,这就是当时的基本要求了,住宿只要不是漏风漏雨,只要床铺干净就没有太多的挑剔了,又不是出门旅游那么矫情。而且这个年代的司机是真的富裕,车是公家的,维修费油费都是公家出,司机有出差补助,而且最吃香的是什么,汽油、柴油啊!这个时候这两样物资是有配额的,一般人是买不到的,加上这时的道路蜿蜒崎岖,货车负重大油耗高,有些聪明的司机就会在油上面想办法,上坡费油没办法啊,但是下坡可以不耗油啊,下坡的时候就关闭发动机,让汽车处于空挡状态利用惯性下坡,所以大家经常在这种老国道的旁边,特别是下坡急转弯的路段,公路两边的山壁上都会有大白字提醒,下坡危险勿挂空挡的标语,因为熄火挂空挡下坡加上货车重量大经常会导致汽车失控发生事故,很多老司机就利用这种方法节油,然后把节约出来的油高价出售给需要的人以此牟利,而且司机一天也很辛苦,也没地方花钱,就喜欢吃,在吃上特别愿意花钱,所以造就了很多出名的汽车饭馆。

“这倒是个好主意,臭小子,没想到你还能想这么多,来老爸奖励你2元钱买糖吃。”听着小陈杨的分析,三人都觉得好,老爸看着儿子帮自己大舅子把工作问题解决了还是这么好的一个发财机会,顿时大方起来,2元的大票就递到了小陈杨的面前,这是真的大方了啊,买猪肉都可以割小两斤了,1分钱1颗的水果糖要把嘴吃於了。

小陈杨把钱一收,然后又一个重磅炸弹给了父亲,“老爸呀,别高兴的太早了,厂对面的山坡可是村里的,租好了地还要修房子,这些事我一个小孩子可帮不到忙你们了。我去找杨瑾做作业去了,你们自己商量吧!”说完迅速拿起书包就窜了出去。

“早点回来!”家里传来老妈的提醒。

“知道啦!”声音已经飘远了。

第二天,父亲就请假和大舅去看地去了,对面村里的人其实都相当的熟悉了,平时他们为工厂提供了大量的蔬菜水果鸡蛋,有些强壮的农民也进到了厂里当临时工,关系都处的不错,听说老爸要租地,也是大开方便之门,找来这块地的农户,谈好价格签了一个十年的租地协议,然后承诺以后饭馆优先采购村里农户的蔬菜肉蛋鱼,更让村里人高兴了一阵,租地的事就搞定了。

说起陈杨的老爸那也是吃得开打的转的人物,工作是一把好手,社交也是牛皮哄哄的那种,现在不是有一个专用名词嘛,社交牛逼症说的就是小陈杨的父亲,一张国字脸还梳着一个分头,笑容随时都挂在脸上,遇到谁都能开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在厂里的人缘那也是极好的,这不,要修房子了,把平时几个耍的好的兄弟老乡叫家里一顿海喝,你一言我一语,就把修房的事情搞定的七七八八了,一个车队的兄弟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厂里的挖机调过来把土地平整好,并挖出了修房的地基,另一个人跑到后勤处一通操作,把厂里替换下来的耐火砖就拉了过来,前文不是提到小陈杨的母亲所在的电石车间有一个高炉,高炉每年都要替换耐火砖,而换下来的耐火砖又没用处,堆在哪里也没人要,厂里巴不得有人帮忙处理呢!小陈杨还记得当年厂里处理碳渣,镇里修路,几个学校平整操场,都是厂里免费提供,只要需要这些废弃的东西随时都可以来拉。然后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就开始了,闻讯赶来的两个姨妈和姨夫也到位了,这个年代的人基本什么都会做一点,比如小陈杨家里的家具,基本都是小陈杨父亲亲手打造的,沙发和床垫的弹簧都是用自己做的模具拧出来的,电工、瓦工、木工是样样齐全,小十天的功夫,一个两层小楼就建好了,然后就是拉电线,刮大白,做桌椅板凳,购置厨具,这一番操作,把父母和舅舅、姨妈的积蓄花了个精光,最后购买第一批肉蛋蔬菜的钱都还是父母几个好朋友凑的。

最后饭店取名字的时候大家又各抒己见,什么建国饭店啊,前进饭店啊,红旗饭店啊谁都不服谁,最后看他们吵个不停,小陈杨大笔一挥,饭店门口左边墙上写,“车来车往,出入平安。”右书“富贵吉祥,诸事大吉。”横批也就是饭店的名字:“友谊饭店”,小姨夫看了乐得合不拢嘴,因为小姨夫姓赵名友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