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079犯此3罪立斩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另外,朕也会下旨甘肃,让御马监提督太监刘永诚回来京师。”

“刘永诚回来过后,要对他侄儿严加管教!”

“圣人云:子不教,父之过!”

“朕和你们一样,都是读圣贤书长大,不敢忘圣人教诲。”

朱祁钰又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下去。

而且这一顶大帽子,把王直他们和刘永诚,都给压得严严实实的。

子不教,父之过,出自《论语》,是儒家先师孔子的话。

王直等人自诩读书人,他们不可能对孔子不尊不敬。

刘聚幼时父母双亡,是刘永诚把刘聚养大,后来又是刘永诚培养刘聚进入军中任职。

刘聚这次行贿犯错,可以说刘永诚也脱不了干系。

朱祁钰现在不能动刘聚,除了刘聚负责京师九门之一的防务,还因为刘聚的叔叔刘永诚是御马监提督太监之一。

刘永诚为国征战多年,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威震西北。

不过对于刘永诚,朱祁钰始终怀有一丝戒备。

在夺门之变的时候,刘永诚和他侄儿刘聚一起起兵,迎朱祁镇复位。

借口刘聚犯错,朱祁钰把刘永诚从甘肃调回来,就是为了切断他和边军的联系。

“金英、兴安,去往凤阳守陵。”

“刘聚免除右军都督,刘永诚从甘肃返回京师,协助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操练京营。”

“此事就这么定了,朕意已决,不可再言!”

铺垫已经足够,朱祁钰也就来了一次乾纲独断。

“陛下圣明!”

见到朱祁钰处置妥当,王直等重臣也无话可说。

因为朱祁钰只是将金英和兴安发往凤阳,已经留了他们一条命,已经卖了重臣们面子。

“既然谈到了朱温,又谈到了朱温的跋队斩,朕今日令行全军,此次京师攻防之战,当立三斩之法。”

“第一斩,军队出战之后,有敢后退者斩!”

“其二斩,有将领不顾士卒而临阵脱逃者斩!”

“其三斩,有士卒不顾将领而临阵弃将者斩!”

朱祁钰斩钉截铁、杀气腾腾。

刚刚才收拾了金英和兴安的朱祁钰,这是在得寸进尺。

有了这三斩法传令军中,朱祁钰的威信就会更进一步。

对于大明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朱祁钰制定严苛的这套严苛军法,是为了加强明军的战斗力,是为了保卫大明,是为了华夏衣冠,是为了保卫千千万万人的性命。

“陛下,谋国之言!”

于谦治军严谨,他忍不住发出赞誉和喝彩。

“末将附议”

韩青作用一个武将,他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词藻,他有的只是简单明了。

“如今瓦刺连续攻击我德胜、西直、彰义三门,朕观其行,瓦剌当真兵强马壮。”

“我军虽然数次击退瓦剌,不过也是勉强为之。”

“当此京师安危迫在眉睫之时,不知诸位爱卿以为,朝廷将如何应对?”

朱祁钰不想再纠缠金英和兴安之事,所以他转移了话题

“自然是战!”

头一个回答的是项忠。

作为军中少壮的代表,作为朱祁钰提拔的亲信,项忠明白两件事。

第一件,只有明军有战事,项忠他们这些少壮派才能建功立业,才能加官进爵。

第二件,朱祁钰继位的法统就是瓦剌入寇,只有明军继续和瓦剌作战,朱祁钰这個皇帝才能坐得稳龙椅。

“末将以为,唯有战而胜之,才能使得瓦剌不敢再次南下。”

“末将还以为,这次对我大明是一次一雪国耻的机会。”

项忠本是文臣出身,他不自觉用了“末将”,而不在是微臣,说明他已经进入了武将的角色。

“马上就要步入寒冬,草木枯黄之下,瓦剌必定粮草不足,此天时在我大明。”

“我大军背靠城池防御,此地利在我大明。”

“前三次大战,城中百姓登上城楼以砖石助战,此人和在我大明。”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大明,定然能够痛击瓦剌,报土木堡之血海深仇!”

“借着天时地利人和,此战当让瓦剌人横尸遍野,只有让瓦剌人损失惨重,他们才不敢弯弓抱怨!”

项忠,不亏名将之风。

当别人都还只是考虑眼前的时候,项忠已经在看将来。

“具体说说看!”

朱祁钰来了兴趣。

对于扶持的亲信,朱祁钰是乐于看到他们成长的。

“如今的局势,瓦刺是兵分两路南下,也先亲率瓦剌主力由紫荆关入,另有偏师从古北口入。”

“瓦剌偏师,无非是想牵制宣府和居庸关的兵力。”

“微臣算过,瓦剌此来共计十万人马。”

“鉴于瓦剌部族人口不过百万,想来这十万大军已经是他们的全部人马。”

“也先此番倾巢而出,势不能久。且瓦剌骑兵不善攻城,一旦孤军深入,粮草必然难以为继。”

“我军只要毕其功于一役,挫其锋锐,便可足以歼敌于京师城下!”

项忠是个十足的主战派。

“微臣以为,此番瓦剌前来,倒是省去我军奔波之苦!”

“瓦剌贼子在土木堡,屠戮我朝臣、将士无数,此乃血海深仇!”

“我大明铮铮铁骨,若是不报此仇,何以有颜面令四方臣服?”

“就算瓦剌不出兵南下,他日我大明也会挥师北上。”

“如今瓦剌在城外叫嚣,也免去我军将士出关北伐,也免去我军将士日后卧雪啖冰之苦。”

“这京师城下,就是瓦剌人血债血偿的埋骨之地!”

项忠这是想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尽可能多的杀伤瓦剌人。

“好!”

“项卿之言,深合朕心!”

朱祁钰可不怕什么军国主义,他现在就是要扶持军中的少壮派,借机扩大自己的实力。

“不知于卿以为,我军可有和瓦剌野战之力?”

朱祁钰问起了统领京师保卫者的于谦。

“臣以为,大军可以野战!”

于谦也是个硬骨头。

“陛下,微臣以为,咱们见好就收。”

“取得京师保卫战胜利即可,犯不着去和瓦剌野战。”

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

王直摇了摇头,他不认可明军需要同瓦剌野战。

“自土木堡一战后,我大明京营、边塞均已防卫空虚。”

“臣以为京师乃是国之根本,不可贪功冒进而导致疏忽大意。”

“太上皇御驾亲征率军三十余万,对外则称五十万,这些大军多数死在了土木堡。”

“如此国本,近半数覆灭于于土木堡之役。”

“战后,兵部收拾溃散残军,连同京营剩余兵丁,已不足十万。”

“咱们能够击退瓦剌,已经是祖宗保佑,切不可因小失大!”

王直不是畏战,他只是怕野战被瓦剌打败,那就前功尽弃了。

“东王先生,过于谨小慎微了!”

于谦自信满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