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归

《与君归》

第 83 章 相忆深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从明安宫里出来的宫女一路谨慎地跑去了贵妃宫中,经宫人通报后面见了贵妃。

“奴婢参见贵妃娘娘。”

屏风把宫女和贵妃隔开,很显然贵妃并没有很在意这个宫女。

“本宫不是说过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要到本宫这里吗?”

“娘娘恕罪,奴婢确有要事禀报。今日六殿下去找了十三殿下,内殿有人守着,奴婢不敢离得太近,只隐约听到陛下,边境什么的,大约半个时辰后,六殿下便离开了。两位殿下交谈的并不是很好,十三殿下还砸了一只杯子,那是平日里十三殿下最爱用的一套茶具。”

“哦?”贵妃饶有趣味地问道:“他们真的不欢而散了?”

“是的,娘娘。”

贵妃身侧的宫女给贵妃指甲上涂着蔻丹:“本宫知道了,”说完让人拿了个装着碎银的荷包给她:“你且仔细着,少来本宫这里,也免得暴露了自己。”

宫女毕恭毕敬地接过荷包,离开了贵妃寝宫。

贵妃的指甲被涂上了艳丽的蔻丹,慵懒闲散的却又带着从世家中浸染的贵气,比起不染俗尘的皇后更像皇后。

“桂娘,”贵妃的眼睛半睁半阖,视线扫过给自己涂着蔻丹的宫女:“再找些人仔细打听着,务必把这件事查清楚了。”

桂娘跟着贵妃已经许多年了,是从自家带进来的自小服侍在身边的,说一句心腹也不为过。

听到贵妃的吩咐,桂娘手上的动作不停,恭谨地回道:“是,娘娘。”

贵妃闲置的手搭在太阳穴:“桂娘,你觉得本宫狠毒吗?”

“娘娘做事自有道理,奴婢能做的只有听从娘娘的安排。”

贵妃闭着眸子,声音有些抖:“本宫想起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有时也觉得自己太过了些,可是本宫一想到自己未出世的两个孩子,本宫就恨不得让他们都去死。”

“桂娘,本宫恨呐…”

桂娘软声劝慰:“娘娘不必多忧多思,若是他的命好,便是娘娘做再多也没用,若是他命不好,便是娘娘什么都不做,他也活不长。”

“本宫本不欲多做什么的,这十几年来本宫给他明里暗里使下的绊子也不少,可若是他要挡了烨儿的路,本宫也就留不得他了。”

桂娘收起盛着蔻丹的盒子,转而去给贵妃捏着肩,贵妃转了转姿势:“最近烨儿如何?”

“殿下近来一直待在兵营所,平日里除了来给娘娘请安,余下的空闲便去陛下跟前侍疾。”

“烨儿一向让本宫省心,如今是多事之秋,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得立刻告诉本宫。本宫听陛下提起过边境的事,若是本宫没猜错,沈清阑和沈清辞怕就是因为这事儿闹了起来。只不过还不知他们是不是真的不和睦,此事还待商量。”

“不过边陲的差事可是个肥差,烨儿也是有沙场经验的人了,此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还是得让烨儿争取一番。”

桂娘改捏为锤,掌握着力度轻轻地捶着:“奴婢晓得了,今儿就命人去给殿下传个信。”江南小说网首发 www..

沈清辞应下婚事的第二日,余嫣便接到了皇帝的赐婚圣旨,碍于管事公公的面子,余家上下都没有异样,直到管事公公走了,余嫣才把圣旨往桌子上一拍,整个人都蔫了下来。

“这叫什么东西?强买强卖?”余将军也是一脸不情愿。

“还蕙质兰心,贤良淑德呢,这说的是我?但凡有点眼神的都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余嫣还有点理智,没有明目张胆地骂皇帝。

“嫣儿,你不是说十三殿下会解决吗?”

余嫣挠着头发,心里有苦却不知怎么说:“…总之殿下说了他来解决,谁也没想到陛下动作这么快,幸好只是来宣个旨,没有人尽皆知,到时候推了婚事也好说。”

“那万一…”

“哪有什么万一,”余夫人温柔地打断余将军的话:“既然殿下答应了会处理,就一定会好好处理,左右伤不到咱们嫣儿的名声就是。咱们的当务之急是殿下说的另一件事。”

余嫣眼睛亮了亮,随后又暗了下去:“可是陛下如今已经下发了旨意,恐怕爹要辞官也不容易。”

余夫人眼睛转了转:“这个时候才好,老爷此时去请辞,陛下虽然不会轻易答应,但陛下还是惦记着老爷手中的兵符,老爷多提几次,陛下说不得就同意了。”

“母亲说得有理,”余嫣接了话茬:“爹不是早就有告老的想法了吗?何况军中早就有爹身子骨比之从前差了不少的说法,爹此番辞官,即便一次不成,多来几次总会成的。”

“我觉得爹可以按照母亲说的试一试,若是爹能辞了官,殿下那边的婚也好推些。”

“那要不…我就试试?”余将军很纠结:“那也要等些日子,总不好陛下刚赐了婚我就去辞官吧,这也太不好看了。”

三人沉默下来,最后还是余夫人道:“过些日子吧,反正陛下的旨意只是让咱们嫣儿嫁过去,可没说是哪天嫁。”

几人合计一番,决定按兵不动,先观察上三五日,顺便等着看看沈清辞有没有什么应对方法。

婚事定下来后,沈清辞便从翰林院调到了天子书房,每日为皇帝将无用的奏折筛选出来,只把重要的呈到皇帝面前。

此时此刻摆在沈清辞面前的赫然是一份举荐沈清烨去边关的折子,从果断的性格写到军事经验,把沈清烨夸成一个将帅之才。

略略扫了两眼,随手便把奏折放进了重要的一堆里,沈清辞心里明白,皇帝是想把自己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着,防着自己呢。

皇帝到底是皇帝,即便是耽于酒色,病体难愈,也依旧是皇帝,能坐上皇位的人,总不能是个草包不成。

当了天子近侍的日子里,沈清辞才近距离了解到顾云时说的各地动乱。

南周与大凉最大的不同便是大凉只有极少数的王侯,有封地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大周则是王侯极多,其中有封地的占了半数还多,其中光是异姓王都有四五个。

除了岁贡,诸侯王也不会无故前往南都,长此以往便造成了诸侯在封地拥兵自重的局面。

如今大周与大凉签订和平条约不足一年,自是不必担心,可还有东洲虎视眈眈,皇帝又抱恙在身,诸侯更是想趁此良机脱离朝廷,这般内忧外患之下,发生动乱便在所难免了。

可是偏偏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各地方动乱是诸侯所为,倒也着实让朝中大臣头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