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626

《启明1626》

第14章要改革就必须先集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番纠结之后,朱由校还是像所有穿越者一样,接受了自己穿越成历史人物的事实。

启明还不到朱由校的膝盖高,此时被朱由校虚空得抱在怀里,活像个宠物小精灵。

「宿主,凡事都要往积极的一面去想么,虽然你的灵魂有可能会消失,但是你不要忘了,主系统的名字叫‘国父’。」

「只要你能成功完成任务,你在这个时空就是跟孙中山、华盛顿一样齐名的伟人,回到现代之后呢,你照样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

「这一来一去,相当于你一个人活了两辈子,生命陡然延长了好几十年,有什么不好呢?」

朱由校把启明放到了御案上,自己又绕到案后坐下,「那我现在能直接宣布退位吗?」

启明道,「当然不行,如果你现在退位了,权力还是传给下一任大明天子,任务依旧是没完成呐。」

朱由校托腮道,「那我觉得我顶多是一大明泽连斯基,政治这玩意儿连人工智能都把握不住,你怎么会觉得我能当得成孙中山或者华盛顿呢?」

启明道,「因为这世界上最难的不是获得权力,而是放弃权力。」

「不管怎么说,宿主你至少还是一心想着要回到现代的,这就已经超过中国五千年历史里所有的皇帝了。」

「再说了,以宿主你方才的表现来看,你这皇帝当得也不差啊,比历史上真正的天启皇帝还像皇帝呢!」

朱由校戳了戳启明脑袋上那硕大无比的双丸子头,「那都是演的!我刚才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演戏,你没看出来吗?」

启明捂着丸子头道,「我真没看出来,倘或那都是演的,宿主,你可真算得上是一个‘奥斯卡在逃影帝’啊!以你方才的演技,奥斯卡没提名你当最佳男主角是他们的损失。」

朱由校缩回了手,「一般我们职业演员啊,学习的都是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的就是一个‘信念感’。」

「演员要先把自己演的角色当真,观众才会相信演员通过表演所创造的角色,我是先说服了我自己,相信我就是一个真皇帝,再结合明熹宗留给我的记忆,才演了那么一出戏。」

「其实呢,‘皇帝’这个角色的人物动机很简单,就是揽权跟平衡嘛,但是要加上主系统布置给我的宪政改革任务,那就是地狱难度了。」

「这就相当于我要在打赢满清的同时,还要培养出一股能够与皇权分庭抗礼的政治力量,且这股政治力量还必须支持宪政改革,而不是改朝换代,拥立出一个新皇帝……」

启明打断了朱由校的思路,「宿主,你别想得这么远,咱们还是先努力完成第一个任务罢。」

「虽然从历史上来说,清军正式入关是在一六四四年,可是事实上,自从一六二九年的己巳之变之后,留给大明的时间就不多了,皇太极率军从蒙古绕道攻入了北京城,袁崇焕因违背了‘五年平辽’之诺,被崇祯皇帝一怒之下给凌迟处死了。」

「袁崇焕这一死,既能打仗又对皇帝忠心不二的大将就基本上不剩几个了,到了崇祯后期,几乎是只要有点儿能耐的将领,都琢磨着怎么拥兵自重当军阀。」

「如果要扼制满清,宿主你最起码要活到一六二九年,因为只要你活着,崇祯皇帝就继不了位,但凡你能在己巳之变中保下袁崇焕,或者趁着皇太极攻入京城时给他来一个请君入瓮,那总还是有希望消灭满清的,从天启六年到崇祯二年,你还有三年的时间。」

朱由校叹气道,「其实崇祯皇帝这个人物呢,我也不是没有演过,设身处地地为崇祯皇帝想想,他凌迟袁崇焕,从感情上来讲是情有可原。」

「人家从小就爹不疼娘不爱,亲爷爷讨厌他亲爹,亲爹又讨厌他亲娘,亲娘在他五岁时被亲爹杖杀了,他被抱到庶母那里抚养,还一直被庶母欺负虐待。」

「到了十六岁的时候,跟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去世了,他一夜之间变成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本想励精图治,结果被袁崇焕一句轻飘飘的‘五年平辽’就骗去了朝廷仅剩不多的库存银两。」

「最后皇太极还顺利带兵入关了,一小时二十二分从沈阳速通北京了,这教崇祯皇帝如何不恨?」

「这要搁在现代类比一下,崇祯皇帝就是个原生家庭极其不幸,从小在豪门之中受尽了冷遇,长大后好不容易当了家,又被花言巧语的老渣男骗了家族积蓄的苦命孩子,属于典型的因长期被东亚父权压迫而逐渐性格扭曲的受害者,都够资格加入‘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了。」

「如果袁崇焕能当真完成‘五年平辽’的承诺,崇祯皇帝倒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毒辣,他反倒很有可能对袁崇焕产生依赖,这是现代心理学中的‘补偿效应’,从小缺失父爱又因父权压迫而自卑的青少年很容易对年长男性心生好感的。」

「后来杨嗣昌跟崇祯皇帝君臣相得,提出要用‘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术剿杀农民军,最后即使失败了,崇祯皇帝还是为他亲书祭文,说明崇祯皇帝并不是天生就那么冷血无情的嘛。」

「主要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明光宗就不是一个好父亲,他自己童年不幸,不得明神宗的喜爱,长大后也有样学样地冷落儿子,根本不履行‘父职’。」

「所以崇祯皇帝才人格发展不健全,控制不住情绪,袁崇焕对着这样一位有严重心理缺陷的少年天子吹牛画饼,那落得一个被千刀万剐的下场也不足为奇。」

启明伸出一根手指道,「作为系统小助手,我个人十分反对用现代的原生家庭理论去分析封建帝王的行为。」

「要是按照这个逻辑,皇太极也可以抱怨说,他亲妈死得早,亲爹偏心后妈养的小儿子,他拼了命地表现想去争夺父爱,结果不管他怎么表现,亲爹还是把重要财产都留给了小儿子,他不得已才联合众兄弟逼死了后妈啊——」

「而从数据上来看,历史上所有的封建帝王,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原生家庭幸福的可谓是屈指可数,所以这‘原生家庭是否幸福’跟‘皇帝在位表现’并不能构成正向关联。」

「至于袁崇焕为何会提出‘五年平辽’么,主要还是为了给关宁军争取资源,没有钱,就不可能训练出一支强军,这人事权和财政权都在皇帝手里,袁崇焕为了让朝廷拨款支持,那当然得极力讨好崇祯皇帝,专拣好听的说了。」

「他这个人,大体还是可用的,关键还是要看怎么用,所以我特别欣赏宿主你方才的表现,宿主在根本不了解系统任务的情况下,就能做出力保袁崇焕的决定,可见宿主是有一定的政治天赋的。」

朱由校道,「我没想那么复杂,我就是觉得袁崇焕在历史上终归是功大于过的,如果不是因为阉党一直在针对他,他在天启年间的作为,应该还能再多那么一点儿,不过既然系统也觉得袁崇焕可用,那……我干脆放权给他如何?」

启明一怔,全然没想到朱由校会突然给她来这么一个转折,「放权?怎么放权?」

朱由校道,「效仿清廷,像放权给袁世凯一样,放权给袁崇焕,据说袁世凯在准备当皇帝之前,为了增加自己的合法性,还特意制造了一句谶言,‘杀袁者清,亡清者袁’,康有为的弟子张伯桢便依此进行了考证,据此得出‘袁世凯其实是袁崇焕的弟弟袁崇煜的后代’的结论。」

「于是袁世凯便将袁崇焕追封为‘肇祖原皇帝’,并为其修建了‘原庙’,其实呢,这样的考据纯属无稽之谈,袁世凯是河南人,袁崇焕是广东人,两人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相似的,譬如在掌握地方军队这一点上。」

「袁世凯之所以能够篡清,就是因为他小站练兵练出来了一支北洋军,并且使得这支军队只有他能驾驭,所以即使清末的那些满人亲贵早看出袁世凯的狼子野心,但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却不得不重新起用他。」

「清廷忌惮的是外国人和孙中山,明廷要对付的是满清和李自成,抛开外部势力而言,孙中山和李自成在某些方面还是挺相似的,就算满清被我扼杀于萌芽之中了,只要李自成还当他的闯王,我就必须要用到关宁军去镇压平叛。」

「如果我要完成主系统的任务,在明末这个体制的内部推动变革,我不如现在就放权给袁崇焕,把关宁军当成北洋军去培养,倘或袁崇焕有了权力,他则必然会生出野心,而他身后,又有东林党在鼎力支持。」

「如此,我便暗中助力,鼓励东林党发展宪政思想,待李自成起义之后,我退位的时机就差不多成熟了,到时我就逐渐放手,让东林党那一伙人组织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新政体,无论是三权分立还是君主立宪,只要能让我回到现代,我都赞成。」

启明听罢,诡异地沉默了一会儿,方道,「我必须提醒宿主,北洋军的出现,是有前提条件的,清末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咸丰皇帝为了剿灭太平天国,将权力直接下放到了地方,允许地方汉人督抚自己搞团练来镇压太平天国,这才给了后来的袁世凯崛起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条件在明末是不存在的。」

「清末是有个满汉之分,八旗的基本盘烂光了之后,咸丰皇帝是怕太平天国运动激起汉人群体更广泛的反抗,才放开团练,试图用阶级矛盾掩盖民族矛盾。」

「但是明末内部只有阶级矛盾,袁崇焕的阶级立场与李自成所代表的底层农民本来就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你不需要考虑袁崇焕跟李自成能联合起来反明这一点。」

「到了王朝末期内忧外患之时,权力一旦下放,肯定是收不回来的,大清之所以能维持到一九一二年,是因为咸丰皇帝死后,善于权谋的慈禧太后掌握了最高权力。」

「慈禧能用她极其高超的政治手腕维系住地方督抚与朝廷的关系,在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明显下降的情形下,使得地方表面上大体服从于朝廷,不至于各自为政,使得袁世凯这样的一代枭雄在她活着的时候不敢生出异心,但是即便如此,到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也免不了出现‘东南互保’事件。」

「宿主你想想,如果帝国内部本就不存在满人和汉人之间这样尖锐的矛盾,你要是一下子就心甘情愿地放了权,那是绝对控制不住局面的。」

「就譬如清末,当清廷宣布退位之后,革命者最大的共同敌人消失了,接着就是四分五裂,军阀混战。」

「袁世凯最终称帝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那些北洋军军阀都想自立为王,都借着称帝这事儿不听袁世凯的号令了,那反过来说,如果袁崇焕想立宪,他底下的人都借着立宪这事儿搞地方割据去了,那宿主你能怎么办呢?」

「有道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但凡手中有了权力,就没有人会不想当皇帝,宿主你想仅仅依靠明末的这一点儿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东林党的那一小撮封建士大夫就完成宪政革命,未免也太幼稚了。」

「政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你想进行资产阶级革命,那就得先培养出一批资产阶级作为大明社会的中坚力量,倘或在此之前就匆忙放权,必定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变成辛亥革命后的军事强人政治。」

朱由校懊恼道,「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启明伸出了第二根手指,「两个字,‘集权’!在这个时空里,全天下就你朱由校一个人是不想当皇帝的,求人不如靠己。」

「只要宿主你能牢牢地掌握军权,那大明的改革该怎么改,便全由你一人作主,孙中山曾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政治蓝图,宿主你可以参照这个方案来实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